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出生于公元363年,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东晋十六国时期。之所以被称为东晋十六国时期,是因为此时的中国被大致分为两部分,南方被东晋王朝占据,而北方则有十六个王朝,南北成对立形势。刘裕是东晋人,一直以刘邦的亲弟弟刘交的后代自居,也算是帝王之后,名门世家,而且祖上世代为官,家庭环境按理说应该是不错的。谁知由于他的父亲早早过世,导致家道中落,童年竟然沦落到靠卖草鞋为生,真是天公不作美。但刘裕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吓倒,他从小就心怀大志,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带着这股雄心壮志,他在年纪稍微大点之后,就毅然从军,成为东晋北府军的军官。
刘裕用不到十年时间,从东晋一名下级军官,凭自己的聪明机智和努力,一步步走上权力的高峰。在消灭了国内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之后,刘裕开始筹划北伐。
东晋自偏据东南以来,实力大不如前,时刻面临着北方各势力的威胁。在刘裕之前,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安定而进行北伐,不过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刘裕并没有因为屡次的失败而气馁,他坚信,通过自己几年的整顿之后,东晋如今又有了北伐的能力。恰巧,此时北方的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慕容超亲信奸臣,诛杀忠良之士;一味加重人们的赋税重担,激起了民众强烈的不满情绪,国内动荡不断。公元409年,南燕军队侵扰淮北,掳去东晋两个郡县太守,驱掠百姓千余人。这一举动正好给了刘裕一个讨伐南燕的机会,他立即上书晋安帝,要求北伐,在获得朝廷批准后,迅速出兵。这是刘裕第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目标就一个:南燕。三月,刘裕领兵自建康起身,乘船经淮水入泗水。五月,就到了下邳,留下船只步行至琅邪。晋军所过之处皆筑城,留兵防守以防燕兵突袭后方。南燕见刘裕举兵来犯,立即商量应对之策。燕国大将公孙五楼建议慕容超说,晋师此番来势汹汹,我们应该死守大岘,坚壁清野[1]以断绝晋军粮草,但慕容超认为燕国国富兵强,即使不用那些计谋也能将刘裕斩于马下。刘裕早料到慕容超目中无人,必定不会将晋军放在眼里,所以放心大胆地攻入大岘,果然一路顺利,刘裕大喜。紧接着,晋军将士在刘裕的亲自鼓动下迅速出击,直逼燕国都城广固,慕容超逃遁至城中坚持不肯出来迎敌,双方陷入僵持阶段。晋军一方面将广固团团围住,用燕国人的粮食充当自己的军粮;另一方面,广招人才,出谋划策,燕国的尚书郎张纲向刘裕投诚,并设计出一种攻城器械,刘裕因此拿下燕都,活捉了慕容超。南燕灭亡。此战中,刘裕通过揣测敌方领导者的心理,将军事进攻与攻心相配合,攫取了战争主动权,使第一次北伐以东晋胜利告终。
刘裕本想乘胜向北方的后秦发动攻势,但国内爆发了卢循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刘裕不得已只得放弃北伐的计划,集中精力专心对付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公元411年,消灭割据势力卢循,收复广州大部分地区;公元412年,西攻后蜀,收复巴蜀;同年,击败怀有不轨之心的大臣刘毅;公元415年,逼退有反叛之心的司马休之。这些分裂割据势力的清除,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刘裕的地位也越发的高了。在国内的分裂势力被相继消灭后,刘裕便想把几年前未完成的北伐事业完成。恰在这时,后秦因连年与大夏、西凉、西秦等国的战争而国力耗损,这为东晋灭亡后秦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公元416年初,后秦主姚兴病亡前后,国内各大势力为了皇位明争暗斗,政局混乱,叛离者日增。
公元416年三月,刘裕动员军队严加戒备,准备讨伐后秦,晋安帝下令加授刘裕兼任司、豫二州刺史。八月,刘裕亲自率军从建康出发,征讨后秦。由于担心有人会趁自己离开建康后图谋不轨,所以任命自己的儿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管理建康事务,并嘱咐自己的盟友刘穆之多加留心朝廷动态,以防万一。他派遣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带领步兵从淮河、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发,出发之前,刘穆之曾对王镇恶说:“刘公这次交给你讨伐秦国的重任,你可要努力啊!”王镇恶承诺说:“我如果不收复关中地区,发誓不再过长江!”王镇恶率领军队进入后秦的国境后,所向披靡[2],进展十分顺利,先后攻克了多所重镇。后秦的许多将领都自愿投降了晋国,而其他地方的守军,听到东晋军队来到的消息后也都前来归顺。
