诗文集。[清]吕璜撰。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刻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岭西五家诗文集》排印本等。
吕璜(1777—1839)[606],字礼北,号月沧,晚号南郭老民。清代文学家、教育家,粤西五大古文家之一。[607]广西永福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任浙江庆元、奉化、山阴、钱塘知县,升杭州府西塘海防同知。为官多有惠政,尤擅决狱。道光五年(1825年)因事褫职。后滞留杭州数年,寻师问道,师事姚鼐的私淑弟子吴德旋,潜心研习桐城古文。道光十二年返抵桂林,道光十四年出任经古书院(即榕湖经舍)山长,次年主讲秀峰书院,倡导桐城古文义法。道光十八年因疾去世。其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二、《广西通志辑要》卷四、《(民国)永福县志》卷三、梁章钜所撰墓志、吴德旋所撰墓表、彭昱尧所撰诔辞及吕璜自撰年谱。
吕璜以创作和传授桐城古文著称,但他却经历了一番颇为曲折的历程:父以诸生坐冤狱戍江右,璜生于戍所,15岁才随父回乡。在父亲的督导下“读书为文,益刻苦且自励”,开始接触到一些唐宋大家的古文,“心独好之”,但因应付科举考试,无暇深入学习古文。中进士入仕后,“一心于公事”,“日与应酬文字为缘”。一直到道光五年罢官,才得系统学习桐城古文理论,并进行古文创作实践。他在杭州滞留期间,延请了吴德旋到自己的丛桂山房居留了20余日,畅谈桐城古文义法。之后他将这次谈话的内容整理成册,便是著名的《初月楼古文绪论》。[608]该书集中反映了桐城派的古文理论,吕璜不仅自己对其服膺于心,还将其带回广西进行传授,直接导致了以“岭西五大家”为代表的桐城派古文创作群体在广西的兴起。
吕璜生平著述主要收集在《月沧文集》和《月沧诗集》中,此外还有自撰的年谱。其诗文集,最早的是道光八年(1828年)刻本《月沧诗文偶存》2卷,今上海图书馆等处有藏。收录吕璜诗文较全的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刊本《月沧文集》6卷、《月沧诗集》2卷,该本卷首有墓表、年谱等。原书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有藏。后来《涵通楼师友文钞》(咸丰四年,即1854年刻本)、《粤西五家文钞》(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刻本)、《岭西五家诗文集》(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桂林排印本)等丛书所收吕璜诗文集多源自该本。2000年广西大学胡永翔硕士学位论文《月沧诗文集校注》,是以《岭西五家诗文集》中的《月沧诗文集》为底本进行校注。(www.xing528.com)
《月沧文集》收录了吕璜的论说、序跋、传记、碑志、杂记等多种体裁的文章,多合符桐城古文义法。他主张“先行而后文”,即必须先端正品行,提高修养,而后再作文,这样文章才能“温醇闳远适于道”。他还认为“作文立志要高”,要取法乎上,他说:“北宋大家,虽不可以不学,然志仅及此则成就小矣。《史》《汉》及唐人须常在意中也。”他擅于从小处着眼来表达观点,常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写传记、墓志,对一些常见的题材不刻意求奇,却往往能给人以启迪。如《陈冰娥传》《胡母秦孺人墓志铭》《郭琢如传》《吕贞女墓表》等文章,刻画的多是贤妻、良母、孝子、贞妇的形象,体现了他坚持儒家伦理道统的思想;又如《吴屺来先生传》《广西太平府知府王君传》《总兵朱公死事略》等,记叙了一些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为民请命的官员的情状,反映了他渴求政治清明和治世能臣的愿望。他生平喜欢收藏书画,自己也精通书法,尤工行草,所以也写了不少书画序跋的文章,如《书王竹屿观察黄河归棹图后》《千岩万壑搜奇图序》《楼观沧海日图序》《书元祐党籍石刻后》《映雪楼藏书目录序》等,往往能由物及人,从书画谈到读书写作、为人处世,从具体细微的事情中引出大道理,表明观点,夹叙夹议,开合有度。他创作的古文,语言简洁典雅,文风平易朴实。郑献甫曾评其文“遒练而无冗语,淳厚而无鄙词,实得古文家正法”。[609]刘声木在《桐城文学渊源考》中进一步评价吕璜的古文,“遒练而无冗语,淳厚而无鄙词,理以持之,气以行之,不艰深以为古,不诡异以为奇,不襞积以为富,不支离以为辨,叙事勃勃有生气,意淡心闲,精造此境,宗法正而功专,笔力且欲突过德旋”,[610]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除古文之外,吕璜也有不少的诗歌创作。《月沧诗集》2卷,收录了他数十首诗歌,多为游宦、题赠、写景、感怀等题材。他最擅长长篇古体,多题画诗。这些题画诗随画言志,写得比较潇洒自由,不拘一格。袁行云先生《清人诗集叙录》称其“题画之什,尤多掌故”,[611]顾绍柏先生评其诗“不乏语浅意深的篇什,然议论过多是其弊,此盖与其一生重古文有关”,[612]王德明先生于所著《广西古代诗词史》中评,“吕璜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上,诗歌并不突出”,“吕璜的诗有才气也有思想,但题材不够广泛,风格不够多样。以散文家而做诗人,亦可理解”。[6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