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夏,日寇侵占荆州,江陵县伪政权于次年在沙市开办了一所初级中学,名称为“江陵县立沙市中学”。该校于1941年秋季开办之初,共招收两个班的学生,男女生合班共有70多人。沙市沦陷后,百业萧条,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时便有很多学龄青少年为了帮助父母维持生计而中途辍学。
沙市中学先是寄读于沙市小学的校舍内,大约开办一年后,始迁入位于原童家花园的新校舍。当时,全校占地20余亩,呈“凹”字形坐北朝南,新教室共有20余间,室内光线明亮。学校使用的课本是伪政权教育部颁发的,除了废英语、学日语外,其他课程则与沦陷前的课程内容大致相同,但是增加了所谓“日华亲善”“东亚共荣”等奴化内容。
沦陷期间,日寇在这所荆沙第一流的学校里尽管还派驻有一个冢田中尉经常来“检查思想”,但无论日本人和汉奸采用什么手段来强制推行奴化、压制中国青少年的反日情绪,但很多师生仍不甘屈辱,常常借机发挥,以宣泄心中的愤慨,有人甚至还秘密宣传抗日思想。在上课时,每逢课文中有“日华亲善”一类的内容,教师总会是一带而过,从不讲述发挥。[19](www.xing528.com)
1943年,日军驻沙市第13师团大举渡江南犯之际,原设于国统区松滋苦竹寺的湖北省立松滋中学易名为“湖北省立第四高级中学”,紧急迁至长阳县盗丘西湾桃花山,以一地主庄园为校舍,自此客居四年。1945年8月,日寇投降,校长周维裳于1946年1月率全校师生由长阳迁回荆州城,在十字街如来庵复校。此时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江陵高级中学”;不久,湖北国立师范学院迁入沙市童家花园校舍,学校兴建办公楼,学院院长汪奠基先生亲自题名勒石,取名为“习坎楼”。(“习坎”为《易经》第29卦《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意为从困难中学习并成长,主动吸收知识,迎接挑战)。1948年4月,湖北国立师范学院离去,省立江陵高级中学在校长傅恒琪的主持下由荆州城迁往沙市,1949年7月逐步发展成一所完全中学易名为“沙市市立中学”。
原湖北省立第八中学在抗战期间改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先迁宜昌,再迁恩施,曾为适应战时需要,分设数所分校,坚持办学。1942年8月,其保康分校和郧县分校合并成立湖北省立第八高级中学,1947年2月,更名为湖北省立郧县高级中学,往后即成为今荆州中学的前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