十月,晋军攻占了阳城、荥阳,直逼洛阳。后秦镇守洛阳的征南将军姚洸,见晋军逼近,派人至长安求救。后秦王姚泓派遣阎生率领三千骑兵赶来救助,另派遣武卫将军姚益男带领一万步兵去协助镇守洛阳。宁朔将军赵玄向姚洸进言说:“现在晋寇已经越来越深入我们国土,人心震骇动摇。他们人多我们人少,无法抵挡他们,如果出去迎战,反而不能取胜,那么我们的宏伟事业便会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应该按兵不动,坚守阵营,等待西部的军队前来救援。只要我们能挡得住晋军,就不怕他们越过我们向西进发了。”司马姚禹、主簿阎恢还有杨虔三人因非常嫉恨赵玄,于是暗地里与东晋的檀道济勾结。他们向姚洸进言道:“将军是因为有英明勇武的谋略和能力,所以才能担当独当一面的国家重任,而现在却要做缩头乌龟,只是一味防御,向敌人显示自己的懦弱,肯定会受到朝廷的责备的。”姚洸十分赞成他的说法,于是派遣赵玄带领部队一千多人,向南驻守柏谷坞,派广武将军石无讳向东戍卫巩城。赵玄流着泪对姚洸说:“我赵玄接受三代皇帝的重恩,所以自己这条命都是后秦的。但是您不采纳忠臣的良言,反而信任奸佞之徒,以后一定后悔!”不久,东晋凭借着与姚禹等人的里应外合,大败姚洸。东晋龙骧司马毛德祖,在柏谷坞与赵玄展开战斗,赵玄兵败,身受重伤。赵玄的部下抱着赵玄大哭,赵玄说:“我的伤太重了,你应该快点逃走!”部下回答说:“将军不脱离危险,我能到哪里去?”最后与赵玄一同战死。晋军不久就占领了洛阳城。赶来救援的阎生和姚益男,在途中得知洛阳已经失守,便不敢再向前进。
王镇恶率军攻下洛阳后,按计划应该是跟刘裕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后再继续西进。但是,王镇恶太过心急,眼见后秦内乱不断,便自作主张,孤军西进。却不料,被后秦大将姚绍截断了粮草补给之道,身陷困境。军中粮草不足,军心浮动,将士们纷纷提议撤军东归,被大将沈林子拦下,只是派使者前去告知刘裕,请求支援。但此时北魏大军紧跟着晋军于黄河北岸并进,对晋军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刘裕拒绝援救王镇恶的部队。王镇恶只得自谋生路,亲自至弘农,动员民众,捐献军粮,这才解决了危机。
公元417年,刘裕准备取道北魏,进军后秦,这不可避免地会与北魏发生摩擦,双方激战许久,终于刘裕取胜,顺利向洛阳进发。在洛阳休整两月后,继续西进,后秦王姚泓率军在潼关迎击晋军。晋军将领沈田子得知后,欲趁秦军刚刚到来之际,杀他个措手不及,却遭到阻拦,担心寡不敌众。沈田子说:“用兵贵在出奇制胜,不一定在人数多少。况且如今敌我寡众悬殊,看形势不能并存。如果等到敌人集结的阵势稳固,我们就会无处可逃。不如趁他们刚刚到达,营地和战阵都没有建立,主动挑战,一定能成功。”果然,后秦不料晋军会突然袭击,阵脚大乱,惨败。姚泓狼狈逃回灞上。关中地区很多人见秦军失败,纷纷暗中投降沈田子。八月,刘裕到达潼关,眼看后秦已经不堪一击,遂下令直接攻取它的首都长安。姚泓率兵负隅顽抗,但终究不是刘裕的对手,长安城被攻破。不久,就率领群臣至晋军军营投降,至此,后秦宣告灭亡。刘裕本想略作休整之后继续北上,却传来盟友刘穆之病逝的消息,他担心朝廷有变,遂放弃北伐,匆忙回到了建康。至此,刘裕北伐结束。(www.xing528.com)
提问 刘裕决心北伐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 东晋前期也有几位将军组织过北伐,却没有成功,为什么刘裕北伐却成功了呢?
提问 你怎么样来评价刘裕?
智慧小锦囊
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这里面“胜”和“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时候的差距却很大,其中,是否懂战略战术是关键。刘裕两次北伐都以成功告终,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他领兵有方。所以,打仗贵在制定出合适的作战方略,而不在人数多少。
[1] 军事用语,指采用使敌人攻不下据点又得不到任何东西的措施,是一种用来对付优势敌人入侵而困死、饿死敌人的作战方法。
[2] 比喻力量到达的地方,一切障碍被扫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