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本情况
高职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表4-16所示。可见,河北省高职学校女性教师多于男性教师,中青年教师占63.94%,教龄在5~10年的教师占56.67%。本科学历教师最多,硕士学历教师次之,博士学历教师较少,专科学历最少。中级职称教师最多,初级职称教师次之,副高级职称教师较少,正高级教师最少。大部分教师拥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拥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次之,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较少。文化课教师最多,专业课教师次之。月收入3000~4000元、2000~3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1000~2000元的教师人数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1.21%、23.64%、18.79%、4.24%、2.12%。
表4-16 高职教师培训需求调查样本情况
(续表)
(二)参培情况
1.培训内容
问卷将高职教师培训内容实用性状况、对工作帮助情况均设置了5个级别,分别为:非常有实用性、较有实用性、一般、实用性较差、没有实用性,对今后工作帮助很大、有一定帮助、一般、基本没有帮助、完全没有帮助。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教师认为职业培训内容非常有实用性、较有实用性、一般、实用性较差、没有实用性的比例分别为9.39%、26.97%、46.06%、15.46%、7.00%;认为职业培训对今后工作帮助很大、有一定帮助、一般、基本没有帮助、完全没有帮助的高职教师比例分别为13.03%、24.24%、39.09%、22.43%、1.21%。
2.培训级别
问卷将高职教师参加职业培训的级别设置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校内培训4个级别。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校内职业培训的人数分别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18.49%、37.88%、25.45%、18.18%。
3.参培次数
问卷将高职教师5年内参培次数设置为0次、1次、2次、3次、3次以上5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参加0次、1次、2次、3次、3次以上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10.30%、32.12%、33.64%、14.85%、9.09%。
4.参培时间
问卷将参加职业培训的时间长度设置为一个月、二个月、半年以下、超过半年、没有参加过任何教师培训5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教师参加职业培训时间长度为一个月、二个月、半年以下、超过半年的高职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3.94%、18.18%、19.09%、13.33%。有15.46%的高职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培训。
(三)培训需求
1.内容需求
问卷将高职教师职业培训内容需求分为理论知识培训需求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需求两个方面。
理论知识需求设置为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学生管理知识、教育方法、课程开发技术、其他6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实践知识、教育方法培训需求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3.01%、27.70%。选择课程开发技术、学科知识、学生管理知识培训需求的教师分别占14.93%、11.59%、11.98%。选择其他培训需求的教师仅占0.79%。
实践(操作)技能培训需求设置为课件制作与应用、专业操作技能、学生班级与团队管理、人际交往技巧、教学策略、课程开发技术、制定培养方案技能7个问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开发技术、制定培养方案技能培训需求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5.83%、25.67%、13.80%。选择人际交往技巧、学生班级与团队管理、教学策略、课件制作与应用的教师仅分别占8.96%、6.78%、6.54%、2.42%。
2.形式需求
问卷将高职教师职业培训形式需求分为职业培训形式需求和组织形式需求两个方面。
培训形式需求设置为校外培训、自学、校本培训、企业顶岗实习、其他5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企业顶岗实习、校本培训、校外培训、自学的教师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4.29%、30.46%、14.43%、9.01%,选择其他培训形式的教师仅占1.81%。
培训组织形式需求设置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专家讲座、教学示范、校本教研、其他6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教学示范、专家讲座、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2.04%、22.29%、14.44%、10.83%,选择校本教研、其他的教师仅占7.85%和2.55%。
3.方法需求
问卷将职业培训方法需求设置为课堂讲授法、课题研究法、实践操作法、观摩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其他7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实践操作法、观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29.08%、24.48%、22.59%,选择课题研究法、课堂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的教师分别占11.09%、8.37%和4.18%,选择其他培训形式的教师仅占0.21%。
4.时间需求
问卷将职业培训时间需求设置为工作日、周末、寒假、暑假、其他5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周末、暑假、工作日培训的教师人数分别占32.42%、24.55%、21.52%,选择寒假、其他培训时间的教师分别占18.79%、2.72%。
5.地点需求
问卷将职业培训地点需求设置为所在学校、企业、学校企业之外的培训基地、国外、其他5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学校企业之外的培训基地、企业、所在学校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51.51%、27.58%、12.42%,选择国外、其他培训地点的教师分别占7.58%、0.91%。
6.费用需求
