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段址选择说明及概况
(1)段址选择说明 车辆段(停车场)是保证车辆正常运行、满足线路正常运营需要而必须设置的车辆日常维护保养与检修基地。
为满足车辆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需要,车辆段需设置车辆运用、检修设施,建设车辆运用联合库、检修联合库等生产房屋及辅助生产、生活房屋,配备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及检修设备。车辆段工程投资大,建设工期长,因此车辆段的选址对项目的整体推进影响很大(涉及项目的审批、设计、试验段的建设和运营,以及全线的建设和可持续运营等)。
(2)车辆段功能定位 为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用地,在满足运营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资源共享优化车辆段的规模、合理设置联络线,以控制轨道交通用地是十分必要的。
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是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很大。它涉及车辆、线路、站场、工务、供电、通信、信号及建筑等系统或专业,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控制环节之一。由于投资较大,故确定合理的功能布局对降低工程投资有重要的意义。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不仅在建设期中对于控制投资和工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运营期中对于降低运营成本、保证运营安全和实现高效管理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若线网中每条线路均设置具备厂、架修能力的车辆段,则会形成车辆段设置过多,厂、架修的设施、设备利用率低;若线网中的厂、架修车辆段设置过少,则会引起联络线设置过多,也会造成土建工程增加,使运营管理不便。
2.车辆段的功能
1)承担配属部分车辆的停放、运用、列检和一般性故障处理。
2)承担配属车辆的外部洗刷,内部清扫及消毒。
3)承担配属车辆的月检任务。
4)承担配属车辆的不落轮镟轮任务。
5)承担配属车辆的吹扫作业任务。
6)承担配属车辆的定、临修任务。
7)承担路网各线路配属车辆的厂、架修任务。
8)承担乘务员、驾驶员换班的业务工作。
9)承担正线事故列车的救援任务。
10)承担段内设备和机具维修任务。
3.车辆段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原则
1)总平面布置应以车辆段为主体,统筹考虑综合维修基地、物资总库等其他设施的工作性质和功能要求,按照有利于生产、确保安全、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合理布置,力求工艺顺畅、作业方便。
2)总图布置应以运用联合库和检修联合库为核心,各辅助房屋根据运用、检修作业工艺流程和生产性质按系统布置,避免相互影响,并综合考虑防火、道路、管道铺设及绿化、环保等的有关要求,力求布置整齐、紧凑、合理,为安全作业、文明生产创造条件;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房屋适当集中设置。
3)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出入段线不宜少于两条线,确保列车进出段互不干扰。
4)线路的配置应满足各种生产功能的要求,力求布置顺畅,避免车辆在段内互相干扰,尽量缩短列车的空走距离。
5)现代有轨电车运用联合库线(洗车库线、镟轮库线、列检库线和月检库线)宜按贯通式布置,以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对车辆运用、检修作业的干扰。
6)车辆段变配电所、空压机等动力房屋应靠近相关的负荷中心设置。
7)车辆段的运用设备、检修设施按近期规模设计、远期规模预留,地面建筑根据工艺要求按近期、远期结合建设,对于不易改、扩建且对工艺布局有较大影响的建筑,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2)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总平面布置 车辆的收发车和调车能力是评价车辆段布局的重要指标,与尽端式车辆段相比,环形车辆段在段内调车、车辆收发、车辆掉头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传统地铁车辆段由于车辆转弯半径大、库前咽喉区太长等问题均无法采用环形车场设计。现代有轨电车转弯半径远小于地铁车辆,车场最小半径可达到25m甚至更小,大大缩短了库前咽喉区长度,设计中完全可以突破传统的思想采用环形车场布置。
以某车辆段为例,简要介绍相关情况。
1)股道布置。车辆段整体呈东西走向布局。由东到西分别为洗车线一条,镟轮线一条,列检线六条,月检线一条,预留厂、架修线一条,预留定临线两条,预留静调线一条,预留吹扫线一条,预留喷漆线一条,预留停车线两条,走行线一条,工程车线三条。
