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学研究:百粤风土记与粤西资料保存

桂学研究:百粤风土记与粤西资料保存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粤风土记》为谢肇淛在广西按察使任内辑撰,成书于天启二年九月。2006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之《中国风土文献汇编》,其第一册收录有谢肇淛《百粤风土记》,版心题“注韩居”。[273]可见谢肇淛著《百粤风土记》,是为介绍粤西情况与保存粤西资料。[278]有明一代,广西兵事频仍,《百粤风土记》所记亦涉及兵力、征调、戍守等情况。

桂学研究:百粤风土记与粤西资料保存

笔记、广西风土志。[明]谢肇淛辑。有清抄本。

谢肇淛(1567—1624),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出身书香之家。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推官,南京刑部、兵部主事,工部屯田司主事、都水司郎中,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兼佥事。天启元年(1621年)擢广西按察使,天启二年(1622年)晋广西右布政使,不久晋左布政使,天启四年提调省试,后卒于任上。在桂任职期间,力革积弊,有善政,还曾主持重刻《二曹诗集》。一生历游川、陕、两湖、两广、江、浙各地。癖好聚书,以藏书耀于东南,收宋人集颇富。擅长诗文,为当时闽派诗人的代表。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又勤于学问著述,是明末著名学者。一生著述宏富,多达20余种,[270]尤以笔记著称,所著《五杂组》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学术笔记著作。

《百粤风土记》为谢肇淛在广西按察使任内辑撰,成书于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因广西古属百越地,故名。书成后有刻印流传,[271]明史·艺文志》著录为1卷。清康熙间汪森辑编《粤西丛载》,摘录其中内容。清谢启昆《(嘉庆)广西通志·艺文略》据《明史·艺文志》著录,并记“存”。民国间,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得见抄本,为之作跋。[272]《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两种,一种1卷,有清黄世发、谢章铤、徐恕跋;一种不分卷,为清郑氏“注韩居”抄本。2006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之《中国风土文献汇编》,其第一册收录有谢肇淛《百粤风土记》,版心题“注韩居”。(www.xing528.com)

《百粤风土记》书前有谢肇淛自序,其序中言:“余提刑粤西……取风土之耳且目者,次第笔焉。视郡邑诸乘,繁简迳庭矣,而间出乘之所未载。语有之:‘胡人见黂,不知为布。’是为粤黂也。藏之宛委,以俟后之观风,或有采云……”[273]可见谢肇淛著《百粤风土记》,是为介绍粤西情况与保存粤西资料。全书首述地理沿革,次山川胜概古迹,次物产风俗,次瑶壮种类及土司建署。书中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多有记述,如记石灰用于农业生产情况:“种田,煅石为灰,俟秧稍长……杂粪和匀撤之,数日苗倍青翠,以后不复粪肥矣。山田视平川明值稍高,以石便也。”[274]记粤西造纸制作“纸甲”(纸铠甲),坚固能防御矢石:“粤西纸甲,矢石不能入,胜于铁(甲)也。其纸出柳之宾州,裹以旧絮,杂松香熟搥千杵,外固以布,缀而缝之,每甲费白金(银)六、七两许耳。然搥不熟,则矢炮穿。”[275]记粤西酿酒饮酒:“酒以寄生为上,官私皆用之,梧州者佳。会城宗藩家多自酿。即以其别号名酒,不下十数种。然多以火酒杂之。间有似绍兴豆酒者。此外有莲花酒、阳朔酒、茅滤酒、春风酒。而《虞衡志》所谓瑞露、辣泉者,绝无之。酒肆既多,日中以后,自卫衙至市井小民,无不踉跄醉者。”[276]书中所记明代广西土司情况颇详,谓左、右江土官,自唐以来有之,“有侬氏四道,黄氏四道,武侯延众等四镇。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洞。宋开拓寝广,州县洞五十余所,多从国姓赵,其官有知州、权州、监州、知县、知洞……国朝仍其旧土,稍加易置,州官之下,铨一二流官佐之……今侬姓绝无,唯都结州姓农,传云,智高叛后更易。而黄姓尚多,如思明府、思江、向武、归德、思同、思明六州,上林、陀陵、罗阳三县皆是也。赵姓则果化、思城、上下冻、镇远、龙州。岑姓则镇安、归顺、田州、恩城、泗城、武靖、利州……”[277]“诸土司唯田州、泗城最强,南丹次之。田州临大江,地势平衍,沃野方数百里,精兵万人,呼之即应……”[278]有明一代,广西兵事频仍,《百粤风土记》所记亦涉及兵力、征调、戍守等情况。书中多记粤西有别于他处的情况,如“僧多不削发,娶妻生子,名曰在家僧”。[279]书末采元至元中陈刚中使安南即事律一首以附于后,而诗中纪安南风土为详。

《百粤风土记》记载了粤西各地的历史沿革、山水地理状况、气候特产、生产方法、风俗习惯、土司制度、明朝的统治政策等,对研究明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惜其传本绝少,极不易见。傅增湘先生称:“在杭此编,以簿书之暇日,为輶轩之采风,叙次有法,详简得中,文字亦复闲雅可诵,言粤事者得此书观之,庶足以知要领矣。在杭撰述至富,当世多已刊行,唯此书不特未见雕镌。即传写亦未闻著录,《千顷堂书目》既未之载。遍检近世丛刻诸书,咸不见采录,洵可谓罕秘矣。”[2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