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社会需求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步伐逐步加快,对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劳动力紧缺及其结构性问题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就劳动力数量而言,随着我国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劳动力数量逐步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劳动者(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为9.11亿人,同比下降0.7%,且为连续下滑趋势的第4年;2015年劳动者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66.3%,比2014年(73.4%)下降约7个百分点[1]。今后劳动者数量仍将呈持续下降趋势,到2030年后会出现大幅下降过程。到2050年,全国劳动者会降到7亿人左右。就劳动力质量而言,目前众多企业忧虑的问题并非仅为劳动力成本,而是他们所拥有的技术技能。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企业对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只占4%,普通技能人才占20%,没有技能的占到76%。尽管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了劳动力知识与技术素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劳动者的素质与产业结构演化升级的要求仍不尽匹配,实际技能与市场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14年《Kelly Service全球雇员指数报告》显示,目前92%的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劳动力队伍数量和能力(质量)短缺的影响,其中,劳动力质量问题尤为突出[2]。可以预见,今后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联系将强于物质资本,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可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潜力,引导劳动者实现终身学习,全面提升知识水平与技能素质。
(二)基于民生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企业升级、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将给不同行业劳动群体或新增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产业尤其是钢铁和煤炭等产业的劳动者将面临着新一轮的下岗分流,即使那些职业(岗位)没有发生变动的劳动者,也面临着适应企业需求进行知识与技能更新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众多劳动者的从业类别也将实现转变,对职业培训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此外,每年占新增劳动力总量一半以上的大中专毕业生也需要通过创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等形式,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有效转换,需要社会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培训服务。(www.xing528.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3]。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无论是国家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实施的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其目的不仅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让国家更加富强,还要使广大劳动者能够从事更为体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收入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达到生活更幸福、更美好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帮助劳动者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再就业(创业)能力。
然而,基于成年人的自然属性和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广大劳动者均属于成年人,已很难再选择学校教育形式、采用固定学制期的方式接受继续教育,唯有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让广大劳动者通过参加针对性强、时间安排集中的职业培训活动,才能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再就业能力(创业)、不断提高收入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人口学特征参数的劳动者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需要基于不同劳动者的实际需求,使其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能够让每一位劳动者均能享受到终身职业培训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