2)房屋布置。段内的房屋建筑按功能分区布置,考虑既要满足生产的使用要求,又要满足办公和生活的需要;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的布置力求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简捷;整个区域设置两个对外出入口,区域内有环状道路;车辆段、物资总库、综合维修基地的办公、生活用房尽量合并建成综合楼,以方便使用,并节约用地;各类房屋间距、道路宽度等满足交通运输、铺设管道、消防通道的要求,并能满足绿化要求和体育活动的用地需要。
厂区生产房屋位于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的西部,依次为:洗车库、镟轮库、列检库、月检库、预留检修联合库。检修联合库的东侧设有预留喷漆库,停车线东侧设有内燃调机和特种车库,它们共同形成了车辆运用、检修区,其间联系紧密,作业方便。
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危险品库等生产房屋成组设置,并与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都有良好的联系。
牵引变电所等辅助生产用房根据工艺要求,临近负荷中心设置。
综合楼办公和培训中心、乘务员公寓和食堂浴室,集中布置在东侧,便于运营管理。
跟随变电所等小型工艺用房也都并入组合库之中,从而有效节约了用地。
整个段的布置,功能分区明确,能集中的建筑物尽量集中布置,有污染的作业场所布置在段的下风侧。
3)道路布置。车辆基地内的交通系统由交通运输道路、消防道路、人行道路组成,既满足生产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又满足一旦发生火灾时消防车的通过能力。基地内主要道路为双车道,宽为7m,根据地形特点设计成舒展的曲线形与直线形相结合,贯穿整个场地,将各建筑区域连接起来。次要道路为单车道,宽为4m,将各建筑群组围合成院落,在大型生产厂房周围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在办公生活区,结合道路布置了人行广场、停车泊位和绿化用地,并且以道路为轴结合厂区现代的建筑造型,形成了厂区的景观轴线,无论是驾车还是步行,目力所及的景色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使人充分地感受厂区现代和人文的气息。
4)出入口设置。整个车辆段与综合维修中心设出入口与外界相通。
5)绿化布置。车辆基地虽然是交通工业建筑,但是厂区的绿化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可以美化环境,使厂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还能改善局部小气候,把基地建成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态园区。场地内的绿化布置遵循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在车辆段办公楼前的广场上和综合维修基地前布置了集中绿化;沿厂区内的主要道路两侧植树,形成绿化带;在生产区的空地上,遍植草皮及低矮灌木,整个车辆段环绕一圈乔木,使基地的绿化率达到30%,起到净化空气,隔离噪声的作用。场区其他建筑物均与生活区相协调。全厂用大量的绿化衬托出似雕塑一样的建筑组群,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消防设施。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总平面的布置和建筑单体设计均符合防火规范的要求。
4.综合维修中心布置
(1)功能 综合维修中心主要承担工程的供电系统、接触网、机电设备、通信、信号设备、防灾报警及环境监控系统等,以及工务和建筑的日常运用维修工作。
1)承担给水排水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等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
2)承担供电系统各种变电所设备以及供电线路等的日常维修和定期修理。
3)承担各种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
4)承担线路的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
5)承担通信信号系统和传输线路的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
(2)设施 综合维修中心各系统的生产、办公房屋集中设置,并考虑与车辆段办公楼、乘务员公寓及浴室、食堂、车辆段调度中心等合并设置为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综合楼。
综合维修中心主要由机电车间、供电车间、通号车间、建筑车间、工务车间组成,负责全线的日常维修工作。综合维修中心承担的各系统设备以及建筑物的大修委托地方有关公司承担。
1)机电车间
①任务及工作范围。机电车间负责现代有轨电车机电系统的巡检、保养和维修工作,机电系统包括给水排水系统、车辆段机电设备等。
②主要设计原则。机电车间只承担设备的一般性维修,机电车间所承担的设备的大修工作委托有关专业单位承担。机电设备以现场检修为主,车间检修为辅。
