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知远趁机建后汉-资治通鉴

刘知远趁机建后汉-资治通鉴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第三次由于后晋主帅杜重威的投降,契丹军队顺利进占大梁。刘知远听后,向左右询问对契丹的看法。所以刘知远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等待契丹退兵后再行动。刘知远假惺惺地不同意。刘知远遂听从了他们的劝进,登皇帝位。刘知远便召集群臣在朝廷商议进军中原的路线。而刘知远想从石会出兵,进军上党。

刘知远,即后汉高祖,沙陀部人,世代生活在太原,刘知远小的时候性格很内向,平时也是寡言少语,因为体质较弱,所以又经常得病。还有他的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由于生活困难,他不得已只好到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去当上门的女婿,不久刘知远就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了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担任押衙,做了他的亲信。

石敬瑭在河东任上时让刘知远担任他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兵马总管。刘知远治军非常严格,对于将士一视同仁,所以他的部队军纪很严,战斗力也很强。在石敬瑭和后唐开战后,刘知远就率领仅五千兵将太原城守得滴水不漏,挡住了张敬达五万唐军军队的攻击,终于盼来了契丹援军。刘知远的英勇善战,不但得到石敬瑭的赏识,连辽太宗耶律德光都非常赞赏,认为人才难得。攻取洛阳、建立后晋之后,石敬瑭立刻任命刘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侯,掌管禁军。后又调任河东节度使。正是在河东,刘知远充分利用这块根据地,日益发展自己的势力,渐有做大之势。

石敬瑭死后,其侄石重贵即位,对刘知远一再加官晋爵,先是加检校太师,晋为中书令,继而又加封太原王,兼北面行营都统。但这位负责防备北部边防的重臣,显然已经私心自用。

当后晋出帝和契丹结下怨隙时,刘知远就判断他必然凶多吉少,但从未加以劝谏。契丹屡次深入进犯,刘知远全然没有拦击、入援的打算。在晋辽战争中,他采取坐观成败相机行事的策略,处处注意保存实力。[1]除非契丹军队打到自己的地盘才作反击,其余则一概不问。契丹和后晋总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其中第三次由于后晋主帅杜重威的投降,契丹军队顺利进占大梁。后晋灭亡。等听到契丹已占据大梁,后晋灭亡的消息,刘知远就开始分兵守护四方边境来防备契丹的侵袭。又派遣客将安阳人王峻向契丹主奉上三道表章 :

一是,祝贺契丹进入大梁。

二是,因太原是夷、夏人杂居共处之处,守防士卒屯聚,所以不敢离镇前往朝贺。

三是,本应献上贡品,但正值契丹将领刘九一的军队从土门西入屯于南川,太原城中人心忧虑恐惧,待召还此军,道路畅通,才可以送入贡品。

契丹主见表章 后赐予诏书,称赞表彰,待亲自审批诏书时,又在刘知远的姓名上加上“儿”字,以示亲近,并赐给木。按照胡人的传统,受礼遇优待的大臣,才能赐予木,这相当于汉人赐给几杖,只有伟王因为有其叔父的尊贵地位,才得到这种赏赐。

刘知远又派遣北都副留守太原人白文珂献上珍奇的丝织品和名贵的马匹。契丹主知刘知远观望不到,等白文珂回太原时,契丹主让他告诉刘知远:“你既不奉事南朝,又不奉事北朝,你打算等什么呢?”[2]

白文珂回到太原把在大梁了解到的契丹的种种情况向刘知远报告。刘知远听后,向左右询问对契丹的看法。蕃汉孔目官郭威对刘知远说:“胡虏对我们怨恨很深啊!王峻说契丹贪婪残暴失掉人心,一定不能长久占据中原。”

当时也有人劝刘知远起兵进取中原。刘知远说:“用兵有缓有急,应当因时采取合适的策略。现在契丹刚刚招降了晋国的十万兵马,像老虎一样雄踞着都城,形势没有其他的变化,怎能轻举妄动呢!况且据观察他们所贪图的无非是钱财物品,钱财物品得足了,一定要向北回国的。况且现在冰雪已消,气候转暖,他们必然难以久留,应等他们退去,再去占领那里,才可确保万无一失。”所以刘知远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等待契丹退兵后再行动。

