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安派对对荆州文化的影响

公安派对对荆州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力矫时弊,下启竟陵与公安派同时稍后的竟陵派,也是反对诗文拟古的。它真正冲破桎梏,正式走上文坛、形成声势是从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开始的。公安派性灵说对古代散文发展最大的影响是为建构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接受了公安派反复古主义、提倡语言通俗化的影响。

公安派对对荆州文化的影响

公安文学在晚明文坛乃至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结束了前后七子垄断一个世纪之久的沉闷局面,从而为此后三四百年间绵延不断的文学革新思潮揭开了序幕。

(一)力矫时弊,下启竟陵

与公安派同时稍后的竟陵派,也是反对诗文拟古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钟惺(1574—1624),字伯敬,号退谷;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因为他们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称竟陵派。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公安派有相似之处,标举“幽深孤峭”的创作风格,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对公安派反复古主义传统的一种继承。竟陵派在理论上接受了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他们看到公安派的流弊在于俚俗、浅露、轻率,便提出以一种“深幽孤峭”的风格来纠正,即反对亦步亦趋,步人后尘,主张标异立新。但也正因此而脱离现实生活,把诗文创作引向一条狭窄的胡同。

在重视自我精神的表现上,竟陵派与公安派是一致的,但二者的风格与审美趣味迥然不同,公安派敢于怀疑和否定传统价值标准,用浅显而灵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张扬个性,而竟陵派所追求的“深幽孤峭”的诗境,则表现出封闭内敛的心态。其作品晦涩诡谲,专在僻字险韵上翻新花样,与公安派通俗晓畅的文风大异其趣。总之,公安派和竟陵派对晚明文学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两大流派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后者对前者在批判中有继承,否定中有肯定。

(二)小品擅场,三袁肇始

小品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独特文体,名称始见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刊行的《苏长公小品》。其基本特征是篇幅短小,精致隽永。与正统文学体裁相比,小品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是作家的余事。它真正冲破桎梏,正式走上文坛、形成声势是从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开始的。[82]从此,小品便深入人心,名家辈出,明末有陈继儒、徐宏祖、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清初有李渔、陆次云、周亮工诸人。清中叶以后,有袁枚、张潮、沈复、郑燮等名家。直到晚清龚自珍、王韬等。

三袁不是晚明出现最早的小品文作者,却是促进晚明清以后小品文自觉和兴盛发展的关键人物。熊礼汇先生指出:

公安派的性灵说,从理论上确定了晚明小品文的审美价值,那就是独抒性灵,表现自我。为小品文表现艺术自由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公安派性灵说对古代散文发展最大的影响是为建构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性灵说从理论上清算了拟古文风的错误,破除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确定了自我在散文创作中的生存环境和自由发展的文化空间。这样就为小品文艺术精神的确立、审美价值的确定,和表现艺术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推动晚明小品文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83]

(三)流风余韵,惠及五四(www.xing528.com)

探究传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不难发现晚明文学与其关系最密切、最直接。以公安派为主要代表的晚明文学思潮也在20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中重现异彩。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接受了公安派反复古主义、提倡语言通俗化的影响。对此,周作人、沈启无、林语堂阿英郁达夫、施蛰存等均有所论述或涉及。周作人在致俞平伯的信中说:

现今的散文小品并非五四以后的新出产品,实在是‘古已有之’,不过现今重新发达起来罢了。由板桥、冬心溯而上之,这班明朝文人(指张岱等)再上连东坡、山谷等,似可编出一本文选,也即为散文小品的源流材料,此事似大可以做,于教课者亦有便利。现在的小文与宋明诸人之作在文字上固然有点不同,但风致实是一致,或者又加上了一点西洋影响,使他有一种新气息而已。[84]

林语堂指出晚明文学的近代性,认为与西方近代文学和五四文学相一致。在《小品文之遗绪》中,称小品“须寻出中国祖宗来,此文体才会生根”。[85]他曾评论沈启无《近代散文抄》说:

这派(指公安、竟陵)成就虽有限,却已抓住近代文的命脉,足以启近代文的源流,而称为近代散文的正宗,沈君以是书名为《近代散文抄》,确系高见……大凡此派主性灵,就是西方歌德以下近代文学普遍立场,性灵派之排斥学古,正也如西方浪漫文学之反对新古典主义,性灵派以个人性灵为立场,也如一切近代之个人主义。其中之排斥仿古文辞,与胡适之文学革命所言,正如出一辙。[86]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在论述公安派的时候,也认为和五四新文学运动精神是相同的:

晚明公安派的议论,精神是浪漫的,态度是革命的,一反传统的释古的思想,而建立起重个性、重自由、重内容、重情感的新理论。……这与“五四”时代的文学运动精神完全相同。[87]

任访秋认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不主义”,“从其精神实质上看,与公安派所提出的主张,实毫无二致”。[88]而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中所提出的文学见解和主张,其来源有二:“一为中国所固有的,即继承了晚明文化革新这一潮流;二为晚清从西方输入的科学与民主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新的文学论。”因此,“五四的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从反孔教到反复古主义文学,就中国固有的传统来说,实上承晚明的文化革新运动。”[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