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4月1日,成立县建设科,县城建设迅速发展,街道居民新建住宅,机关单位盖起楼房,使城区迅速扩大。1958年,在县城始建县人民大礼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1386平方米,内置有主席台,面积为277.2平方米,可容纳2860多人。
20世纪60年代县城翠屏西路(忻城县志办供图)
20世纪70年代县城翠屏西路(忻城县志办供图)
1958年始建的县人民大礼堂和始建于1962年的县灯光球场(忻城县志办供图)(www.xing528.com)
1949年,县城占地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居民300多户1200多人,城内只有一条长约1公里、宽5米至6米的街道,民房大都是矮小的泥墙瓦房。1950年4月1日,成立县建设科,县城建设迅速发展,街道居民新建住宅,机关单位盖起楼房,使城区迅速扩大。1958年,在县城始建县人民大礼堂,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1386平方米,内置有主席台,面积为277.2平方米,可容纳2860多人。1959年冬,大搞田园化,改进城区道路和改善交通设施,把汽车站至市场道路由原来8米扩宽到24米至30米;人民饭店至乌龟山路段由原来8米扩宽到20米;百货商店至板河路段由原来4米扩宽到8米;汽车站至人民医院原有一片稻田相隔,填土筑成一条宽8米的汽车路;把和平桥和古学桥分别由原来的3米和4米,扩宽为10米和7米。1962年在县城建一座露天灯光球场,1977年改建成水泥结构,1978年竣工,可容纳5000多人的阶梯等级座位看台。1969年,在古学桥头兴建水厂。1976年,调整城区道路和改善交通设施,拆除部分旧建筑物,扩大路面,将鞍山路扩宽到20米,汽车站至电影院扩宽到24米,电影院至中医院扩宽到20米,翠屏西路扩宽到24米,古学桥扩宽到20米。截至1978年,县城总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21.4万平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