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荆州文化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荆州文化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岑参生平与诗歌创作分期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诗集有杜确《岑嘉州诗集》八卷,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等。岑参诗歌题材广泛,而以边塞诗最为出色,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诗歌创作大体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岑参15岁至33岁出塞前。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荆州文化

(一)岑参生平与诗歌创作分期

岑参(717—769),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氏旧籍南阳,梁代时迁居江陵。岑参《感旧赋序》说:“五岁读书,九岁属文”,父亲早逝,赖兄长教养成人。岑参二十岁时奔走于长安洛阳之间,献书求仕,十年无成,后漫游河朔。玄宗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十载(751年),回长安与杜甫高适储光羲等游,后入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职。安史乱起,岑参辗转右补阙、起居舍人、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等职。大历元年(766年),随剑南西川节度使入蜀平乱,第二年,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大历四年(769年),东归不遂,病卒于成都旅舍,享年53岁。岑参诗集有杜确《岑嘉州诗集》八卷,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等。

岑参诗歌题材广泛,而以边塞诗最为出色,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他两度出塞,在盛唐时代,其边塞诗数量最多,约70首,成就最为突出。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对岑参诗的整体评价是:“诗语奇体峻,意亦奇造。”[21]造意新奇,体裁峻奇,风格雄奇,是岑参诗最为突出的特点。岑参诗歌创作大体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岑参15岁至33岁出塞前。这一时期多感遇、赠答、送别、写景之作,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功名的追求,感叹身世遭际,赞美隐居生活为主,其独特风格已经形成。以写景诗为例: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高冠谷口招郑鄠》)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

崖口悬瀑流,半空何皑皑。(《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诸如此类的诗句,都体现出清新俊逸、诗意造奇的特色,并得到许多人的赞赏,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云:“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迥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22]

第二个时期为岑参33岁至41岁两度出塞的诗歌创作。第一次出塞是天宝八载到天宝十载春赴安西,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属僚。此次出塞,对于“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银山碛西馆》),“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的岑参来说,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与英雄主义精神始终在胸中激荡。他看到边地的火山,情不自禁地赞叹天地造化之功:“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经火山》)送别朋友,也是一股英雄豪气:“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白草磨天涯,胡沙莽茫茫。天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功业须即时,立身有行藏。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宜呈高开府》)。

图6-1 岑参诗意(谢振瓯绘)

第二次出塞时,岑参有了更充足的思想准备与心理准备,情绪更加高昂,这一时期的诗歌激情澎湃、豪气横溢,极大地开拓了岑参诗歌的境界,达到了其边塞诗创作的巅峰。诗中有的抒发为国安边的豪情壮志,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有的赞美防边守塞将士的英雄气概,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以《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为例: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www.xing528.com)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十四载(755年)九月,据《旧唐书·封常清传》记载:“十三载入朝,摄御史大夫……俄而北庭都护程千里入为右金吾大将军,仍令封常清权知北庭都护、持节充伊西节度使。”诗的开头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然后写异域奇寒与将士们的壮烈牺牲,讴歌边地将士抗击敌人奋不顾身的精神。最后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整首诗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节奏抑扬顿挫,紧凑有致,声情并出,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浪漫主义激情。当时岑参任职于封常清幕府,诗中对封常清出师西征充满歌颂,寄希望于封将军扫清边尘,立功异域。再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此诗抓住具有边地特征的飞沙走石来状写环境的险恶,从而衬托出征将士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写得惊心动魄,气势昂扬。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韵位密集,节奏急促,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可谓意奇,语奇,“奇而入理”,“奇而实确”,在唐代所有边塞诗中别具一格。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六年的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歌境界空前开阔,他不仅热情讴歌唐军将士的英勇无畏与卓越功绩,委婉揭示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并且将异域奇景,边地风习融入诗中,《轮台歌》《走马川行》《白雪歌》所描绘的火山云、天山雪、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奇景,以及《赵将军歌》《胡歌》等描绘“藩王”与汉将共同娱乐的情景,等等,极大地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陈铁民、侯忠义两位先生在《岑参集校注·前言》中总结岑参两次出塞时的诗歌创作特点时说:“首先,边塞之作更加奇特峭拔、‘度越常情’,像‘都护宝刀冻欲断’、‘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等,想象的奇特,令人惊异。其次,早期诗歌由于‘情不足’,往往奇得有点‘巧’,边塞之作则不然,它感情饱满,奇得扎实、有力,善于在真切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如‘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白草磨天涯,胡沙莽茫茫’‘看君走马去,直上天云山’等,都能从实中求奇。第三,边塞之作除‘奇’之外,更有‘壮’的一面,历来人们常用‘壮’‘悲壮’‘雄浑’来评岑诗,就是指他的边塞诗来说的。可以说,岑诗发展变化的趋向是由‘奇’转向‘奇壮’,并在第二次出塞时,最终完成‘奇壮’的独特风格。”[23]这是对岑参边塞诗最为精到的概括评价。