于是,他手下的将佐劝刘知远称皇帝尊号,以便号令四方,看各处诸侯的去向。刘知远假惺惺地不同意。后来听说后晋出帝被契丹迁徙北上,要途经井陉,刘知远便放出风声要出兵井陉,迎接后晋出帝回自己的老巢晋阳城。命令武节都指挥使荥泽人史弘肇集合各军到场,公布了出兵的日期。军士们都说:“现在契丹攻陷京城,抓走天子,天下已没有君主了。能够做天下君主的,除了我们北平王还有谁!应该先确定皇帝名号,然后再出兵。”于是争着呼喊“万岁”不止。刘知远说:“胡虏的兵力还强,而我们的军威还不振,应当先建功业。这些事士兵怎能知道呢!”遂命左右将佐制止士兵的喧哗。但众将不依不饶,行军司马潞城人张彦威等三次上书劝登皇帝位。刘知远迟疑不决。郭威和都押牙冠氏人杨入内劝说刘知远道:“现在远近的人心,不谋而合,这是天意啊!如果您不趁这个时候取天下,而谦让不就,只怕人心就要转移,而转移了您就要反受其害了。”刘知远遂听从了他们的劝进,登皇帝位。自称不忍改后晋年号,但是厌恶开运这个亡国的年号,于是改称天福十二年。即后晋高祖十二年,以表示自己对石敬瑭的怀念,争取契丹和各路军阀的支持。(www.xing528.com)

刘知远称帝不久,为稳定局势和收买人心便下诏书道:各道官员为契丹搜刮钱财的,都罢免;原后晋臣子被胁迫派出做使者的,不予追究,命前来报到。至于其他契丹人,各处都要诛杀他们。

接着,刘知远便亲自率兵东去做出一副准备迎接后晋出帝和太后的样子。当兵至寿阳时,听说后晋出帝已被押过恒州城好几天了,无法按照原计划迎接出帝和太后。于是留少许兵力在承天军守卫而自己率领大队人马返回。

不久,契丹由于不习惯中原炎热的天气,加之遭到中原人民的抵抗,便开始从开封撤军。中原处于无主的状态。刘知远便召集群臣在朝廷商议进军中原的路线。众将领都建议从井陉出兵,攻取镇、魏二州,先平定河北,河南就会自己拱手称臣。而刘知远想从石会出兵,进军上党。郭威说:“契丹主虽然死了,可是党羽部众还很强盛,各自占据坚固的城池;我们出兵河北,士兵缺少,道路迂回,再加上没有接应救援,如果这些胡虏联合攻击我军,那么我军前进则受阻击,后退,则受拦截,运粮道路也会断绝,这是条危险的道路。上党的山路艰险难走,沿路粮少民穷,没有供给,也不能走。近来陕、晋二镇相继向我们投诚归附,如果率兵从这里走,是万无一失的,不出二十天,洛阳、大梁就可平定了。”高祖说:“爱卿所说极是。”苏逢吉等人说:“史弘肇的大军已驻扎在上党,胡虏们相继逃跑,不如从天井出兵,奔赴孟津最为便捷。”司天官上奏道:“太岁星在午的方位,不利于南行。应该从晋、绛二州进军到达陕州。”高祖听从了这种意见。诏令十二日从北京发兵,向各道宣布通知。

就这样,刘知远的大军开始了筹备多时的进军计划。大军所到之处望风归降,不久便攻下开封、洛阳。并定开封为都城,开始建立正式的统治秩序。刘知远建汉的第二年正月,改国号为乾祐,封其子刘承祐为太子,妻李氏为皇后,并厚赏文武有功之臣。但从这之后,没有几个月他便病死了。这种先称帝,后改年号,再改国号的做法,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刘知远的用心良苦。

后汉王朝沿袭了后晋的残暴统治,有过之而无及,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背道而驰,尽失人心,所以不到四年就亡国了。

提问 刘知远是怎样一步步壮大实力,以待时机的?

提问 刘知远为什么能称帝建国?

智慧小锦囊

刘知远在称帝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壮大自己的势力,待机而动,最后登上帝位。说明做事要有全盘的计划,不能贸然行动,否则满盘皆输。

[1] 分析:契丹每次进犯中原,刘知远都不进行抵抗,不支援后晋军队作战,只是在观察双方战事的结果后再行动,处处注意保存自己的实力。

[2] 分析:契丹主让白文珂告诉刘知远,说你既不侍奉后晋政权,又不愿意效忠于契丹,你准备做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