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醉白堂诗文集》:桂学古籍文献100种,共录文153篇!

《醉白堂诗文集》:桂学古籍文献100种,共录文153篇!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刊刻时因财资不足,只得先刻诗词部分,为《醉白堂诗集》。后刻的《醉白堂文集》与《续文集》不分卷,按书、记、序、论、传、杂著等编列,共录文153篇。2001年,蒋钦挥主编《全州历史文化丛书》,[347]将谢良琦的诗文作品列入其中,并由熊柱等注释校点,取名《醉白堂诗文集》。

《醉白堂诗文集》:桂学古籍文献100种,共录文153篇!

诗文集。[清]谢良琦著。有清康熙刻本、民国《广西乡贤遗著》丛书排印本等。

谢良琦(1624—1671)[341],字仲韩,一字献庵,号石臞,人称醉白堂先生(“醉白堂”系良琦居处,其父为之命名)。广西全州人。出身书香之家。幼时从父兄学,勤敏聪颖而好学,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19岁时中举。遇改朝换代,乃家居肆力诗古文辞,为知州许哉庵所器重。清顺治八年(1651年),始起为淳安(今属浙江)令,未几丁内艰归里。顺治十二年(1655年),任蠡县(今属河北)令,在任两年,事无大小,不避嫌怨,必主持公道。后任常州通判,八个月中断大狱以十数,然终被谗而离职。事实澄清后,任宜兴(今属江苏)令。时海盗猖獗,邻县县令纷纷逃走,唯谢氏独守,安然无恙,有功于此,反被诬告,遂废居兰陵(在今江苏常州境内)。久之,起为延平州(今福建南平)通判,因触怒权贵,又被知州慕容氏诬以“贪墨”下狱。含冤受屈又投诉无门,不堪其辱,几欲自杀。后因幕容调离,才得出狱。此后避居城北,狂饮悲歌,以“湘中酒人”自称,又发箧中数千卷读之,以读书著文以自娱。“已而复官,再令闽南,知其必终不合也,遂以老罢归。”[342]罢官后家境凄惨,于归里后的次年,即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穷愁落魄中去世,年仅48岁。一生才高气傲,雅不合群,个性率直张扬,时有狂生之态。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祯称他“自负其才,不可一世”。[343]谢良琦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合时宜,与当时官场的格格不入。其《与贾二安书》中曾言:“天下方务为苟且,仆以其实;天下方务为逢迎,仆以其真;天下方务为诡遇,仆以其拙。夫萧艾竞进则兰蕙绌矣,矧姜桂之辛烈者乎?!”[344]暗用屈原离骚》之典,把自己比作生姜桂皮,说那些萧艾(指小人)钻营竞进,兰蕙(指贤人)就自然被废黜了,何况像姜桂那样辛烈的人呢?于诗文,他不屑于时人的规摹、剽窃,“当时所谓骚坛盟主,公皆叱而奴之”[345],可见才高性傲,难觅知音。虽然如此,谢良琦还是与清初很多有真才实学的文人为友。除了其最为推崇的王士祯外,还有冯纳生、董文友、龚介眉、李研斋等,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其诗皆能本性情,而不为其规摹剽窃之陋”。[346]

