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风土著作。[明]张所望撰。明末刻本。
张所望(1556—1635),字叔翘,号七泽,明上海县龙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曾奉使荣、襄、靖江三藩,出任浙江衢州知府。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二月升广西副使,备兵苍梧。时五岭以南地区,法令久弛,到任后即修缮城郭,充实廪仓,检阅驻兵,查视藤峡、昆仓、鬼门、勾漏等处兵要,亲往抚慰百姓。有罗运瑶一族,凭溪洞为险阻,自汉迄元不曾归顺朝廷,下檄文劝服,编进户籍。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升广西右参政,移治左江。隆峒长官黄兆基少子与其兄子争袭位,互相仇杀,所望平息争乱后,众人请求把隆峒收为郡县,所望不纳,为隆峒另选长官。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授广东按察使,不就。又授湖广按察使,办理漕政。积劳病发,解职归乡。又召为山东右布政使,不受。居乡至卒。生平事迹见陈子龙所撰《明中奉大夫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七泽张公神道碑铭》(见《安雅堂稿》卷十五)及清康熙、嘉庆《松江府志》之张所望传等。著作有《梧浔杂佩》《龙华里志》《岭表游记》《阅耕余录》《归田录》等多种。
《梧浔杂佩》系记叙广西梧、浔一带事物的著作。张所望“备兵苍梧,移治左江”,历梧州、浔州、太平、邕州等地,收集、汇录所见闻资料,成此书。杂佩,亦作“杂珮”,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257]因此,《梧浔杂佩》即是梧浔地区若干资料的汇集。书前章台鼎所作序即云:“叔翘公往备兵苍梧、已参藩守浔江阅七载,著有梧浔方域,所历山川、土汉瑶俗、海陆殊产,次为杂佩。”[258]书有明末刻本。清初《千顷堂书目》有著录,清嘉庆间谢启昆《广西通志·艺文略》据《千顷堂书目》著录,并记“未见”。《明史·艺文志》未见著录。书中的少量条目,被摘录于清康熙间汪森《粤西丛载》、谢启昆《(嘉庆)广西通志》等广西文献典籍,此外,《古今图书集成》《群芳谱》《本草纲目拾遗》等书,亦有少量摘录。原刻本今藏湖北省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www.xing528.com)
全书不分卷,排条述事。共计112条。每条长短不一,均有题目。内容以涉及明梧州府(治所在今梧州市区)、浔州府(治所在今桂平市区)两地事物与情况为多,亦及他处。所记有:地方建置,如“苍梧建置”“邕州近事”“太平近事”“总督移驻”等条;物产,包括动植物、手工业产品等,如“平南佳荔”“荔枝”“龙眼”“桄榔”“嘉鱼”“三来鱼”“鲮鱼”“郁林葛”“寄生酒”等条;人物,如“绿珠”“陈长孙”“吴清惠公”等条;民族、风俗情况及明廷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如“百蛮种类”“粤俗”“峒官”“招抚之效”“吏治”等条。此外还有气候、山水名胜等。作者于地方治理方面多有留意与记叙。如“两江土司”条:“两江皆有土司,而情形不同。右江患其强,左江患其弱。强者衡命于国法,而渐成尾大之势;弱者俯首于交夷,而莫效藩卫之力。故当事者每费筹画,卒未得万全之算。”[259]指言土司强者抗逆国命,弱者役属交南。再如“招抚之效”条:“余自苍梧量移左江,至瑶贼为梗,至道路不通,议者咸谓‘不剿,危害大’。然山深菁密,诸瑶盘据其中,兵至辄鸟兽散,莫可踪迹。闻往时雕剿,所杀戮大半良民耳,谈何容易?余惟内修备而外招抚,计擒一二渠率,余皆许之自新。贼始疑而卒信之,终余在事,迄无反侧。”[260]书中对梧浔一带的生产、生活记载较多,且所记多为不同于他处的特殊情形,如记物产的“青鱼胆”条:“青鱼胆出藤县之禢(禢字不见字书,读如萱,郡人亦有此姓)洲。洲在江中,长可五六里许,其上居民甚多。水多石上青苔,此鱼食之,其胆极凉,可入药。他处即不堪用。鱼大者百余斤,渔人网得,必以闻官,割取其胆,乃鬻于市。”[261]再如记城垣的“阴城”条:“浔梧二郡城垣,其上皆覆以屋宇,谓之‘阴城’……他郡邑如此者绝少。”[262]书中所记,多为亲见亲历之情形,如“趁墟”条:“村落之间,‘市’谓之‘墟’,每山谷通行处,编竹为篷以蔽风雨,月之二、五、八日,村民争赶为贸易之场。柳之厚诗‘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自是实景。”[263]“水患”条:“梧为三江下流,每春夏之交,雨潦涨溢,极望荡荡。辛亥岁,水势犹异常至,凌出城闉之上,出入不通者三日。余尝与友人书,有‘船行屋上,蛙鸣树巅’之语,盖纪实也。”[264]
总之,张所望所记,多为其目睹耳闻之情况,具体详细,堪称第一手资料。其《梧浔杂佩》,篇幅虽较短,但涉及建置、山川胜迹、物产、人物等,内容独特,资料多翔实可靠。对后人了解、研究明代广西,特别是梧州、浔州一带的历史地理、风土民情、社会发展颇有参考价值。惜传本稀见,长期以来,学人不得窥其全貌,知见引用者,仅有摘录于《古今图书集成》《群芳谱》等典籍中的少量条目及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