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治通鉴第五十九章:北伐南唐,消除后顾之忧

资治通鉴第五十九章:北伐南唐,消除后顾之忧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北伐契丹扫除了后顾之忧。于是,周世宗柴荣在看准了契丹政治上的弱点之后,认为有机可乘,所以决心提前进行北伐,想一举收复被契丹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周世宗柴荣正是看到了这种重要性,所以才力排众议,北伐契丹,想趁契丹内乱之际一举收复幽云地区。当天,世宗皇帝感到身体不适而停止进军。

资治通鉴第五十九章:北伐南唐,消除后顾之忧

柴荣,邢州龙冈人,本是郭威内侄,后来被收为养子。由于郭威的亲生儿子都被后汉隐帝杀光,柴荣就成为他唯一的继承人。他精于骑射,才兼文武,也比较了解民间疾苦。由于柴荣的忠诚坚毅,以及非凡的军政才能和在吏民中的良好口碑,成为后周太祖郭威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心腹。

郭威死前,以他为晋王、开封府尹兼功德使,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从而控制了最高军事指挥权。显德元年正月,柴荣即帝位,是为世宗。

柴荣即位之初,就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1]为了进行统一战争,他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柴荣的改革,使后周国力强盛,为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

国力强盛之后柴荣便开始着手进行统一战争的工作,他采纳比部郎中王朴“先易后难、先南后北、各个击破”的献策,确定先攻后蜀,再征南唐、伐契丹,最后灭亡北汉的统一方略。显德二年后周西征后蜀。在黄花谷之役,大败北路行营都统李廷珪所率后蜀军主力,收复了后蜀。乘契丹灭后晋中原无主大乱之际,夺占秦、成、阶、凤四州。威慑了后蜀,为后周世宗再征南唐解除了翼侧威胁。

显德二年到五年,柴荣三次亲征南唐,以围点打援之策,疲惫、消耗南唐军;继而新建水军,水陆并进,尽歼南唐淮上水军,直捣长江,逼迫南唐中主划江为境,夺取了长江以北淮南十四州六十县。不但使南唐俯首就范,而且震慑了南方各割据势力,为北伐契丹扫除了后顾之忧。

随着对北汉、后蜀和南唐战争的胜利,后周王朝的版图日益扩大,经济日益繁荣,柴荣的威信也大大提高。而此时契丹正值昏庸无能的辽穆宗耶律璟执政时期,此人号称“残暴睡王”,意思是喜欢饮酒,整天喝得昏昏欲睡。不理朝政,其昏聩可见一斑。这一时期契丹政局动荡,耶律璟大肆屠杀对自己帝位构成威胁的亲贵大臣,搞得人心惶惶。同时国内时不时也有一些耶律氏和萧氏贵族起兵叛乱,整个国家乱作一团。

于是,周世宗柴荣在看准了契丹政治上的弱点之后,认为有机可乘,所以决心提前进行北伐,想一举收复被契丹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建立不世之功。

幽云十六州为后晋石敬瑭为求契丹帮其争夺帝位,许诺事成割让给契丹的领土,被契丹趁乱占领的。在这之前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无休无止的杀伐争战中,沿长城一线的险峻地形始终是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部队的天然屏障。幽云十六州恰好就处在这条重要的军事防御线上,其中幽、蓟等十二州位于河北北部,云、应、寰、朔四州位于山西北部,幽州和云州后来成为辽国的南京和西京,因为幽州在辽代又叫燕京,所以后人也把它们称作燕云十六州,同时这一地区的农业发达,契丹得到后实力大增,而此后的中原王朝由于失去了长城和燕山等天险,无法依托自然环境来抵挡契丹铁骑的入侵。契丹骑兵频繁南下骚扰中原王朝,很快便能打到黄河岸边,可见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

周世宗柴荣正是看到了这种重要性,所以才力排众议,北伐契丹,想趁契丹内乱之际一举收复幽云地区。并昭告天下,说契丹侵占的北方幽云地区还没有收复,现在我要代表上天来讨伐契丹,解救北部百姓于水火之中。并对北伐做一些相应的部署工作。

命令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捍卫西山路,出镇定州防止北汉救援契丹。任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代理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代理大内都部署,稳定后方。命令侍卫亲军都虞侯韩通等人率领水路、陆路军队作为先锋部队赶往沧州。自己随后从大梁出发,率领主力大军在沧州会合。韩通奏报说准备在沧州修治水道,通过水路进攻契丹,于是在乾宁军南面设置栅栏,修补损坏堤防,挖开排水口三十六个,做好疏浚水道的准备工作之后,便在乾宁军等待后周的主力大军到来,然后一起通过水路乘船直扑瀛洲、莫州,向这两个地方发起大规模的突袭。

