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镡津文集》:契嵩佛教思想研究成果,20余年搜求,资料丰富

《镡津文集》:契嵩佛教思想研究成果,20余年搜求,资料丰富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释怀悟尽力搜求20余年,“才得三十有余万(言)”,于绍兴四年,以其所得《辅教编》《嘉祐集》《非韩文》编次为18卷,又辑古律及山游唱和诗共142首,分之为二,“总成二十卷,题曰《镡津文集》,示不忘其本也”。《镡津文集》汇集了契嵩见存的论、书、启、状、叙、志、记、铭、碑、赞、传、评、诗及杂著等,含蕴宽泛,资料丰富。如其《中庸解》5篇,盛赞中庸之道。[85]《镡津文集》是研究契嵩佛教思想的著作。

《镡津文集》:契嵩佛教思想研究成果,20余年搜求,资料丰富

佛学著作与诗文著作合集。[宋]释契嵩撰,[宋]释怀悟辑。有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刊宋刻重修本、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刻本、清《四库全书》本等。

契嵩(1007—1072),宋代高僧,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7岁出家,13岁剃度,14岁受具足戒,法号“契嵩”。天圣四年(1026年),19岁开始游方参学。后于筠州(今江西高安)洞山寺晓聪禅师门下得法。宝元元年(1038年)春,至杭州灵隐寺永安精舍,习禅著书。庆历年间(1041—1048),已然“以文鸣道于天下”。[68]“当是时,天下之士学为古文,慕韩退之排佛而尊孔子”,[69]包括欧阳修在内的人士极力提倡古文运动,强调儒教的正统地位,强烈排斥佛教[70]使得佛教的地位和处境十分艰难。面对“古今文兴,儒者以文排佛,而佛道浸衰”[71]的状况,契嵩创作了一系列的护法文章。他于书无所不读,既通晓佛典,又精研儒籍,故运用所学,引经据典,作《原教》《孝论》10余篇,力陈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义理相通,明儒释之道一贯,驳排佛之论。后又将《原教》《孝论》等编为一书,名《辅教编》。一些反对佛教的人折服其文理,改变了态度。又作《非韩》30篇,力诋韩愈;作《论原》40篇,反复申说其理。宋皇祐年间(1049—1054),鉴于禅门传法世系众说不一,契嵩撰成《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综述禅教宗派源流,宣扬禅宗的正统地位。观察李谨得其书,上奏朝廷,赐其紫方袍。为扩大影响,他还给宰相韩琦等朝廷重臣赠书写信。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又亲抱其书以游京师开封,通过府尹王素将书献于宋仁宗。第二年三月,仁宗将其著作“诏付法院编次”,并赐“明教大师”之号,自此,“朝中自韩丞相而下,莫不延见而尊重之”。[72]后辞返杭州,应杭州知府蔡襄之请,驻锡余杭之佛日山。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圆寂。

契嵩一生,著述繁富。“所著书自《定祖图》而下,谓之《嘉祐集》,又有《治平集》,凡百余卷,总六十余万言。”[73]契嵩圆寂后,其友杨蟠曾辑其全集,然“失于护藏”,不久即散佚殆尽。后释怀悟尽力搜求20余年,“才得三十有余万(言)”,于绍兴四年(1134年),以其所得《辅教编》《嘉祐集》《非韩文》编次为18卷,又辑古律及山游唱和诗共142首,分之为二,“总成二十卷,题曰《镡津文集》,示不忘其本也”。[74]是编为后来各本之祖。怀悟辑录成书后,历代沙门屡为之锓板,流传甚广。可考之版本甚多,按卷数不同,可分为20、22与19卷本。20卷本有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刊宋刻重修本,[75]元至大二年(1309年)刻本;[76]22卷本有明永乐本及弘治本;19卷本有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嘉兴楞严寺经房刻本,[77]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扬州藏经院重刻本等。其中僧如卺所刊22卷弘治本为通行本,[78]其卷次如下:卷一至卷三《辅教编》,阐述佛教要义,提出儒佛相融通,以佛家“五戒”配儒家的“五常”并加以说明。卷四《皇极论》《中庸》5篇。卷五至卷七《论原》40篇,系以佛教立场议论儒家礼乐、四端、仁孝等。卷八杂著6篇与书状。卷九至卷十二书、书状54篇。卷十二、十三叙23篇。卷十四志、记、铭10篇。卷十五碑、记、铭、表、辞9篇。卷十六述、题、书、赞、传、评12篇。卷十七至十九为《非韩》30篇,反驳韩愈等人的排佛论。卷二十古律诗60首。卷二十一唱和诗69首。卷二十二附他人所作序、赞、诗、题、疏等。