谢良琦著作,最早由其孙泓曾辑刻于康熙间。刊刻时因财资不足,只得先刻诗词部分,为《醉白堂诗集》。按时间编排,起顺治六年(1649年),迄康熙九年(1670年),计334首。诗集前有余飏、杨廷鉴序。后刻的《醉白堂文集》与《续文集》不分卷,按书、记、序、论、传、杂著等编列,共录文153篇。文集前有龚百药、李长祥序。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谢良琦族孙谢肇崧再为刊布。光绪年间,此两种版本均已不多见。光绪十九年(1893年),王鹏运重新付梓,但只刻印了文集部分,为《醉白堂文集》4卷《醉白堂文续集》1卷,录文154篇,篇目次第与前刻略有不同。1943年,广西省政府整理编印乡贤遗著,以谢氏族人所藏原刻本为底本,刊印《醉白堂诗集》9卷(缺卷八,并附《醉白堂诗余》)及《醉白堂文集》4卷,合称《谢石臞先生遗集》,为“广西乡贤遗著乙编第一种”。刊印时,文集重加厘定,以类相从,订为4卷,不复分为正集、续集。2001年,蒋钦挥主编《全州历史文化丛书》,[347]将谢良琦的诗文作品列入其中,并由熊柱等注释校点(以民国本为底本),取名《醉白堂诗文集》。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清代诗文集汇编》第90册,收录《文集》不分卷、《诗集》9集(缺第八集)、《诗余》1卷,《文集》系影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所藏康熙本,《诗集》《诗余》则影印道光本。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谢良琦集》,为《桂学文库·历代文献集成》之一种,依次收录《醉白堂文集》4卷,《醉白堂文续集》1卷,《醉白堂诗集》9卷存8卷(卷八存目),《醉白堂诗余》1卷,文集系影印王刻本,诗集、词集系影印民国本。

谢良琦在文学上是一多面手,尤以古文名重一时,为清代早期不立宗派之古文家。其文章继承前人“文以载道”的传统,或针砭时弊,或褒贬人物,往往直言不讳,且气势逼人。他在《与李研斋论侯朝宗》一文中提出文章要气厚、格高、议论雅正、法度严密,他自己则是尽量在追求这一标准。龚百药评其文:“于汉则迁(司马迁)、固(班固)其兼,而于八家则韩愈欧阳修其近也。”[348]王士祯也称“谢石臞能为古文”,[349]足见谢氏古文的成就。清末王鹏运则指出:长期以来,世人只知粤西有“五大家”承袭桐城派衣钵,创岭西古文派,不知其前,已有谢良琦开其先河。他说:“粤西自永福吕月沧、临桂朱伯韩诸老先生以文名,嘉道间说者遂谓桐城一派在吾粤西,而不知先生固开之先矣。”[350]他评谢良琦古文说:“其文师法司马公、韩愈氏,而汪洋恣肆,凡所至所学,抑郁而不得见诸施为者,一于文焉发之,而不以摹拟、剽窃为能事。”[351]王氏之言,准确地概括了谢良琦的古文特色及在清代广西古文史上的地位。(www.xing528.com)

谢良琦还是清代广西诗坛、词坛的先行者和引发人。明末清初,广西诗坛有“北谢南李”之称,“北谢”指全州谢良琦,“南李”则指贵港李彬。其诗独抒性情,不存门户,入古而能出古,从不率吟,每吟必佳。他的一些诗真实地反映了清军围剿南明给粤西乃至全国所造成的破坏,以及诗人由此产生的感伤情绪。他的山川风物诗,饶有唐人韵致。既有太白之清新俊逸,又有老杜之沉郁苍凉。其词亦为时人称许。张怡评曰:“间以小词寄其逸兴,柔情细语,缓步花间,又欲与淮海七郎(秦观)争驰并辔矣。”[352]杨廷鉴誉其“为海内词坛领袖”。[353]其词集自序中言:“凡吾为文章,岂唯自娱乐,亦将以上同于古人,不求人知,不敢立异,至于合不合,则学所成就,不可强也。诗余虽小,亦文之一体。既已为之,则亦不敢漫然以从事矣。”[354]可见填词同写诗一样,他都是认真对待,并且有所寄托的。他的词,从数量说,在粤西可谓前无古人,从艺术成就看,也是超迈前代的。当代学者王德明先生在《广西古代诗词史》中说:“谢良琦诗文声名远播海内,其词造诣也较深,应当说是嘉庆以前广西词人中成就最高的。”[355]韦湘秋先生于其《广西历代词评》中称“他是清代广西的有代表性的第一个词人”。[356]

总之,谢良琦堪称清初文坛大家,其诗文成就,得时人与后人极高的评价。[357]其诗文作品,成为研究清初广西文学史、文学理论的重要资料。特别是他关于诗文词创作的主张、论述,尤为当今研究广西古代文学的学者所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