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家乡,奖掖后进
张居正重乡情,他虽日理万机,但对家乡极为关切,对有所作为的地方官员,更是慰勉有加。在《张文忠公全集》有《书牍》十五卷,其中写给湖广及荆州官员的信件不下50封。从内容上看。除涉及铸钱、榷税、升迁等公事外,而对乡里的牵挂更是溢于言表。
张居正认为治理荆楚有两大要务:一是水利;二是治安。监利县曾经有一伙劫匪,危害乡里数十年,后投案自首。张居正十分高兴,先后三次写信给地方官员,允许其悔过自新。并建议提拔监利知县李某。万历间的江陵知县朱正色,初到县里即着手推行“一条鞭法”,一切赋税不便于民者尽行废除,兴学育人,修饬武备,张居正在《答按院向明台》的信中说:
此君初任,人皆以为刻核,仆独爱其明作,今观其所建立,必为良吏无疑矣。慰甚,慰甚。一条鞭之法,近亦有称其不便者,然仆以为行法在人,又贵因地,此法在南方颇便,既与民宜,因之可也,但须得良有司行之耳。
湖北素称“千湖之省”,张居正又出生于河湖港汊交错的荆州,因此,他再三提醒荆州及湖北官吏,重视水利堤防建设。在《答楚按雷信庵》的信中说:
江堤经始,群盗解散,在仆得免乡里之忧,黎民咸获安恬之利,公之造福于楚人。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
作为地方精英。张居正非常重视与湖北地方士人的关系,提携后进。如《与荆州赵知府汝泉》的信中提到:
新任刘尹,志行甚佳,且老成,有干局,必堪厥职。但县事废弛已久,厘振似当以渐,望公曲赐教掖,假以岁月,俾得从容料理,庶可责其治效也。
在张居正改革群体中,荆州士人占有相当比例,如夷陵(时属夷陵州属荆州府)人王篆等,他们是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张居正对同乡颇为器重,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曾对刚任宣大总督的方逢时说:“明兴以来,国有艰巨之事,众所㦏愞观望而不敢承者,率楚人当之。”[54]
江陵刘楚先幼时颖敏,为张居正所赏识。隆庆五年(1571年)中进士,成为张居正门生,后官至礼部侍郎。张居正被清算后,举朝争索其过,言其功者甚少,但也有例外。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张居正还未正式平反,江陵知县石应嵩就冒险为张居正改葬立碑,称颂他:“国疑主少,奠盘石之宴于盱衡;府肃宫清,消懑城之奸以执掌”。[55]
(二)约束家人,拒贿却赠(www.xing528.com)
隆、万年间,张居正权倾朝野,显赫一时。他作为湖北籍最有权势的官员,也成为地方官员争相谄媚的对象。但他严格约束家人奴仆,不得凌暴乡里,并坚辞部属、下级,特别是荆楚官员们请托馈赠。他在《与操江巡抚院言棍徒假借》中说:“仆素重名检,虽亲子弟,无敢以毫厘干于官府”。后听说家人仆辈有仗势凌犯乡里,骚扰衙门的,他要求地方官予以逮捕,严加惩治。
湖广巡抚陈于陛、郧阳巡抚凌云翼等要为张居正建坊表,张居正明确反对。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赐张居正建捧日楼、纯忠堂,湖广巡抚赵贤拟公款资助,张居正予以拒绝。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制止亲家刘一儒在当阳玉泉山买地兴建别墅,以免增加地方负担。两年后,湖广巡按御史朱琏欲为他建三诏亭,张居正又断然拒绝。
神宗及圣皇太后赐银在荆州为其修建宅第时,张居正原想建一阁收藏辰翰(皇帝亲笔手诏、御札之类)。不料京师派来的督造锦衣卫按京师相府大兴土木。于是荆州府提出予以资助。他在《与楚中抚台辞建第助工》中晓之以利害:
诸公厚意,岂不知感?但仆本心,原不敢以一椽一瓦,劳费有司。……诚恐惊扰地方也。今堤工方兴,疲民无措,公私嗷嗷,困敝至此,岂复有余羡,为仆营私第乎?仆虽无德于乡人,实不敢贻累以贾怨。以仆营私第以开贿门,其罪愈重。万望俯谅鄙衷,亟停前令,俾仆无恶于乡人,无累于清议,则百朋不为重,广厦不为安也。……即有不足,以后逐年赐赉及俸入田租,陆续凑办,需以二、三年可得苟完矣。
所以,其长子张敬修称张家是:“赏赉之外无私人,赐第之外无别椽”。万历十二年(1584年)查抄张家时,张居正的四个兄弟、一个妹妹,他的五子一女以及侄辈家的财产总计不过黄金万两,白银十余万两。所谓“财逾天府”的流言不攻自破。张居正约束家人,拒贿却赠,史有明证,但其效果显然并非尽如人意,否则,很难解释朝野上下以此攻讦。
(三)沾溉后世,影响深远
张居正籍隶江陵(今属荆州)人,世称“张江陵”,他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晚年主持朝廷一切军政大事,“当国”十年,史称“江陵柄政”。张居正去世之后,归葬荆州张家台(今荆州市太岳路西侧),墓地原有的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大多在“文革”期间损毁,棺椁被破坏,棺内只有一条玉带和一方砚台,别无其他任何陪葬品。现在,墓地已被修葺一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在荆州古城东门“江陵碑苑”重建了张居正故居,以供后人凭吊。荆州还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太岳路、张居正路,及与之相关的首辅路、马驿街、止梆头等地名,并流下许多传说。
公安派主将袁宏道在张居正去世十年后考中进士,他有感于张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作长篇歌行《古荆篇》,这是袁宏道现存可以看到的最早的作品。主旨就是感慨张居正身后籍没,讽喻明神宗的刻薄寡恩,是他对朝廷上忠臣黜退、奸臣当道的慨叹。诗云:[56]
霍氏功名成梦寐,梁王台馆空山丘。荣枯翻复竟何言,昨宵弱水今昆仑。无人更哭西州路,有雀还登翟氏门。汉恩何浅天何薄,百年冠带坐萧索。昔时嘘气成烟云,今朝失势委泥砾。青娥皓齿嫁何人,金床玉几为谁作。已矣哉,归去来。楚国非无宝,荆山空有哀。君看《白雪》《阳春》调,千载还推作赋才。
清末,两江总督的陶澍在其《重刻张太岳先生全集序》中云:“明至嘉、隆时,上恬下嬉,气象茶然,江陵张文忠公起而振之。契领提纲,综核名实。法肃于庙堂之上,而令行于万里之外。其时,海内殷阜,号为乂安。”认为“其精神气魄,实能斡旋造化,而学识又足以恢之”,不只是“有明一代所罕觏”,而且是“旷古之奇才”。[57]1911年,梁启超作《中国六大政治家》,将张居正与管仲、商鞅、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认为近代中国之衰败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富国强兵。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熊十力在《与友人论张江陵》中说:“窃叹江陵湮没三百年,非江陵之不幸,实中国之不幸也。”[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