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史地杂记。[清]闵叙撰。有《说铃》本、《龙威秘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等。
闵叙,生卒年不详,字鹤瞿。安徽歙县人,《太学题名碑》作江都人,疑其寄籍也。[358]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康熙二年(1663年)至四年(1665年)任广西学政。[359]
《粤述》为闵叙笔记著作,是其督学广西时所作。[360]《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粤述》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361]然《四库全书》仅存目,并未收录。目前所能见者,最早为清康熙间吴震方的《说铃》前集本,[362]之后有:马俊良的《龙威秘书》第七集本,此本乃据《说铃》本刊刻;[363]王锡祺的《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七帙本;民国间的《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本(此本乃据龙威秘书本排印),等等。这几个本子除个别字句稍有差异外,文章主体部分基本一致,且有前后传承关系,《说铃》本较其他各本更为完整。[364]1996年齐鲁书社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49册收录《粤述》1卷,是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刻《说铃》本影印。
《粤述》一书,叙述粤西地理沿革、山川古迹、物产气候以及“瑶僮诸蛮”。其书首总述,次分述桂林、柳州、庆远……各地,次述名胜,记岩洞、山岭、泉潭之胜,次物产,次风俗,于少数民族尤加留意。其涉及民族之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广西的土司制度、明清时期广西的民族构成与经济状况、明清时期广西土著民族风俗人情等。如记“百粤诸蛮”风俗:“岁首祭先,杂糅鱼肉酒饭于木槽,扣槽群号为礼。十月朔,祭都贝大王,男女连袂相携而舞,谓之踏歌。意相得,则负去。乐有铙鼓、胡芦、笙、竹、笛之属……僮与瑶杂处,风俗略同……人娶妇,别栏另爨。娶日,妻即还父母家,时与夫野合,觉有娠,乃密令人作栏。又数年,延师巫,结花楼,祀圣母,亲族男妇数百千人,歌饮号叫,三四日夜乃毕,谓之作星。少妇春时三五为伴,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少妇群歌和之,竟日以衣带相赠答而去……又有仡僚二种……婚葬用五行,以鸡卜吉凶。乐有六管笙,两脚踏地而吹,众歌以倚之。又以大木一枝,埋地作独木楼,高数丈,上覆瓦铺板。男歌唱者,夜则缘宿其上,谓之罗汉楼。”[365]所载涉及有饮食、居住、恋爱、婚姻等。(www.xing528.com)
其书在叙及各事时,除袭用《桂海虞衡志》《赤雅》诸籍外,也不乏作者见解及所见闻首次记录者。作者不只记述,还对所记加以议论、辩证等。如辨土官韦氏为韩信后之误:“粤西瑶僮种数各殊……土官多韦姓,乃韩信子孙也,云方吕后擒信时,舍人负其幼子,求救于萧何,何泣下,谓中土不可居,乃作书属南粤尉佗抚之,子孙因以韦为姓,其何书尚存土司。余见张和仲燧所辑《千百年眼》一书,曾载此说,而钟竟陵亦附之鉴末。第汉法踵秦之惨酷,彼高祖时萧何敢与佗通书耶?存此以质博雅者。”[366]作者还用所见材料印证或解释古籍。如瑶人刻木为契:“《易·系词》,后代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文》,契,木约也。赵凡夫云,古契字作丰,刻其齿分而为券。按,瑶人刻木为齿,与人交易,谓之打木格。”[367]
总之,《粤述》一书,述广西的地理沿革、气候物产、民情风俗等,内容较为丰富,尤其是对明清时期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的记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