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顺政权的兴衰及李自成的命运

大顺政权的兴衰及李自成的命运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率军攻城略地直逼北京。但进京后的大顺政权,很快便暴露出自身的弱点,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加上李自成本人的一些过激政策,如“比饷镇抚司”的设立,也导致了大顺政权在北京统治基础的削弱。后到湖北九宫山的时候,遭当地地方武装袭击,李自成身亡,大顺政权瓦解。

大顺政权的兴衰及李自成的命运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率军攻城略地直逼北京。同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当李自成进入北京时,明政府在京官僚大约有二三千人,他们大多持观望态度。李自成进京后,下令接管政府各衙门,并严肃军纪,号称“军兵入城,有敢伤一人者斩,以为令”。并四处张贴告示:“大师临城,秋毫无犯,敢掠民财者,即磔之。”这些措施甚得民心,京城百姓夹道欢迎大顺军入城,社会秩序安定。当时,江南还有五十万明军,关外又有清军虎视眈眈,形势不容乐观。但进京后的大顺政权,很快便暴露出自身的弱点,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首先,随着军事上的迅速胜利,占领北京以后,李自成的麻痹轻敌思想进一步暴露出来。当时他身边的军队总数大约有十万人,受封侯爵的大将有刘宗敏、李过、刘芳亮、张鼐、谷英,加上明朝投降过来的军队,兵力也还可观。李自成在大同留下了大将张天琳镇守,在真定委任了大将马重僖为节度使,但是惟独在京东海关一带没有派遣“老本”嫡系大将去镇守,在某种程度上,对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掉以轻心。几十万大军屯驻北京,既不积极布防,也不安排下一步的征战。对于屯兵山海关的吴三桂更是抱有幻想,只派降将唐通持吴三桂父亲吴襄的信,以及金银绢帛和侯爵封号前去招抚。与此同时,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如刘宗敏、李过等人,开始忙于贪图享受,他们搬进明贵戚勋臣的华丽府第,过起了饮酒行乐的生活。牛金星八抬大轿遍访同乡,大宴宾朋,俨然太平宰相模样。全国局势未定,他们却已开始将生死攸关的军事任务置之不顾。

李自成大顺政权所铸铜印

义军中也缺乏有远见卓识的人物,许多人身上的小农局限性—稍富即安、目光短浅等弱点,也都显露无遗,许多士兵腰缠金银珠宝,打算富贵还乡。大将刘宗敏则热衷于拷打明官追赃,甚至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这成为后来吴三桂降清的导火索。加上李自成本人的一些过激政策,如“比饷镇抚司”的设立,也导致了大顺政权在北京统治基础的削弱。

“比饷镇抚司”是李自成农民军在北京设立的对明朝贵戚大臣实行“追赃助饷”的机构,由刘宗敏、李过、李牟主持,用暴力逼迫明朝贵族大臣、贪官污吏交出剥削来的金银财宝,充作军饷。李自成提出“各官罪甚者杀之”,“贪鄙多赃者刑之”,规定了镇反和追赃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下令三品以上的明官员一律不得留用,发往各营追赃助饷,即便四品以下官员也要主动捐银助饷。据称大顺军逮捕明勋戚、大臣、文武百官八百余人,押至刘宗敏、李过等处,审讯追赃助饷,还处决了明勋卫武职官五百余人,这对明朝旧臣及皇亲国戚是毁灭性打击。这些过激政策,使得当初曾持观望态度的大批明朝旧臣,站到了义军的对立面。(www.xing528.com)

追赃助饷是大顺军的一贯政策,因为对百姓免税,就要对豪绅地主征财,这对在战时争取大量民众的支持是有积极作用的,而且它客观上也解决了大顺军相当一部分的军需。但入城后,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包括李自成本人的身份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及时调整统治政策,自然要行不通。

一方面是大敌仍然当前,另一方面则是义军斗志的削弱。此消彼长,当起义军面对吴三桂与清军的联手攻击时,其失败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驻守山海关将领吴三桂交战。吴三桂降于清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李自成逃到京城。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登基称帝。四月三十日,农民军入京仅仅四十二天后,就不得不撤离北京。撤离前,李自成怒杀吴三桂家大小三十余口,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五月二日,多尔衮率清兵进入北京。

撤离北京后,李自成部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枉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顺治二年(1645),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避战,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未成。四月,李自成军入武昌,但被清军击溃。后到湖北九宫山的时候,遭当地地方武装袭击,李自成身亡,大顺政权瓦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