问卷将职业培训费用需求设置为教师负担、学校负担、学校与教师分担、财政负担、学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分担5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学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分担、学校负担、学校与教师分担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0.91%、30.30%、23.03%,选择财政负担和教师负担的教师分别占6.67%和9.09%。
7.培训教师需求
问卷将职业培训教师需求设置为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企业培训教师、某一领域专家学者、其他4个选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某一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培训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授课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51.52%、25.45%、16.06%,选择其他人员授课的教师人数仅占6.97%。
对培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教师选择培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排前5位的分别是: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掌握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敬业精神、对高职教师的人文关怀,选择教师比例分别为46.13%、42.16%、18.02%、15.68%、15.68%,选择管理能力、其他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24%、1.26%。
(四)需求差异
问卷将培训需求进一步具体化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费用、授课教师8项具体内容,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教龄、任教年级、职称、学历学位、资格证书、工作岗位、薪金收入教师的需求差异状况,结果如表4-17所示。
1.性别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性别高职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费用、授课教师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地点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表4-17 不同人口学参数高职教师培训需求差异统计分析结果(续表)
由图4-1可见,高职教师选择学校、企业以外培训基地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企业,再次为所在学校,选择国外的人数比例较低,选择其他培训地点的人数比例最低,仅为0.91%。其中,女性教师选择学校企业外培训基地(国内,下同)、所在学校(国内,下同)和国外培训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3.46%、11.98%和9.68%,男性选择比例分别为47.79%、11.28%和9.68%,女性教师均多于男性。男性教师选择企业(国内)培训比例为37.39%,高于女性选择比例23.50%。
图4-1 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培训地点的需求差异
2.年龄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年龄高职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费用、授课教师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方法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由图4-2可见,高职教师选择实践操作法的人数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观摩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法、课堂教授法和读书指导法,选择其他培训方法的人数比例最低。其中,小于30岁的高职教师选择实践操作法的最多,选择案例教学法的次之;30~45岁的高职教师选择实践操作法的最多,选择观摩教学法的次之;大于45岁的高职教师选择实践操作法的最多,选择案例教学法的次之。
图4-2 不同年龄高职教师对培训方法需求的差异
3.教龄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教龄高职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地点、培训费用、授课教师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时间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由图4-3可见,高职教师选择周末培训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暑假、工作日、寒假,选择其他培训时间的比例最低。其中,5年以内教龄的教师选择周未实施职业培训的比例最高,工作日培训的次之,再次为暑假;5~10年教龄的教师选择周末培训的比例最高,寒假培训的次之,再次为暑假;10~15年教龄的教师选择工作日培训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暑假和周末;15~20年教龄的教师选择工作日、暑假培训的比例最高(且二者比例相同),选择寒假培训的次之;20年以上教龄教师选择暑假培训最多,工作日培训次之,再次为周末和寒假(且二者比例相同),选择其他时间培训的人数最少。
图4-3 不同教龄高职教师对培训时间需求的差异
4.任教年级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任教年级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地点、授课教师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理论知识、培训时间、培训费用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由图4-4可见,不同任教年级高职教师理论知识培训选择实践知识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方法、课程开发、学生管理、学科知识,选择其他培训内容的比例最低。其中,任教一年级教师理论知识培训选择学科知识的比例最高,教育方法次之,再次为实践知识和课程开发,选择学生管理及其他的教师较少;二年级教师多选择实践知识为培训内容,教育方法次之,再次为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选择学科知识的教师较少;三年级教师多选择教育方法为培训内容,课程开发和实践知识的次之,选择学科知识和学生管理的教师较少。
图4-4 不同任教年级高职教师对理论知识培训需求差异