第三个时期是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间,岑参自北庭东归至成都病逝。这一时期他写了一些悯时丧乱的诗作,如《行军二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等,也有对安史乱中朝廷用非其人而真正的贤士不得其用的批评之作,如《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等诗作。但最能保持清新奇特风格的作品仍然是其写景之作。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千崖信萦折,一径何盘纡。层冰滑征轮,密竹碍隼旗。

深林迷昏旦,栈道凌空虚。飞雪缩马毛,烈风擘我肤。峰攒望天小,亭午见日初。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

诗写骆谷的奇险。骆谷是陕西终南山的一个山口,是由长安赴梁州的一个通道,诗人将骆谷沿途的悬崖、层冰、密竹、深林、栈道等路途的艰险,写得令人感叹唏嘘。再如写入蜀途中的五盘岭:“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早上五盘岭》)描绘剑门关:“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写江上遇风雨之阻:“江上风欲来,泊舟未能发。气昏雨已过,突兀山复出。积浪成高丘,盘涡为嵌窟。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老树蛇蜕皮,崩崖龙退骨。”(《江上阻风雨》)这些作品都具有险峻、奇峭的特点,故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一说:“高岑奇峭,自是有风骨,非低平庸浅所及。”

(二)岑诗的艺术成就及原因

“语奇体峻”为岑诗的重要特色,贯穿于岑参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岑诗不仅语奇、体奇,同时包括意境之奇、风格之奇。边塞诗代表着岑诗的最高成就,无论是题材内容的开拓性,还是体裁形式的创新性,或是艺术风格的独特性,都是空前绝后的。探索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出入边塞的生活体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辛元房说他“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诗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24]西域荒漠的奇异风光与人情风习,开阔了他的审美视野,使他的诗歌显露出的语奇、意奇的特色。

其次,盛唐时代为国立功的荣誉感与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岑参的情感世界,使他的边塞诗洋溢着大唐声威。岑参是盛唐时代文人习武知兵、出入边塞的典型代表,他的边塞诗也是盛唐之音的代表性作品。即使在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其《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中,仍能突破传统边塞诗把边塞苦寒当作愁苦与忧思的倾诉对象的创作格局,抒写着唐军将士的斗争精神:“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其三,是荆楚大地浪漫诗风塑造了岑诗的积极进取精神。岑参生在荆州,长在荆州、江汉之间,以荆州为核心的荆楚地理环境与深厚积淀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这位荆州才子的独特性气与诗性智慧。使他总是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景象,将西域荒漠的奇异风光、风土人情与军旅的悲壮豪迈,以慷慨激昂的语调和“奇峭”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雪夜风吼、飞沙走石与极度严寒这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笔下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如没有积极进取的浪漫主精神,是很难产生这种艺术感受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对荆楚大地的秀美春色有着切身的体验,对雪白的梨花更是情有独钟。因此,“岑参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着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的花团锦簇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这一奇妙的想象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如果不是出生于南国,深受荆楚传神文化的熏陶,怕是写不出这奇绝咏雪千古名句。”[25]结合他诗中大量饱含深情地描写荆楚先贤、历史故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诗句来看,就不难明了岑参诗中的楚风骚韵。

最后,岑参独特的艺术感受力成就了他的奇伟之诗。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览史籍,尤工于文。”少年时代就具备文学天分与知识积累。弥漫在整个盛唐时代的英雄主义精神正好激励了整整一代士人,决定了他们昂扬向上、豪情四溢的精神气质。加上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以及他身上流淌的荆楚文化浪漫主义的精神血脉,融汇成他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从而使他的诗歌创作“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上)他所描绘的火山云、天山雪、热海水、瀚海奇寒、飞沙走石、北风大雪,都已别开生面,总能给人以新颖、奇峭的美感。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说他“常怀意念,奇造幽致”,明王世贞《艺苑危言》说他“歌行磊落奇俊”,清毛先舒《诗辨坻》说他“奇资杰出”,都说明他独特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