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实践现状:劳动者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序推进

国内实践现状:劳动者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序推进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我国构建劳动者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北京市140多个街道、2633个社区均开展了社区教育。建设与开通了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对市民终身学习实现了远程服务。并通过不断加强管理等措施,逐步完善各级各类社区学院的职业培训功能,使社区学院成为上海市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的重要载体和市民实现终身学习的平台。

国内实践现状:劳动者终身教育体系的有序推进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64]。同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百家城市中开展技能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确定了105个工作基础好、推动力度大的城市开展了“技能振兴专项活动”。通过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突出政策引导、改革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等措施,创新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整合了职业培训资源,提升了职业培训能力[65]。试点城市普遍感受到了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性,广大民众也从职业培训发展中得到了实惠。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建立有利于全体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制度,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66],再次为构建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2015年,全国参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的城市再次扩大,逐步由省会城市发展到中小城市乃至乡镇;由理念宣传逐步扩展到职业培训机构的设立及其培训内容改革等具体环节。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基于需求侧角度确认我国全民终身学习仍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提出要通过建立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教育”新业态发展等措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制度。可见,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我国构建劳动者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正在有序推进。

(一)北京市

北京市将建设学习型城市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张翠珠,2011)[67]。2011年,北京市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健全社区教育体系,依托培训机构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并积极鼓励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教育。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开展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等[68]。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北京市将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作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的重点。

1.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网络

目前,北京市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了4个网络。一是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村(居)文明市民学校或成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培训网络,覆盖全市所有劳动者;二是以行业协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职业培训网络,满足劳动者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需求;三是由全市26所成人高等学校组成的办学网络,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学历培训服务;四是各种社会力量举办的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社会培训网络,目前已经达到3500多所[69]

2.整合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培训资源

全市教育机构面向全社会开放,主动为社区教育服务。通过有限度地开放中小学教育资源,为广大市民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师资、设施等保障。多数县区普通学校开展了下社区制度,协助开展职业培训工作。目前,北京市140多个街道、2633个社区均开展了社区教育。全市社区教育基地达到2000多个,每年接受职业培训的劳动者达30多万人[70]

3.积极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的横向衔接与纵向沟通,成立市教育委员会实施管理体制上的衔接,用“五年一贯制”形式实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用放宽年龄限制推动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沟通。北京市考试院也在学分银行、市民学习卡等方面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建设与开通了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网,对市民终身学习实现了远程服务。

(二)上海

上海市是我国较早开展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城市。2006年,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10年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71]。2010年,上海市制定《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努力在全市形成满足劳动者终身学习的教育新体系,实现人人学会终身学习、人人享有终身教育的机会的目标(薛明扬,2011)[72]。2011年上海市通过《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确立了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法律地位。目前,上海市民已基本达成了终身学习的共识(徐硕刚等,2014)[73],有力地推动了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工作。

1.服务多元化,增强市民终身职业培训需求

上海市将学校教育作为劳动者终身学习的起点,将终身教育重点放在促进劳动者终身发展方面。一方面,上海市加大了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引导各类教育机构为劳动者终身学习服务。鼓励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劳动者开办可供选择的、适应自身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互认等方式,激发劳动者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上海市积极鼓励市内所有美术馆、纪念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益性社会设施免费向市民提供学习场所。

2.大力发展社区学院、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等单位,提出了推进上海市社区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帮助各区(县)均建立起适合市民学习需要的社区学院。并通过不断加强管理等措施,逐步完善各级各类社区学院的职业培训功能,使社区学院成为上海市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的重要载体和市民实现终身学习的平台。与此同时,上海市还制定了街道社区学院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不断加大投入规模,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的优良环境。同时,上海市还建设了一支职业化、适应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职业培训管理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提供了重要支撑。

3.落实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上海市组织相关部门开发了一批符合劳动者需求、与区域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培训项目,引导劳动者确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再就业培训工程,为转岗、待业劳动者提供就业培训。建设了一批适应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公共培训基地,大力推行高技能人才考核鉴定制度,在全市形成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有效激发了劳动者终身学习的热情。

4.发展远程教育,满足劳动者职业培训需求(www.xing528.com)

建设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平台,促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区休闲文化教育等的融合与创新。建立“上海教育网”,使“在线学习”和“在线课堂”成为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建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及个人账户系统,确保各类终身教育形式之间可以实现学分认定、学分积累和学习形式的转换,搭建了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之间的“立交桥”;通过建立无障碍入学和弹性学习制度,方便所有劳动者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三)江苏省

江苏省在1999年制定的《教育现代化实施纲要》就提出了“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建立终身教育实验区,发展一批学习型企业和社区”的具体安排,在《江苏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再次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特别是2011年,江苏省连续发出三个政策文件,大力推进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其中:在《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中,确定把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放在“六大体系”建设之首;在《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意见》中,确定了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在《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确定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2015年,江苏省再次提出《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江苏建设的意见》,就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全面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学习型江苏等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经过多年的实践,江苏省彰显了区域经济社会优势,在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金丽霞等,2016)[74]

1.实施“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策略

所谓“横向扩展”,指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延伸,重点发展社区教育,努力扩大教育受众;所谓“纵向延伸”,指有效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社会人群对终身职业培训的需求。“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相结合,推动了终身职业培训向更为广泛的民众覆盖。

2.实施政策引导,不断强化社区职业培训

整合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引导社区教育机构加强职业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社区职业培训能力水平(孙驰,2012)[75]。截止到2015年,江苏省已经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10个,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13个,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75个,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建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位(张鲤鲤,2015)[76]

3.拓展培训实施主体,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大力支持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形成了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重点建设了江苏开放大学,并在该校建立了“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江苏学习在线”平台,确保劳动者以不同方式取得的学习成果都能得到认同,实现了终身学习的过程性“衔接”(孙驰,2012)[77];鼓励高等院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强化服务社会职能,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者都能够按需求接受职业培训。

(四)云南省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独有民族1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省共有78个县(市)实行民族自治,占全省129个县(市区)的60.47%。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云南省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难以保障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需求,造成部分地区的劳动者技能水平普遍不高(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02)[78]。反过来,劳动力技能水平也制约了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经济落后导致人才缺乏、人才缺乏导致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张超等,2011)[79]。2015年,云南省以广播电视大学为载体,成立了负责全省终身教育的专门机构——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启动了终身教育平台,开启了云南省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构建的新纪元。

1.以终身教育服务中心为载体,面向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服务

经过几年的建设,云南省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已经建成集教学平台门户网站、教学教务管理、在线学习、学习行为统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终身教育平台。云南省规划将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建成全省终身教育的教学指导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同时,在昆明、玉溪、楚雄等三个州(市)及部分县(区)设立终身教育示范中心,在各县区建立终身教育学习分中心,统一使用全省终身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整合各级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形成劳动者职业培训强大合力

云南省政府制定了专门激励政策,引导各州(市)整合现有各类职业培训资源,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服务的平台。引导各县(市、区)成立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各社区和乡镇成立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站,努力在全省上下形成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的三级服务体系。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活动,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积极开发职业培训资源,满足广大劳动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