由图4-5可见,不同任教年级高职教师培训时间选择周末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暑假、工作日、寒假,选择其他时间培训的比例最低。其中,一年级教师选择工作日培训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周末和暑假培训的人数比例次之,选择寒假培训人数比例较低;二年级教师选择周末培训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暑假和工作日培训的人数比例次之,选择寒假和其他时间培训的人数比例较低;三年级教师选择周末培训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暑假的人数比例次之,再次为选择工作日培训,选择寒假的人数比例较低,选择其他时间培训的人数比例最低。
图4-5 不同任教年级高职教师对培训时间需求差异
由图4-6可见,不同任教年级高职教师培训费用选择学校负担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与教师分担、教师负担、财政负担,选择学校与财政分担的比例最低。一年级教师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选择学校负担,再次为选择教师负担,选择学校与财政分担的人数比例较少,无教师选择财政负担;二年级教师选择学校负担培训费用的最多,选择教师自行负担的次之,再次为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选择财政负担的人数比例较低,选择学校与财政分担的人数比例最低;三年级教师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学校单一负担和教师单一负担,选择学校与财政分担的人数比例较低,选择由财政单一负担的人数比例最低。
图4-6 不同任教年级高职教师对培训费用需求差异(www.xing528.com)
5.职称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职称高职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形式、培训费用、授课教师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由图4-7可见,不同职称高职教师选择企业顶岗培训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校本培训、校外培训和自学,选择其他培训方式的比例最低。各职称教师选择企业顶岗培训方式比例均为最大,但中级和正高(二者均为46.67%)职称教师选择比例高于初级和副高职称教师。选择校外培训的副高职称教师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初级、中级和正高职称教师,初级、中级和其他职称教师选择校本培训的比例最高,而选择自学的正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最高。
图4-7 不同职称高职教师对培训形式需求差异
由图4-8可见,不同职称教师选择单一由财政或单一由学校负担培训费用的人员比例最高,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学校与财政分担培训费用的次之,选择单一由教师本人负担的教师比例最低。其中,初级、中级职称教师选择由财政单一负担培训费用的比例最多,副高职称、其他职称教师选择由学校单一负担培训费用的比例最多,正高职称教师选择由学校与教师分担培训费用的比例最多。
图4-8 不同职称高职教师对培训费用需求差异
由图4-9可见,不同职称教师选择某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企业培训师,再次为专职培训师,选择其他人员担任培训教师的比例最低。各职称教师选择某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培训教师人数均为最多,初级职称选择比例最大,其他职称次之,再次是副高级职称教师,正高级教师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选择专职培训师的其他职称教师人数最多,正高级职称教师次之,初级职称教师最少;选择企业培训师的正高级职称教师人数最多,副高级职称教师次之,其他职称教师最少;选择其他人员作为培训教师的人数较少,且随职称的提高选择比例降低。正高级职称教师选择各类培训教师的比例一致。
图4-9 不同职称高职教师对授课教师的需求差异
6.学历学位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学历学位高职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时间、授课教师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理论知识、培训地点、培训费用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由图4-10可见,不同学历学位高职教师选择实践知识作为理论知识培训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方法、课程开发、学生管理知识、学科知识,选择其他理论知识的比例最低。其中,博士学位教师选择实践知识与教育方法为理论知识培训内容的比例最高(两者比例均为30.77%),课程开发知识次之,学科知识的选择人数最少;硕士学位教师选择学生管理知识为培训内容的比例最高,教育方法次之,再次是学科知识、课程开发知识,选择实践知识的教师比例最低;本、专科学历教师选择实践知识的比例最高,其他学历教师只选择了学生管理知识与教育方法(两者比例相同)。
图4-10 不同学历学位高职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差异
由图4-11可见,不同学历学位高职教师选择学校和企业外培训基地作为培训地点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企业、所在学校、国外,选择其他培训地点的比例最低。各学历学位教师选择学校和企业之外的培训基地的比例均为最高,博士学位、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和专科学历教师的选择比例分别为61.11%、53.04%、50.26%和5.80%。选择企业(国内)培训的次之,硕士学位、本科学历、博士学位和专科学历教师选择比例分别为30.48%、24.35%、11.11%和5.80%。再次为所在学校,本科学历教师选择比例最高,硕士学位教师次之,博士学位教师最少。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科学历教师选择国外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83%、6.95%、5.56%、1.45%。仅有博士、硕士学位选择了其他培训地点,其他学历学位教师没有选择。
图4-11 不同学历学位高职教师对培训地点的需求差异
由图4-12可见,不同学历学位高职教师选择财政负担培训费用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负担、学校与教师分担、学校与财政分担,选择教师负担的比例最低。其中,博士学位教师选择学校与财政分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最多,财政负担和学校与教师分担次之(两者比例相同),再次为教师负担,选择学校负担的比例最低;硕士学位教师选择财政负担培训费用的比例最高,学校与教师分担的次之,再次是学校负担和学校与财政分担,选择教师负担的比例最低;本科学历教师选择学校负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最多,财政负担次之,再次是学校与教师分担、学校与财政分担,选择教师负担的比例最低。专科学历教师仅选择了学校负担和学校与教师分担两项,选择学校负担的比例远高于学校与教师分担比例。
图4-12 不同学历学位高职教师对培训费用的需求差异
7.资格证书差异