③车间组成。下设巡检组和修配组。巡检组负责现代有轨电车系统机电设备的巡视、定期保养、现场维修、更换及事故抢修等任务;修配组负责机电车间所属系统的部件修理和测试工作,并承担一些简单的配件制作工作。
2)供电车间
①任务及工作范围。供电车间负责全线供电设施的运营管理、检修维护和事故抢修,以及材料供应等工作,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和不间断的供电。
②主要设计原则:
a.供电车间的规模按满足主要供电设备中、小修设计,设备大修由车辆段或外委有关工厂进行。
b.车间的生产房屋按供电设备检修需要建设,并应预留远期的发展条件。
c.按满足线路近期中小修程配备车间的检修试验设备及仪器、仪表。对部分使用率较低的设备(如机械加工设备)与基地内其他专业共用。
d.车间的组织机构尽量简化,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定员按足线路近期维护检修需要配备。
e.电气设备的检修、检测、试验方式以现场为主,回送车间检修为辅。
f.接触网的维护、检修和检测以接触网检测车检测为主,人工检测为辅。
g.变电检测设备的配备原则,根据供电车间的检修范围配备检修设备,尽量配备智能化、高效率的检测车辆和设备,提高检测水平和工作效率。
h.供电车间其他的附属房屋、生活设施、交通工具、通用设备和岔线由综合维修中心统一考虑。
3)通信车间
①通信。车辆段通信设备维护应采用日常维护、定期检修方式,在综合维修中心设置通信工区、光电缆工区、无线工区、通信检修所及无线检修所各1个,负责通信设备的维修及线路、设备的日常巡检。
②信号。信号系统的维修管理、检修机构设在车辆段维修中心内,配置必要的设备、仪表、工具等,以满足系统设备维护、检修的需要。
4)建筑车间。建筑车间负责工程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
5)工务车间
①任务及工作范围。工务车间负责对工程(含正线、折返线、车辆段内线路)轨道、道岔、路基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养护及一般的紧急处理工作。
②设计原则。可采用人工养护方式,配以小型机械,负责全线的日常巡视、检查、养护和一般的紧急处理。较大规模的定期维护委托公司以外的专业部门进行(如铁路工务部门)。
正常的养护应在夜间进行,但为防备白天可能出现的紧急故障,采用三班制。
③车间组成。工务车间由养路工区组成,还设有工具材料室及车间办公室。
6)物资总库
①功能。物资总库承担全线范围内运营、检修所需的各类材料、设备、备品配件、劳保用品、钢轨、道岔,以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采购、储备、保管和发放工作;建设初期,用于各类设备和建设物资的临时存放场所。
②主要设计原则。物资总库根据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总体布置的情况设于用地范围内的适当位置。
a.物资总库设有各种库房和办公、生活用房,各种库房的设计规模应根据需要存放的材料、配件和设备的种类、数量分析确定,不同性质的设备、材料和物品分库存放,并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b.为便于材料、设备的运输和装卸,物资总库配备必要的装卸、起重运输设备。
c.物资总库有汽车运输道路与外界公路连通。
d.物资供应尽量社会化,物资总库内的引进设备一般按半年需要的备品、配件数量进行贮存、保管和发放;其他物资包括钢材、建筑材料、辅助材料、五金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及各种油料等按运营和检修的一季度需要量进行贮存保管和发放。
e.物资总库内的各种机电设备、运输车辆、起重设备等的大、中修均委托外部专业单位修理。
③主要设施。物资库由材料库、机电库、立体库、杂品库及办公房屋组成。此外,物资库还设有材料棚,汽车库与综合维修工区汽车库合并设在物资库办公边跨首层。库内设有自动化立体存储设备及起重、运输和装卸等主要设备。
7)培训中心
①功能。培训中心是对现代有轨电车系统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单位。主要任务是对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中车辆乘务员进行培训,其他如供电、信号、给水排水、线路、行车以及控制中心等系统的职工可以委外培训。
②主要设计原则。车辆段内教育培训中心和培训办公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与综合办公楼合建。
③主要设施。教育培训中心设置教室,设有电教设备、计算机培训系统等教学培训设备。
5.车辆检修工艺及生产设施
(1)主要设计原则
1)各设施宜分区布置,并应充分考虑远期的发展条件。
2)车辆段运用、检修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及规程的有关规定。
3)检修、检测及试验设备的选定应优先采用国内外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标准设备或非标准专用设备。
4)运营、整备等部门人员采用三班工作制,全年工作日按365天计;检修和行政、技术管理等部门人员采用一班工作制,全年工作日按250天计。
