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韦庐诗集》及其研究成果

《韦庐诗集》及其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早有乾隆末嘉庆初刻印的《韦庐初集》《续集》《近集》各1卷,为诗友李宪乔选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23册收录《韦庐诗内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韦庐诗内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系影印道光十年知稼堂刻本。

《韦庐诗集》及其研究成果

诗集。[清]李秉礼著。有清道光十年(1830)知稼堂刻本等。

李秉礼(1748—1831),字敬之,一字松甫(又作松圃),号韦庐,又号七松老人。祖籍江西临川。其父李宜民,清雍正年间入桂,乾隆间以盐业起家。后李氏子孙,寓居桂林,并一跃成为当地书香望族。时李秉礼的诗、李秉绶的画、李宗瀚的书法,有“桂林三绝”之称。李秉礼父亲曾为他捐官刑部江苏司郎中,但他“性高淡”,不耐官场的束缚与勾斗,不久便辞官返回桂林,归隐林下,以读书教育子侄为乐。他与家人喜交游骚人墨客。《清稗类钞》记云:“(李家在桂林的园林、居所)占城中十分之三,盛时船艇游泳,极似江南,亭沼花木备极清华四方文学之士过从宴乐。”[489]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袁枚至桂,李秉礼与之酬唱应和,相交甚欢。后又结识“高密诗派”的代表人物李宪乔,“从受诗法,以风节相砥砺”。与之结交的还有邓显鹤、晏启林等,皆一时名彦。李秉礼与诗友唱酬应和,极一时之盛,袁枚《随园诗话》、杨仲义《雪桥诗话》曾记之。李秉礼对广西诗坛的影响尤巨,不可小觑。清代朱琦曾言:“吾粤之诗自岑溪李少鹤(李宪乔)大令为之倡,子才(袁枚)、松圃(李秉礼)两先生及吾伯祖小岑(朱依真)从而和之,于是粤之诗特盛。”[490]当代学者刘汉忠则言:清代乾嘉年间桂林诗坛以临川李氏(秉礼)为主盟者,道光年间,韦庐老人仍为桂林诗坛的主盟者。[491]李秉礼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卷七二本传。

李秉礼专注于诗学,喜诗擅诗,一生诗作不少。他对韦应物诗歌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自名所居曰“韦庐”,自号“韦庐”,把房前的石头叫“韦石”,把诗集取名为《韦庐诗集》。诗作亦曾多次结集刊印。最早有乾隆末嘉庆初刻印的《韦庐初集》《续集》《近集》各1卷,为诗友李宪乔选订。收录李秉礼诗作较全的诗集是《韦庐诗内集》4卷和《韦庐诗外集》4卷,有嘉庆间刻本、道光十年(1830年)知稼堂刻本、光绪十三年(1887年)江阳官舍刻本等版本,《内集》为李宪乔生前点定之作,凡未经李宪乔点定者,编为《外集》。其中,道光十年(1830年)知稼堂刻本中,《韦庐诗内集》4卷,录诗478首,另有首一卷收录李宪乔、秦瀛、朱依真序,末一卷收录李怀民、李宪乔十数家题词及李宪乔、袁枚等评跋;《韦庐诗外集》4卷,录诗526首,另有首一卷收录李秉礼自序及邓显鹤序,末一卷收录张维屏等题词、评跋。(www.xing528.com)

李秉礼诗,其内容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描写山水田园、描写闲居生活、表达对友人的感情、咏物、哲理、感怀、题画等方面。其诗格调高雅,清新自然,得人肯定。袁枚对李秉礼的诗曾有过这样的评论:“六朝诗最重陶靖节,唐诗最重韦苏州,以其能为清和淡远之音,非粗才所能仿佛也。松甫先生各体俱佳,尤于陶谢王孟韦柳诸家。性之所近,又能自出心裁,不袭陈迹,选声必脆,下字必工。司空表圣云‘人淡如菊,著手成春’,可以想见其诗品云。”[492]李宪乔也说:“韦庐之学为诗,涵濡于韦,根柢于陶,若三谢,若王孟,若储,若柳,性之所近者,则兼好之,不近者不强好也。以故其诗闲淡澄莹,空洞幽窅,专注一路,不入浮嚣,不涉庞杂,有可传者。”[493]总体来看,正如袁枚、李宪乔所言,李秉礼诗的基本风格具有中国传统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山水田园诗人的特点,多用白描和篇幅较短的五七言古体、律诗描写山水田园、表达闲适淡雅的心情,自然亲切,和谐动人。王德明先生于《广西古代诗词史》一书中指出:李秉礼的诗向陶谢王孟韦柳学习,成就平淡闲远之风,在广西有影响的诗人中,比较独特。[494]

清代编辑的广西两部大型诗歌总集《峤西诗钞》《三管英灵集》均收录李秉礼的诗,其中前者收录其诗达100余首,是该诗集中入选诗歌最多的诗人。徐世昌编大型诗集《清诗汇》(《晚清簃诗汇》)时,选录李秉礼诗作16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23册收录《韦庐诗内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韦庐诗内集四卷首一卷末一卷》,系影印道光十年(1830年)知稼堂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