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海虞衡志》:广西桂学经典,影响深远

《桂海虞衡志》:广西桂学经典,影响深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桂海虞衡志》系范成大记叙广西风土的著作。元明间,《石湖大全集》与《桂海虞衡志》原本陆续亡失。明代后期出现一种与《石湖大全集》所收的《桂海虞衡志》不同的本子,所谓“今本”。今本《桂海虞衡志》大大地删削了旧本的内容。《桂海虞衡志》首创了以一个地区为单位,分门别类一条一条地记述自然、物产、政治、民情等情况的体例。明王士性《桂海志续》、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等诸多著述,都仿照《桂海虞衡志》而作。

《桂海虞衡志》:广西桂学经典,影响深远

广西历史地理著作。[宋]范成大撰。有明嘉靖古今说海》本、万历《古今逸史》本,清《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涵芬楼铅印《说郛》本等。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一作至能),曾自号此山居士,晚年又号石湖居士,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忠直有才干,为南宋名臣。诗名卓著,是“南宋四大诗家”之一。《宋史》有范成大传,称其“素有文名,尤工于诗”。[88]平生著述甚丰,有《石湖集》《揽辔录》《骖鸾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传世。周必大撰《范公成大神道碑》载其生平甚详。

《桂海虞衡志》系范成大记叙广西风土的著作。范成大曾帅桂两年:乾道八年(1172年)冬,奉命出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于九年(1173年)春抵达桂林,至淳熙二年(1175年)春奉调四川。在桂期间,多有惠政。其赴桂行记,有《骖鸾录》一书。《桂海虞衡志》则是其淳熙二年(1175年)“承诏徙镇全蜀”,由桂入川时在途中写成,专记广西风物土宜。其书《自序》中云:“道中无事,时念昔游。因追记其登临之处,与风物土宜,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绝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之图。”[89]其《骖鸾录》末则云:“余行记以骖鸾名之。若其风土之详,则《桂海虞衡志》焉。”[90]桂海,指广西地区;虞衡,古时官名,是掌管山林川泽的官。[91]《桂海虞衡志》成书后,曾以单行本问世,后收入《石湖大全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宋史·艺文志》等有著录。元明间,《石湖大全集》与《桂海虞衡志》原本陆续亡失。明代后期出现一种与《石湖大全集》所收的《桂海虞衡志》不同的本子,所谓“今本”。但当时旧本仍存于世,李时珍等学者著书时还能见到宋刻本。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收入的《桂海虞衡志》,是“两江总督采进”的一卷本,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其“原书本三卷,而此本并为一卷,已刊削其大半,则诸物之或有或无,亦非尽原书之故矣”,[92]这时候旧本已经散佚。今本《桂海虞衡志》大大地删削了旧本的内容。其佚文常见于各种类书及各种有关的专著之中,如宋人黄震《黄氏日抄》、元人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等。《桂海虞衡志》在各丛书中多有刻本,今天所能见到的主要版本有:明嘉靖陆楫《古今说海》本、万历吴琯《古今逸史》本,清涵芬楼铅印《说郛》本(简称涵本)、宛委山堂所刊《说郛》本(简称宛本),《四库全书》本(简称库本)及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刻本(简称鲍本)等,其中以涵本最善。今人的校注、补佚本,主要有孔凡礼《范成大笔记六种》,胡起望、覃光广《〈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严沛《〈桂海虞衡志〉校注》,齐治平《〈桂海虞衡志〉校补》。(www.xing528.com)

今本《桂海虞衡志》共13篇,篇目为志岩洞、志金石、志香、志酒、志器、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杂志、志蛮。各篇有小序,简述各篇要义及收录范围。首篇“志岩洞”,序云:“余尝评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山皆中空,故峰下多佳岩洞……今推其尤者,记其略。”[93]共记述桂林、阳朔、兴安一带28个岩洞,对溶洞地貌做了细致描述。次篇“志金石”,记述生金、丹砂、水银、钟乳等10余种。其下志香、志酒、志器3篇,分别记述11种香和瑞露酒等3种酒,以及弓箭、戏面等30余种。志禽、志兽、志虫鱼、志花、志果、志草木6篇,对生物地理方面有较多记述。杂志篇记述广西特别是桂林寒暖变化、大风现象、冬雪分布等,如“南州多无雪霜,草木皆不改柯易叶,独桂林岁岁得雪,或腊月中三白……朔雪至关(指严关)辄止,大盛则度送至桂林城下,不复南矣”。[94]志蛮篇记述了少数民族的分布、风俗习惯、社会结构、统属关系等。《桂海虞衡志》首创了以一个地区为单位,分门别类一条一条地记述自然、物产、政治、民情等情况的体例。[95]以实地调查,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材料为基础,进行简洁扼要的叙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诸篇皆叙述简雅,无夸饰土风,附会古事之习”。[96]书中记述了当时广南西路的山川形胜、矿产资源、动物植物、物产器具、风土人情、民族关系等情况,可称为广西的博物志民族志。对研究古代广西及岭南地区的山川物产、少数民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以后的植物学动物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特别是对民族学民俗学、南方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如其“志禽”“志兽”两篇中,记载了当时广西众多的飞禽走兽,禽有孔雀鹦鹉、乌凤、翡翠等,兽有象、马、猿、花羊、乳羊、绵羊、猩猩、山猪、石鼠、香鼠等,这些动物,如今大多已经锐减,有的甚至灭绝了,后人可从中了解近800年来广西动物资源的变化情况;“杂志”篇中记载的“土俗字”,更是首次记述了古代壮人利用汉字改制以后,用以记录壮语的情形,对于壮汉之间文化交流和壮族文字发展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志蛮”篇,则为南方民族史和民族学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

《桂海虞衡志》成书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历代多为学者征引,如王象之《舆地纪胜》、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李时珍《本草纲目》及《(嘉靖)广西通志》《(万历)广西通志》等。明王士性《桂海志续》、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等诸多著述,都仿照《桂海虞衡志》而作。其影响还传到海外,日本图书馆现存《桂海虞衡志》各版本14种,其中有2种是在日本翻印的和刻本;[97]日本利用和研究《桂海虞衡志》一书的学者也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