5)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内车辆段、综合维修基地、物资总库及培训中心的布置要求分区明确,相对独立,辅助生产设施、生活设施相应集中共用,并综合考虑防火、防灾、排水、场内道路,以及消防通道、综合管线铺设及绿化、环保等要求,并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效果。
6)出入段线的布置应满足出入段线能力的需要,并尽量缩短列车出入段的空走距离。
7)综合维修基地在充分研究社会化外协配合模式基础上,各种房屋设施、设备宜集中布置。物资总库的布置应便于汽车运输,应有大型设备、材料的装卸、起重、运输条件及场地,以便设备、材料的运输和发放;同时,应考虑焊轨场地。
8)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严格控制规模,合理用地,减少拆迁工程。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针,并满足“人防”的要求。
9)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设计应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积极推行车辆运用检修设备的国产化,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2)车辆检修体制
1)现行车辆检修制度概述。从世界范围来看,车辆检修制度基本上分为预防性计划检修制度和技术状态检修制度两种。
预防性计划检修制度是按车辆的运行周期(走行公里)进行定期检修(厂修、架修、定修和月检等)。
车辆的检修作业方式主要有:现车修和换件修两种。现车修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备用零部件的数量,但在车辆检修库修停时间较长。换件修(也称互换修)可最大限度地缩短停修时间,提高修车效率,但要求备有足够的零部件及互换件。
随着车辆制造水平的提高和运用检修经验的丰富,国内部分地铁运营单位在逐渐探索部分地利用车辆故障诊断系统进行分析、检测,并依靠其提供结果指导检修,即融入部分状态修的成分,但仍为计划检修体制;同时也在探索逐步扩大互换修的范围,以期提高车辆的利用率。
近年,香港地铁车辆检修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该模式的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加强故障诊断系统、地面检测系统等硬件系统,以均衡修理念为指导,加强车辆日常保养及小修程质量,在地铁车辆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取消定修修程,尽量延长车辆大修周期。
技术状态检修指根据通过检测、故障诊断等技术手段和检修经验,检测各部件的技术状态或预判可能出现的故障,有针对性地对车辆的各部件进行检修。
技术状态检修要求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维修人员,配备先进的检测、维修设备及可靠的无线传输设备,能将诊断的故障结果准确无误地向检修段的检修调度中心报告,以便及时安排人员和需要更换的配件。
2)车辆检修体制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车辆各系统和部件的寿命及无故障工作时间延长,计划预防检修体制下的检修周期也有延长趋势;随着车辆整体可靠性的提高,在具备压缩车辆维修停时以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车辆购置费的前提下,零部件“互换修”范围将逐步扩大;现代VVVF交流传动车辆技术含量日益提高,零部件修理工作量越来越小,但检查、检测的工作量逐步扩大,“月检”概念逐步演变为“双周检、季检”。
(3)车辆检修流程
1)车辆运用工艺流程(见图11-5)。(www.xing528.com)
图11-5 车辆运用工艺流程
2)车辆检修工艺流程(见图11-6)。
(4)车辆各检修修程内容 车辆的检修修程分为厂修、架修、定修、月检和列检。
1)厂修:将车辆全部解体。检修工艺过程主要为架车、解体、更换及组装。主要对转向架、车体等进行测量与整形;对牵引电机、电器、电气线路及轮对等部件全部进行更换;对车辆重新进行油漆标记;厂修应以配件互换为基础;对重新组装后的车辆进行静、动态调试。
图11-6 车辆检修作业流程图
2)架修:检修工艺过程主要为架车、基本解体、检测、更换及组装。主要是对转向架、牵引电机、受电弓、制动系统、车钩缓冲装置、车门及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等主要部件进行分解、检查、简单修理(互换)、调试和试验,对仪器仪表进行校验,对车体及其余部件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修理,以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运用技术状态,架修后应进行整列车辆的静调、动调。
3)定修:一般不架车,主要是对转向架、牵引电机及主要电器进行全面细部检查,对重点部分如走行部分、受电弓、空调、电气控制系统、牵引及制动等的部件进行检查、修理、测试,需要时则对轮对的踏面进行不落轮镟削,定修后应进行整列车辆的静调、动调。
4)月检:主要进行车辆的重点部件及系统状态检查,部件清洁、润滑,更换磨耗件。
5)列检:对运用列车进行整备、清扫和隔日技术检查,调整和更换易损件,对蓄电池进行检查测试,以保证列车清洁,运行状态良好。