由表4-17可见,高职教师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对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授课教师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理论知识、培训费用需求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由图4-13可见,拥有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含没有)高职教师理论知识培训选择学科知识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和实践知识(两者比例相同)、教育方法,选择其他知识的比例最低。拥有初级、中级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学科知识作为培训内容的比例均为最高,初级资格证书教师选择学生管理次之,再次为课程开发和实践知识(两者比例相同),选择教育方法的比例较低;拥有中级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课程开发和实践知识(两者比例相同)次之,再次为学生管理,选择教育方法的比例较低。拥有高级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教育方法的比例最大,学科知识次之,再次为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和实践知识(两者比例相同)的选择比例较低。没有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学科知识的比例最高,选择教育方法的次之,再次为选择学生管理,选择课程开发和实践知识(两者比例相同)的比例较低。所有教师选择其他培训内容的比例均为最低。
图4-13 不同资格证书高职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差异
由图4-14可见,拥有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含没有)高职教师培训费用需要财政负担的人数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负担、学校与教师分担、学校与财政分担,选择由教师负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比例最低。拥有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财政负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比例均为最高,拥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的次之,拥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学校负担的次之;拥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和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学校负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比例最高,拥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或财政负担的次之,没有资格证书的教师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的次之。
图4-14 不同资格证书高职教师对培训费用的需求差异
8.工作岗位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对培训方法、授课教师的培训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费用的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由图4-15可见,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选择实践知识作为培训内容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方法、课程开发知识、学生管理知识、学科知识、其他。其中,专业课教师、管理岗位教师选择各项培训知识的人数比例排序与上述一致;文化课教师选择教育方法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实践知识、学科知识、课程开发知识、学生管理知识;辅导员选择实践知识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方法、课程开发知识、学生管理知识、学科知识。各工作岗位教师选择其他培训内容的比例均为最低。
图4-15 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对理论知识培训的需求差异
由图4-16可见,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选择专业技能作为实践技能培训内容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课程开发、制定培养方案、人际交往能力、班级管理、教学策略、课件制作。专业课教师、管理岗位教师对各项实践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与上述排序一致,但管理岗位教师未选择课件制作选项(选择人数为0)。文化课教师选择课程开发培训的人数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技能、制定培养方案、人际交往能力和班级管理(二者比例相同)、教学策略、课件制作。辅导员选择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数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制定培训方案、人际交往和教学策略(二者比例相同)、班级管理、课程开发,未选择课件制作选项(选择人数为0)。
图4-16 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对实践技能培训的需求差异
由图4-17可见,不同工作岗位的高职教师选择企业顶岗培训为培训形式的人数比例最高,其次为校本培训,再次为校外培训和自学,选择其他培训形式的人数比例最低。各岗位教师培训方式选择排序与上述基本一致,但管理岗位无选择自学人员(选择人数为0)。从各种培训形式选择的人数比例看,选择企业顶岗培训形式的管理岗位人员比例最高,文化课教师次之,再次为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比例相对较低。选择校本培训形式的专业课教师比例最高,管理岗位人员次之,再次为文化课教师,辅导员比例相对较低。选择自学培训形式的文化课教师比例最高,专业课教师次之,再次为辅导员,无管理岗位人员选择。选择校外培训形式的辅导员比例最高,管理岗位人员次之,再次是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比例相对较低。
图4-17 不同工作岗位的高职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差异
由图4-18可见,不同工作岗位的高职教师选择学校和企业外培训基地作为培训地点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企业,再次为所在学校,选择国外培训的人数相对较低,选择其他培训地点的人数比例最低。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和辅导员培训地点的选择与上述排序一致,但辅导员无选择其他培训地点人员。管理岗位人员选择企业作为培训地点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学校和企业外培训基地,再次为所在学校,无选择国外及其他人员。
