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形态是马克思人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的第二个形态,随历史的发展不断赋予了新的内在含义和社会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虽然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片面、畸形发展而言的,但其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全过程。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也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而言,人的全面发展至少包括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能力(Abilities)、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s)和行为(Behavior)5个方面。
(一)知识
当今社会是知识化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获取某一职业,实现更好的生存。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职业培训是促进劳动者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平台。马克思认为,由分工而造成的劳动人民的畸形发展可以通过国民教育来消除。“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87]。有研究显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大约为3~5年,如果劳动者不能实现持续学习或终身学习,就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可在短期内有效地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与职业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提升劳动者的知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也精辟地阐释过知识的作用,认为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影响社会、改变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当下的中国,从深化改革的落实,到产业转型的突破;从环境问题的破解,到社会治理的完善,无不需要知识的力量和知识的创造[88]。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体系不仅有利于劳动者实现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有利于劳动者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经验知识,实现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总是从个人开始的,企业等社会组织中相当一部分知识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劳动者个体头脑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交流机制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这些零散分布于劳动者身上的隐性知识就难以实现系统整合及知识创新。构建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以促进企业等社会组织整体战略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有效“推动知识转化为价值”,形成知识学习与知识管理的“全产业链”。上游部分通过构建劳动者职业培训体系开展系统知识管理,形成知识体系;中游部分通过组织实施各种培训活动,传播知识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下游部分则能够促进和推动劳动者知识价值的实现,逐步形成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及综合国力。
(二)技能
有关技能概念的解释较多,且内涵不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将之释义为“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89],《心理学大词典》将其解释为“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的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90],《教育大辞典》则将其解释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9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技能的认识逐步提升,劳动者“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传统观念上的“知识型人才”之外,“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和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被广泛应用。
知识与技能在劳动者的本领结构中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主体结构(张振元,2007)[92]。知识与技能的功能不一,前者是思想本领,后者是行动本领。知识的价值在于用思想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技能的价值在于用行动改造世界、改造自我(张振元,2006)[93]。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两种本领不可或缺,不能厚此薄彼,须同等关注。
职业技能是劳动者获取某一职业的必备条件,也是自身实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综合表现。世界著名企业家、美国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强调劳动者必须努力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工作[94]。掌握与就业需求、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和技能,需要劳动者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无论是新生劳动力还是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均可以通过接受职业培训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实现就业、再就业,或获得更高层级的技能,或实现一专多能,提高适应职业变动与岗位变化的能力。
(三)能力
能力概念的内涵极其广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现代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只有具备职业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要。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生产出产品,也生产了人[95]。就此意义而言,人的能力本质上就是劳动能力、职业能力,是人的各方面能力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能力体系。(www.xing528.com)
对于劳动者而言,其能力可直接称为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劳动者实施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等(吴晓义,2006)[96]。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相辅相成,职业能力需要在劳动者实现就业之后表现出来,就业能力可在劳动者就业前或就业过程中观察出来。徐国庆(2007)研究了德国职业能力的划分标准,认为职业能力由体现能力性质的纵向维度和表达能力内容的横向维度构成。在能力内容方面,职业能力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能力性质方面,职业能力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职业能力[97]。基本职业能力指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能力,包括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劳动者具备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是基本的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指劳动者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反映了工作技巧;社会能力指劳动者能够主动调节自身的社会适应性等。关键职业能力与基本职业能力并无直接联系,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当劳动者职业发生变化时,专业能力会依然存在,对劳动者职业转换或岗位变动乃至职业发展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8]。可见,无论是基本职业能力还是关键职业能力,均与职业相关。唯有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才能促进劳动力的个体能力得到全面发挥,并通过与其他劳动者的交流与合作,形成集体能力。劳动者只有持续接受职业培训,实现终身学习,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形成现实能力。
(四)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劳动动机、职业情感、价值观、自尊心、自信心等若干方面,属于劳动者的思想意识。之所以将之称为中介变量,是因为上述要素在劳动者实现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换言之,即使劳动者全面掌握了理论知识,且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能力,但如果思想上存在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劳动行为和劳动效果,甚至直接影响到社会。如果说劳动者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其他部分属于“硬件”,那么中介变量就是“软件”。实施职业培训,必须把中介变量各要素纳入其中,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水准的劳动者队伍。
有研究显示,员工的心理更能影响其绩效表现(于立影等,2015)[99]。思想教育是职业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多个方面。对劳动者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促使员工全面了解面临形势和任务,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理念、价值体系和文化氛围等,能够使员工适应企业需求,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道德,增强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孙永兴,2012)[100]。职业培训的关键是用正确的思想去改造人,保持职业培训工作的稳定性、循序性和渐进性。要特别注意认真分析企业转化升级的难点和问题,强力推行思想为固基之本、人才为强企之资,并借助“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实现“保职工技能提升、保产品质量安全、保经济效益、保行业地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王文慧,2014)[101]。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对提升劳动者价值观的作用,注重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用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激励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取意识、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以此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效率与效益(吴菊萍,2016)[102]。
职业培训能够促进劳动者就业或再就业已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但实际上劳动者就业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尽管职业能力是劳动者实现就业的基础,但就业观念问题亦十分重要[103]。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职业培训,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结构逐步发生一系列变化,文化建设也趋向多元。在这种形势下,部分劳动者或准劳动者产生了明显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倾向。在职业培训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可全面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劳动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增强劳动者的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104]。
(五)行为
行为指劳动者在职业岗位上或技能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由劳动者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内化特征所决定。职业培训能够有效促进劳动者的行为改进,帮助其逐步克服不良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有学者分析了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认为要经过“知、情、意、行”4个阶段。其中,“行”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最终结果和最终表现(张琳等,1998)[105]。
在企业组织内部构建员工职业培训体系,可演变成职工的团队学习,建成学习型组织,有效引导员工改变心智模式,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对组织的信任感和归属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企业内部实施的职业培训可为员工提供思想碰撞与相互交流的机会,减少组织内各类人员之间的相互猜忌,形成团结、协调、和谐的组织氛围,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持续的职业培训,广大员工可实现思维上的更新、认识上的提高,进而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推动企业等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陈厚蕻,2009)[106]。如新疆油田公司某采油厂开展全员持续培训后,当年事故率由上年的54起下降到20起、千人违章率由上年的12.3%下降至2.6%,有效地改善了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胡燕,2014)[107]。山东省寿光市实施的玉米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在玉米生产中减少氮肥施用量23%,还能增加单产。技术培训对减少氮肥使用、提高氮肥施用效益、控制面源污染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项诚等,2012)[108]。何文韬等(2016)研究认为,在创业意向转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中,职业培训与创业意向、创业行动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