(5)车辆段检修、运用设施 根据检修工作量计算及承担的任务,以某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为例,其规模如下:
1)检修联合库
①厂、架修库设1跨2股道。厂架修库主库间距为6.5m-8.0m-6.5m,起落车股道设地坑式架车机,库内设2台10t的电动桥式起重机。
厂、架修库长为162m、宽为21m,其西侧设长为162m、宽为27m的辅助车间,主要有转向架、轮轴、逆变器、电机及空调等部件检修区。辅助车间西侧设9m双层边跨,一层设轴承检测、蓄电池检测等检修辅助房屋,二层设办公、更衣休息房屋。
②定、临修库位于厂、架修库东侧,设1跨2股道,其中定修一列位,临修一列位。股道间距为5.5m-7.0m-5.5m。
定、临修库长为84m、宽为18m;定修线股道两侧设桥式检查坑,检查坑内深为1.6m,两侧深为1.0m。临修库线设壁式检查坑,检查坑深为1.6m,两侧设地坑式架车机,库内设一台10t/3t电动桥式起重机。
定、临修库北侧设长为78m、宽为36m的部件检修间,进行门窗座椅、钩缓、制动及受电弓等部件检修。
③静调库长为84m、宽为9m,位于定、临修库东侧,设一股道,一个列位,静调库线设桥式检查坑,检查坑内深为1.6m,两侧深为1.0m,两侧设作业平台,库内设有静调电源。
④吹扫库长为84m、宽为9m,位于静调库东侧,设一股道,股道一侧设作业平台。
⑤吹扫库东侧设9m边跨,并设附件检修间、配电间及其他生产辅助房屋。
2)运用联合库。运用联合库由列检库、月检库、洗车库、不落镟轮库及联合车库等组成。
①列检库。根据近期配属列车和在修列车数量,考虑工程的近、远期结合,车辆段列检库设六股道列检线,每股道近期可停放三辆四模块现代有轨电车,远期可停放两辆六模块现代有轨电车。列检库长为174m,宽为36m(两个18m跨),股道间4.5m-4.65m-4.65m-4.2m-4.2m-4.65m-4.65m-4.5m;列检库每列位均设柱式检查坑,检查坑内深为1.6m,两侧深为1.0m。
②月检库。根据近期月检任务量及远期发展,月检库一股道设两列位。股道间距4.5m-4.5m。
月检库长为174m,宽为9m;月检库每列位均设柱式检查坑,检查坑内深为1.6m,两侧深为1.0m,两侧设作业平台。月检库的东侧设7.5m二层边跨,与列检库共用,设车控室、司机派班室、列检室、更衣室及休息室、保卫值班、更衣、车辆状态检测间、备品间等生产辅助车间。
③洗车库。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美化市容,必须保持车辆外部清洁,列车应定期进行外皮洗刷。洗车库长为60m、宽为9m,并设有长为60m、宽为6m的边跨,内设控制室、水泵间、办公室等辅助用房。
④不落镟轮库。为了提高行车质量,减少车轮产生不良振动和噪声,尤其是运用现代有轨电车在没有达到定检周期时,个别车辆因出现车轮轮缘偏磨、踏面擦伤等而引起车轮产生的不良现象,能在列车不解体的情况下得到及时处理,设镟轮库1座。镟轮库长为60m、宽为12m。
⑤联合车库。内燃机车是车辆检修调车作业及事故救援的必备设备,本线内燃调机库和特种车库组成联合车库,负责内燃调机、轨道车、接触网检测车等的停放及日常保养、维修。联合车库由主库及辅助边跨组成,主库长为60m、宽为21m,内设3股道,股道间距均为4.5m-6m-6m-4.5m,其中2股道设宽为1.2m、深为1.4m检查坑。边跨长为60m、宽为6m,内设保卫值班、救援值班室、救援室、维修间、备品库等辅助车间,用于内燃调机与特种车的停放及日常保养、维修。
⑥其他设施。为满足车辆检修及生产需要,段内还设有易燃品库及办公综合楼、食堂、浴室、污水处理站等生产及生活辅助设施。
6.站场线路
(1)主要设计原则
1)车辆段、停车场的布置,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减少工程量,使各单元体的布置既有独立性,又能相互联系,形成整体格局。
2)线路布置应能满足现代有轨电车运用、检修的需要,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3)线路布置力求紧凑合理,节约用地,并兼顾其他专业的用地要求,为总平面设计留有余地。
4)轨道工程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功能要求,合理选择轨道结构型式。
(2)主要技术标准
1)线路配置、道岔配列应满足功能和车辆检修工艺要求,并应做到安全、方便、经济合理。
2)出入段线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50m,困难条件不小于25m。
3)两相邻道岔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小于4.5m。
4)车场线道岔基本轨端部与曲线端部的距离(不含轨距递减段)不宜小于3m。
5)车场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为25m;场内线路宜平坡设计,困难条件下库外线可设在坡度不大于5‰的坡道上。
6)出入段线采用50kg/m钢轨6号道岔,车场线采用50kg/m钢轨3号道岔。
7)出入段线采用与正线标准一致的无砟轨道,车场线(不含库内轨道)采用有砟轨道,库内采用无砟轨道。
7.空调通风与防烟设计
(1)空调设计
1)空调设计范围。①在信号机械室(含电源室)、通信机械室设置机房专用空调;②所有办公房间、宿舍、会议室及值班室等房间,以及其他人员经常停留的场所均设置舒适性空调;③牵引变电所的开关柜室、控制室设置空调。