《镡津文集》汇集了契嵩见存的论、书、启、状、叙、志、记、铭、碑、赞、传、评、诗及杂著等,含蕴宽泛,资料丰富。举凡“外教皇极、中庸之道,安危治乱之略,王霸、刑名、赏罚之权”,在著作中皆予以讨论,“而终导之归于无为寂默之道”,[79]即其目的在于阐明他的佛学主张、思想。他在许多方面都直接吸取了儒家的思想,如其论“命”“性德”“礼乐”“五经”,多与儒家思想同调。如其《中庸解》5篇,盛赞中庸之道。实质上,他主张儒释殊途同归、相资共存。如其于《寂子解》中说“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也;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故治世者,非儒不可也;治出世,非佛亦不可也”,又于《广原教》第十二篇中说“夫圣人之教,善而已矣;圣人之道,正而已矣。其人正,人之;其事善,事之。不必僧,不必儒,不必彼,不必此”。可见其说虽在“护教”,但并非一些人认为的“与儒相争”。张元济先生即指出:“《四库总目》既录其书,而讥其恃气求其胜,与儒相争,反复强辩,援儒入墨,此诚不免囿于一孔之见。”[80]钱穆先生则论曰:“契嵩实不仅援儒卫佛而已。彼以七岁即出家为僧。其于儒学,实亦有窥。较之同时如欧阳修、李觏之专业儒学者,或反不如契嵩之儒释兼参,而别有深入……”[81](www.xing528.com)

契嵩为一代高僧,著书立说,对佛教传播产生深远影响,其著作在佛书中有很高的地位。金代学者李之仝尝论其思想影响云:“此书在世,不惟儒者信佛者之语,佛者亦信儒者之语,撤藩篱于大方之家,卷波澜于圣学之海,又岂止有利于佛者,抑儒者实受其赐矣。”[82]契嵩同时也是一代文僧,其文以议论见长。论事说理,议论抑扬;记事写人,裁剪精审;抒情咏怀,寄寓遥深,代表了北宋僧人古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堪与“三苏”等宋代古文大家比肩的“文雄”。欧阳修读其文后也不禁赞叹“不意僧中有此郎也!”[83]元代理学家吴澄评其:“生值宋代文运之隆,与欧阳、苏同时,才思之魁蔚,笔力之横放,视一时文儒不少逊也……倘论词章,当为佛徒中第一。”[84]四库全书总目》对其说教或颇微词,但仍不得不称道曰:“第就文论文,则笔力雄伟,论端锋起,实能自畅其说,亦缁徒之健于文者也。”[85]

《镡津文集》是研究契嵩佛教思想的著作。并且,作为北宋援儒卫佛的代表性著作,其对于研究宋代学术(佛学、文学)思想、社会状况等,具有重要价值。郭绍虞先生于《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论及北宋文论时,就对契嵩的论文主张给予充分重视:“释子固不重在讨论文事,然而也有足述者,则契嵩《镡津文集》与德洪之《石门文字禅》可以为其代表。契嵩……与欧阳修等同时,故其论文主张,非特可以代表释家一派,抑且可以影响到后来的古文家与道学家各方面。”[86]钱穆先生《读契嵩〈镡津集〉》则曰:“余尝谓于中国历史中求如西方之文艺复兴,惟宋代较近似。如智圆、契嵩,则是当时由真转俗之先锋人物也……即举《镡津》一集,亦可征人心世道之变,学术思想之转向。读者可以由之觇世运。”[87]

《桂学文库·广西历代文献集成》收录契嵩著作4种,分别为《镡津文集》《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取名《契嵩集》,于2012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2011年,巴蜀书社出版《〈镡津文集〉校注》,为《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之一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