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前339—约前278)[21],战国时期楚国人,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对屈原身世的记载是可信的,其载: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22]
屈原之屈姓为楚之同姓,屈为春秋初期楚君蚡冒的后裔,蚡冒之子为楚武王熊通,武王之子瑕采邑为屈地,因而屈氏自此繁衍生息。屈氏家族一直担任朝廷重臣,负责对内与王商议国事、对外出使应对诸侯,深受楚怀王信任,后受旧贵族势力排挤和诽谤,故遭楚王疏远。后来屈原任三闾大夫,“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23],主管王族的内部事务并主持教育王族子弟。对内主张举贤授能,进行政治改革,彰明法度,实行法制,并提出“美政”的政治思想,为楚国发展绘制蓝图;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力图使楚国强大、称霸诸侯。但是,屈原的出众才能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等旧贵族势力的排挤与迫害,加之宠妃郑袖向楚怀王进谗言,使屈原多次遭到流放。公元前278年,楚迁都于陈。屈原作《哀郢》后不久,即在湖南汨罗江投江自杀。(www.xing528.com)
图3-2 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所绘屈原像
关于屈原的出生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学界的争论[24]。学界旧有“秭归说”。“秭归说”的文献依据主要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袁山松《宜都记》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袁山松是晋时宜都的地方官,所记也并非毫无疑点。自明代就有很多楚辞学者反对“秭归说”,今人也有很多反对“秭归说”。其中,喻宗汉、张世春的论证最具有代表性[25]。青年时期屈原就成为辅佐楚王的重要官员,曾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屈原《哀郢》自述:“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发郢都而去闾兮,荒忽其焉极”,屈原所指“故乡”即为郢都,自述更为可靠;又汉代东方朔《七谏》言:“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也指出其出生地为郢都。无论谁是谁非,也不论屈原出生地是否在荆州,青年时期的屈原主要还是生活在荆州,并在此进行了长期的文学创作,却是不争的事实。屈原的文学成就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荆州文学最为光辉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