2)空调设计标准。①综合办公楼、培训中心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并设置新风系统,室外机均设置于建筑屋顶;②宿舍、乘务员公寓、检修组合库边跨办公管理房间、运用库边跨办公管理房间、门卫、综合维修中心办公管理房间及其他人员经常停留的场所均设置冷暖型分体空调;③牵引变电所的开关柜室设置单冷分体空调,控制室设置冷暖型分体空调。
(2)通风设计
1)生产过程产生有害气体、粉尘、余热的车间,根据其性质、特点、数量及危害程度设置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系统。
2)检修组合库、运用库、物资总库及工程车库设置机械通风。检修组合库及运用库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局部设置壁式电风扇。
3)牵引变电所的变压器室、电缆夹层设置机械通风。地下电缆夹层设置补风系统。
4)喷漆库、易燃品库设置防爆机械排风系统,并设置事故通风系统。
5)生活污水处理间、消防泵房的设备间设置机械通风。
6)厨房根据具体规模设置局部机械排风设施、全面机械通风设施。当自然补风满足不了要求时,应设置机械补风系统(操作间保持负压),并应设置油烟净化器。
7)公共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宿舍及乘务员公寓内的卫生间设置机械排风系统。
8)其他有工艺要求通风的房间设置通风系统。
(3)防排烟设计
1)检修组合库、运用库、物资总库等高大厂房仓库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当自然排烟不能满足要求时,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2)地下隧道段按照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12.1.2条规定执行。
3)其他按照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在达到设置标准的建筑物内设置防排烟系统。在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设置机械排烟。
4)排烟风机前端设置280℃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连锁。消防高温排烟风机均能在烟气温度小于或等于280℃的条件下连续工作30min。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得设有软接管。
5)空调和通风系统均按防火分区划分,穿越防火分区处设防火阀。所有穿越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每层水平干管和主立管的交接处,水平干管上均设防火阀。防火阀两侧各2米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6)排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最小壁厚应满足相关的要求。
8.节能及环保
(1)节约能源措施
1)所有空调设备均要求按DB 11/687—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
2)空调系统管道保温层厚度按现行国家标准中经济厚度的计算公式确定。
3)检修组合库与运用库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送排风,平时尽量采用屋顶天窗和墙壁侧窗通风,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达到节能目的。
(2)环境保护措施
1)空调、通风机房均应有隔声吸音措施。
2)所有设备均选择低噪声型。
3)所有空调风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消声装置,减少噪声。
4)空调及新风室外机等底部均设减振措施,落地安装的空调箱下设减振垫,吊装的风机和新风机组均采用减振吊钩,以减少固体传声。
5)对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除尘、过滤、滤毒等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大气,达到不污染环境的目的。
9.给水排水与消防
给水排水设计必须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贯彻节约用水、综合利用的设计原则,选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节能设备。
(1)系统设计原则
1)给水设计贯彻节约用水、综合利用的设计原则,并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要求。
2)给水水源优先采用城市自来水,当无城市自来水时,以联合供水和自建水源为主。
3)当自来水水压、水量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时,采用直供方式,否则采用无负压设备二次加压。
