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城市得到快速发展。楚国建筑技术非常成熟,是楚国建筑文化的重要基石。楚国的建筑技术主要体现在筑城技术、建筑技艺以及工程技术方面。
楚国灿若繁星的古代城市体现了楚人高超的筑城技术。从楚郢都纪南城的筑城技术上来看,城垣由泥土夯筑,环周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米,南北长3588米,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如此规模的古代城市,对筑城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从筑造技术上来看,整个城垣分墙身、内护坡、外护坡3部分。墙身横断面呈梯形,墙壁从底向上略内收,墙基建筑在生土之上,并向下挖有基础槽,以灰褐色土或黄土从基础槽自下而上层层夯实,每层厚0.1米左右。在城垣的设计上,楚人还采取了“城厚以高”的建筑技术标准,保证了城垣的坚固。据《周礼·考工记》载,“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现存城垣顶部宽度约为12~14米,城垣残高也达到了4米左右。楚人在筑城之时,为了加强城垣坚固性,还设计了内外护城。这种设计运用了几何学的原理,使城墙更不易被摧毁。纪南城城垣底部宽度为30~40米,而内外护坡基底总宽度达到28米[148]。
为了加强城市防御能力,楚人还采用了夯筑、版筑的加固方法。在筑城垣之前,楚人先在墙身、门道、内侧门房的墙体的基底处,均开挖了基槽,以增强城垣稳定性。在城垣所用建筑材料上,楚人也注重选择纯净的生土。在墙身的筑造上进行层层夯筑。夯筑即用杵将土打实,类似于今天用重型机械将土碾压结实。从考古发掘来看,夯层结实而平整。这种高质量的夯筑方式是楚人建筑技术的最好体现。版筑是在筑城垣时,利用两块木板相夹,两板之间填满泥土,用杵夯实,等城垣成形后,再把木板木柱拆去的方法。战国时期,吴起在主持修筑纪南城城垣时,采取“四版筑城”,加强城垣的厚度,进一步提高了所筑墙体的质量,增强了纪南城整体防御能力。(www.xing528.com)
在城垣建筑材料上,楚人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复合材料。在楚人筑城技术中,为了旧城垣和新城垣之间的契合,还采取了锚拉技术。如在陈郢城池的改建上,就在夯层之中通铺横木,加强建筑实体的稳固性。横木加固方法在后世建筑技术中也多有使用和体现。
从单体建筑而言,楚人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建筑技艺。在进行营建活动时,十分注重施工设备的制作。在已出土的楚国生产工具中,已能满足裁截、斫削、凿制、雕刻、重力以及母工具等6大类型[149]。胡永庆分析认为,在楚国细木作器物上已有了很细化的工艺,仅仅是建筑中所使用的榫卯来看,就达到13种之多[150]。在榫卯技术的运用上,楚人合理控制榫头、榫肩宽度比例,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在大型建筑的大跨度结构上,楚人还充分利用这一技术。纪南城西垣北边的城门,跨度达到7.8米,这个宽度比雅典卫城的山门还要宽1倍左右。另外,在泥作和木作上,矩、规、绳、县、平水等工具已相当成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