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江陵县高台墓地位于楚故都纪南城东墙外约1米处,是江陵地区继凤凰山之后发现的又一处秦汉时期贵族墓地。1992年,荆州博物馆在高台墓地发掘了45座古墓葬,其中44座秦汉墓出土大量铜器、玉器、漆木器及竹简、木牍等珍贵文物。残存随葬器物均位于边厢东端,计陶器11件、木牍9块,另有少量漆木器残片。M4、M5、M18等墓中还出土一批竹简和木犊,为研究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一些文字资料。
M18墓位于高台墓地中部,为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是一座比较特殊的西汉早期墓葬。墓主“燕”拥有家奴,葬具为一棺一椁,推测身份当为中小地主。墓内共出土陶器、漆木器30余件,主要放置于边厢,头箱放置梳、篦、木俑等。墓中器物形制独具特色。如漆器均为斫木厚胎,形制古朴,庄重,纹饰以变形凤鸟纹为主,秦汉时期常见云气纹、动物纹等基本不见。陶礼器占有较大比重,主要组合为鼎、盒、壶、豆、匜、勺。墓头厢东南部出木犊4块,紧贴于撑底板之上,保存较好,颜色金黄,字迹清晰。根据出土时排列顺序,将其分别编为M18:35甲、乙、丙、丁4号。其中,牍甲应为江陵丞给死者前往安都签发的“路签”;牍乙乃属死者给地君的“报到书”;牍丙为“告地书”;牍丁为“遣策”,所记器名及数量与墓中所出器物虽有差异,但主要器物则基本相合。此外,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器物如豆、斗、梳、篦等,遣策缺记。
通观此墓所反映文化面貌,无论器物组合,还是器类形制,均兼具秦文化与楚文化的某些特征,属于一种文化过渡与融合现象。此墓的发掘对认识江陵及其周边地区秦汉墓葬所反映文化现象及其年代关系具有一定作用。木牍文字内容对分析汉初的算赋政策、人口迁徙等问题也有一定参考价值。[22](www.xing528.com)
2009年1月,楚纪南故城遗址外的高台秦汉墓地边缘某鱼塘埂垮塌暴露出一座古墓葬,荆州博物馆对其(编号为荆州高台墓地M46)进行抢救性发掘。高台墓地M46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五组,处于高台秦汉墓地南缘,北距楚都纪南城南墙约270米,东南距秦汉时期南郡江陵县城郢城约3.5公里。荆州高台M46椁分三室,椁室面积约11平方米,是荆州西汉墓中较大者,随葬器物应较丰富,墓主生前的社会地位应在汉代第六级至第九级爵之间,但不高于第九级爵(五大夫)。残存陶器组合较完整,小口瓮、仓与松柏汉墓相似,墓葬特点与高台秦汉墓二期四段相近,墓葬年代应为西汉早期后段,即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以前的武帝初年。
M46墓中出土陶器和木牍。陶器均为泥质灰陶,外施黑衣,多脱落,有小口瓮、矮领罐、釜、盂、甑、仓、灶。木牍残存9块(M46:12-1~9),出土时叠放在一起。出土的木牍保存较差,缺字较多,可知主要内容多与钱数有关,性质应为当时乡、里的收费账簿。荆州高台M46的发掘,丰富了高台秦汉墓地的考古学资料,随葬器物的时代特征明显,木牍数量较多且内容独特,对荆州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