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在方案中表达、体现出生态的概念。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地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
生态城市的标准:
①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
②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
③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
④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⑤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
⑥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
⑦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⑧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生态城市的特点:
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www.xing528.com)
①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仅所有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在人与人关系上。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文化是生态城市重要的功能。
②高效性:生态城市是改现代工业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率,优化配置,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
③持续性:兼顾不同时期、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人及后代人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繁荣”。
④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效益,不仅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重视对人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⑤区域性: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的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个区域概念,是建立在区域平衡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⑥结构合理: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结构合理。合理的土地利用,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绿地系统,完整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
⑦关系协调: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城乡协调,资源,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能力协调。
平面图墨线稿,注意城市中心地面铺装面积较大,所以需要用不同的纹理处理,把画面的平面构成纹理处理得更丰满。
平面图彩稿部分,建筑中心设计地面铺装以暖色为主。
鸟瞰图部分采用了轴侧图和效果图结合的方法,把平面图的内容更好地表达出来。
鸟瞰图上色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