图4-18 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对培训地点的需求差异
由图4-19可见,不同工作岗位的高职教师选择周末为培训时间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暑假的次之,再次是利用工作日进行培训,选择寒假的比例较低,选择其他培训时间的比例最低。专业课教师与上述排序基本一致,但暑假和工作日前后顺序倒置。文化课教师选择周末作为培训时间的比例也最高,其次是寒假和暑假(二者比例相同),再次是工作日,选择其他培训时间的比例最低。辅导员选择暑假为培训时间的比例最高,选择工作日的次之,再次为寒假,选择周末的比例较低,无选择其他培训时间人员。管理岗位人员选择寒假作为培训时间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暑假,再次为周末,选择工作日和其他(二者比例相同)的人数比例较低。
图4-19 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差异
由图4-20可见,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选择由财政负担培训费用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负担、学校与教师分担、学校与财政分担,选择自行负担培训费用的教师比例最低。文化课教师和管理岗位人员对培训费用支付方式的选择比例从高到低与上述排序基本一致,但文化课教师学校负担和学校与教师分担选项前后顺序倒置,管理岗位人员学校负担和财政负担选项前后顺序倒置,且无人选教师负担选项(选择人数为0)。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选择结果一致,均为学校负担培训费用选择人数的比例最高,而后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财政负担、学校与教师分担、教师负担、学校与财政分担。
图4-20 不同工作岗位高职教师对培训费用的需求差异
9.薪金收入差异
由表4-17可见,不同薪金收入水平的高职教师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培训地点、授课教师需求无显著差异(P>0.05),培训时间、培训费用需求呈显著差异(P<0.05)。
由图4-21可见,不同薪金收入水平的高职教师培训时间需求选择周末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暑假的次之,再次为工作日,选择寒假的比例较低,选择其他培训时间的比例最低。薪金收入在3000~4000元的高职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选择与上述排序完全一致;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高职教师选择工作日培训的人数比例最大,选择周末培训的次之,无选择寒假、暑假和其他培训时间人员;月收入4000~5000元的高职教师选择周末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寒假的次之,再次为暑假,选择工作日的比例较低;月收入2000~3000元的高职教师选择暑假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周末的次之,再次为工作日,选择寒假培训的比例较低;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高职教师选择工作日和周末培训的比例最高(二者比例相同)、选择暑假的次之,选择寒假和其他培训时间的比例最低(二者比例相同)。各收入水平教师均以选择其他培训时间的人数比例均为最低。
图4-21 不同薪金收入水平高职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差异
由图4-22可见,不同薪金收入水平的高职教师选择财政负担培训费用的人数比例最大,选择学校负担的次之,再次是学校与教师分担,选择学校与财政分担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选择教师负担的人数比例最低。月收入4000~5000元和3000~4000元的高职教师对培训支付的选择与上述排序基本一致,但月收入3000~4000元选择学校负担、学校与教师分担的人数比例排序前后倒置。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高职教师选择学校负担或学校与教师分担(二者比例相同)的比例最高,其他三种方式比例较低(三者比例相同);月收入2000~3000元的教师选择学校负担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学校与教师分担的次之,再次为财政负担,选择教师负担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选择学校与财政分担的比例最低。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教师选择学校负担的人数比例最高,学校与教师分担的次之,再次为学校与财政分担,选择财政负担和教师负担的比例相对较低。
图4-22 不同薪金收入水平高职教师对培训费用的需求差异
(四)影响因素
1.学校因素
问卷将影响高职教师参加职业培训的学校因素设置为机会少、工学矛盾、自身不积极、领导重视不够、培训成效不明显和其他6个问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领导重视不够的教师所占比例最大,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5.76%;其次是培训成效不明显和培训机会少,分别占教师调查总数的24.46%和20.00%;选择工学矛盾的占教师调查总数的12.42%;选择自身不积极的最少,占教师调查总数的7.36%。没有教师选择其他因素。
2.制度因素
问卷将影响高职教师参加职业培训的制度因素设置为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培训与受训之间关系、培训内容丰富程度、培训资金、培训形式、其他6个问项。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培训内容丰富程度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教师总数的32.05%;选择培训与受训之间关系的人数次之,占调查教师总数的24.38%;再次是培训形式和培训资金,占调查教师总数的19.19%和11.71%;选择培训考核奖惩制度是否建立和其他因素的人数最少,仅占调查教师总数的9.60%和3.07%。
3.培训因素
问卷将影响高职教师参加职业培训的培训因素设置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目标的设计、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其他因素6个问项。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是目前职业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占调查教师总数的43.51%;培训目标的设计次之,占调查教师总数的20.78%;再次为培训方法的选择,占调查教师总数的14.39%;选择培训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其他因素的教师较少,分别占调查教师总数的8.87%、9.09%和3.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