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北京失陷、崇祯帝自缢身亡时,明朝在南方尚有五十多万军队,南京形式上还保留着一个中央政府班子。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中心,以当时的兵力,加之长江天堑,以及民间广大百姓同仇敌忾的抵抗决心,也未必不能重建明朝,或至少像南宋那样,依江而治,将明王朝继续延续下去。但事情的发展却与这样的愿望背道而驰。
史可法像
由于北京与南京遥距千里,当北京失陷的消息最终被南京方面确认时,已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这时,南京方面首先考虑的是议立新君的问题。五月十五日,崇祯帝朱由检从兄福王朱由崧在凤阳总督、阉党残余马士英等人的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
史可法手迹
在这国难当头之时,明大臣们仍忙于党争。马士英等人极力拥戴福王,东林党人则认为福王行为不端,不愿拥立。马士英等耍尽手腕,最后成功,并把正直派人物代表、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排挤出南京,让他督师扬州。马士英大权独揽,飞扬跋扈,又编了名为《蝗蝻录》的东林、复社人员黑名单,以图将反对派一网打尽。当时曾有人以“秦桧在内,李纲在外”,来比喻马士英等人的卑劣手段。史可法看到国势危殆,大局可忧,便决心鞠躬尽瘁,克尽臣节。
张煌言像(www.xing528.com)
福王朱由崧称帝后,昏庸荒淫,不问政事,每天关心的只是饮酒戏女,寻欢作乐,甚至以割山海关外地和岁币十万两为条件,向清廷屈辱求和,但遭到清统治者的拒绝。清廷兴兵南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南京失陷,福王“乘小轿,衣蓝袍,首披包头,油扇障面”,到南京请降,但仍没能摆脱被杀的命运。南京弘光政权前后只存在了一年。
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浙江的将官在绍兴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拥有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同时,郑芝龙、黄道周等也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建元隆武。鲁王、唐王两个政权互争真伪,不肯合作。同时,两个王朝内部也非常腐败。顺治三年(1646)六月,清军渡过钱塘江,进攻绍兴,温州、台州等相继陷落,鲁王在属下保护下浮海逃至舟山。顺治八年(1651),清军攻破舟山,张名振、张煌言护鲁王航海南下金门。顺治十年(1653),鲁王去监国名号,最后投奔了郑成功,老死在台湾。唐王的大权则掌握在郑芝龙手中,而郑芝龙本无意抗清,他只不过是想借唐王的旗号为自己谋利。他当时手中有二三十万大军,但却忙于搜刮财物,扩充实力。当浙东鲁王政权崩溃、清军南下进逼福建时,他甚至与清军暗中密约,准备降清。他尽撤仙霞岭上的防军,使清军得以长驱直入。顺治三年秋,福州失守,唐王逃至汀州(今长汀),被清军俘杀。郑芝龙不听其子郑成功的劝告,剃发降清,隆武政权倾覆,历时仅一年零三个月。其后,朱聿在广州称帝,改元绍武,绍武政权仅维持了四十天。
郑成功像
顺治二年十月,桂王之子朱由榔受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拥立,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元永历。永历政权在大西农民军余部的支持下,前后维持了十六年,最后几年躲进缅甸。南明政权的存在,显示了明朝皇室世系的延续,成为人们抗清斗争的精神支柱。但当时真正的抗清力量是接受南明政权招抚的农民军余部。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率兵追入缅甸,在清军压境的情况下,缅王交出了朱由榔,南明王朝灭亡。此后,以李来亨、郝摇旗领导的农民军为主体的抗清斗争还在继续,并一直坚持到康熙三年(1664)。[82]
南明抗清铁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