世宗到达沧州,当日便亲率步兵、骑兵数万人从沧州出发,直奔契丹国境。黄河以北的州县不是世宗车马所过之处,当地百姓都不知道皇帝出征。自然契丹也不知道后周皇帝亲自北伐的消息。等到世宗皇帝到达乾宁军时,契丹宁州刺使王洪看到后周军容强大,自己城小粮寡不能坚守,便率城投降了。世宗皇帝兵不血刃地拿下宁州,初战告捷。

接着世宗在宁州对治下的水军稍加整顿,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分别命令众将水、陆两路同时而下,世宗乘坐龙船沿着水流北上,船只头尾相接长达数十里。辽穆宗耶律璟听到后周北伐的消息,为之大惊,急忙派契丹南京留守萧思温为兵马都总管,率军阻截后周军,由于契丹军队匆忙应战准备不足,再加上对后周军队的轻视,被士气正盛的后周军队杀得大败。萧思温只率领少数亲兵逃回南京。开始向契丹主请求大军增援,自己则在幽州坚守不出,畏战避战,任由后周军队扫荡燕南州县。自己一概不派军队增援和应战,固守待援。在这种情况下,后周军队对契丹的作战进展得非常顺利。世宗大军到达独流口后,又沿水道向西,进攻益津关。到达益津关后,契丹守将终廷辉率城投降。从益津关往西,水路逐渐狭窄,无法通行大船,于是弃船,改为陆路前进。后周世宗登陆西进,在野外宿营,侍从警卫的士兵还不到一旅五百人,随从的官吏都很恐惧。契丹骑兵成群结队在周围出没,但不敢靠近,怕中了后周军队的埋伏。接着乘胜进攻瓦桥关,由大将赵匡胤为先锋。(www.xing528.com)

赵匡胤到达瓦桥关后,契丹守将姚内斌率城投降,世宗进入瓦桥关。姚内斌是平州人。此后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率城投降。稍后,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李重进等人开始领兵陆续到达瓦桥关,契丹瀛洲刺史高彦晖看到大势已去,也率众开城投降,从此瓦桥关以南全部平定。至此,后周军队已经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三州三关之地。士气大振,准备一鼓作气拿下辽的南京幽州。

于是世宗在行宫宴请众将,准备同众将商议夺取幽州的事宜,但大多数将领都表示反对,众将认为:“陛下离开京城四十二天,兵不血刃,取得燕南之地,这是罕见的功绩。如今契丹骑兵都集结到幽州北面,不宜继续深入。”[2]世宗不高兴。准备力排众议,大军进攻幽州。当天,世宗便催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首先出发,占据固安;世宗亲自到达安阳水岸边,命令架桥,到天色已晚,返回瓦桥关住宿。当天,世宗皇帝感到身体不适而停止进军。在后周军队迅速向北推进的过程中,辽穆宗也开始做了周密的御敌计划,一方面把契丹的主力骑兵都集结在了幽州一带,准备同后周军队在幽州城下决一死战;另一方面契丹主派遣使者日行七百里赶到晋阳,命令北汉主发兵骚扰后周边境,并派使者说世宗南下返归,双方休兵。

这时大将孙行友奏报拔取易州,擒获契丹刺史李在钦献给皇上,在军营的市场中斩首。世宗皇帝的病势越发严重,不能再继续坚持北伐,而且众将都反对继续孤军深入地推进辽的腹地,认为后周军队主要是步兵,在平原上同骑兵对垒无异于送死,况且敌军主力已经集结到幽州城下,以逸待劳等待后周军队的到来,继续推进异常凶险,万一失利则此次北伐的战果将前功尽弃。同时北汉的军队也开始对后周的腹地展开了骚扰。在这种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世宗决定休兵南返。

为了对新占领的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世宗皇帝决定将瓦桥关改为雄州,割出容城、归义二县隶属于它;将益津关改为霸州,割出文安、大城二县隶属于它。征发滨州、棣州壮丁民夫数千人修筑霸州城,命令韩通监督工程。任命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义成节度使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各自率领所部士兵守卫。一切布置妥当之后世宗从雄州南下返回。

就在这一年的六月十八日,后周世宗柴荣带着他的抱负,带着他的遗憾,在开封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九岁。纵观柴荣的北伐尽管没有达到收复幽云十六州的目的,但在短短的四十余天时间内,收复三州三关,也是自五代以来,中原王朝对契丹的一次重大胜利,意义重大。

提问 柴荣为什么可以进行北伐?

提问 柴荣北伐的结果怎样?

智慧小锦囊

周世宗在改革内政,南征北战之后,才进行北伐,可谓深思熟虑。说明我们做事情要讲究先后顺序,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展开行动。

[1] 分析:用大概十年的时间一统天下,十年时间给百姓休养生息,十年时间开创一个太平盛世出来。

[2] 分析:周世宗在短短几十天的时间内,不费吹灰之力,夺取幽州南面的广大地区,这是不世之功,但现在契丹主力骑兵都已经集结到了幽州城下,我军不应该再继续前进同契丹军队做正面决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