4)排水系统应根据污水的性质、污染程度,采用分流制,结合室外排水体系和城市的排水规划对污水分类集中处理,或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经处理达到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排放标准后就近排放。
5)水消防设计按同一时间发生一处火灾考虑。消火栓系统火灾延续时间按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延续时间按1h计算。
6)给水排水设备的选型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经过实践运营检验的国产化产品。
(2)主要排水构筑物和设备
1)污水泵井:用于污水提升。
2)机械格栅:在污水泵井进水渠上安装机械格栅。
3)隔油沉淀池:兼具调节、沉淀及隔油等功能,池内集油器抽吸浮油。
4)自动控制:排水设备按自动化管理设计。污水泵井设超声波液位控制器,扬水管设压力表。潜污泵设就地手动控制、就地液位自动控制。超声波液位控制器提供就地高报警水位、开泵水位、停泵水位及低报警水位显示,并实现就地自动控制泵的起、停。
5)排水管道及附属构筑物:当室外重力排水管道管径d≤600mm时,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弹性密封圈承插连接;当d>600mm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承插接口;压力排水管道采用给水PE管,电热熔焊接接口。雨水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采用180°砂石基础,钢筋混凝土管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各建筑室内重力排水管采用阻燃型UPVC加筋塑料排水管,加强防腐,其中浴室排水管选用耐热型。当排水管穿越线路时,两端设排水检查井,以便于检修管道。当所有排水检查井、跌水井、给水阀门井、水表井及洒水栓井等位于车行道下时,应采用重型井盖。所有室外构筑物,如化粪池、隔油池等应设置在绿地内,以便于检修操作。
(3)消防方式和设施 由于消防用水量大于生产生活用水,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产、生活给水系统分开设置,单独建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贮存消防用水量。消火栓管道和自动喷淋管道分别在联合检修库内形成环状消防管网。在消防泵房室外设置消防水池的吸水口,以方便消防车灭火时采集水源,并在市政给水引入管上设置两个消火栓,方便消防车取水用。消防泵的控制为集中、就地、压力和利用消火栓按钮控制。
对室外低压消防,设置室外消火栓及在库室外适当位置设消防水泵结合器。根据建筑体积,室外消火栓最大流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两小时。室外消防给水主管网布置成环状,局部布置成枝状。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沿消防通道和建筑物四周均匀布设,设置间距不大于120m。
车辆段综合楼及联合检修库等生产建筑内同时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防按一处着火两股射流设计,室内消火栓消防流量最大为15L/s,采用单口单阀消火栓,间距按计算确定,但不得大于30m。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稳高压湿式自动喷淋系统,消防流量约30L/s,采用闭式喷头。
消防泵房内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加压泵和喷淋系统加压泵,消防泵控制柜对消防加压泵进行定期自动巡检,巡检结果反馈给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等不能用水灭火的重要设备用房考虑设置气体灭火系统来保护。
在综合楼的公共区域及设备房间内设置手提式灭火器,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以迅速扑灭各类火灾。
10.节约能源措施
(1)给水系统
1)合理确定加压泵站位置,尽量降低水泵扬程,节约能耗。
2)选用节能型扬水机械设备;设置给水自动控制系统,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自动控制给水设备的起、停,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定员。
3)合理选择给水管材,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降低水泵扬程。
4)合理布置给水管网,就近接管。
5)各用户设置水量计量设备,节约用水。
(2)排水系统
1)合理布局排水系统,尽量利用地形坡度铺设排水管路,减少污水抽升次数。
2)选用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排放方案,减少运营费。
3)设置排水自动控制系统,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自动控制排水设备的起、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定员。
4)需由市政供水主管部门明确自来水、污水接管点位置、管径等参数,以便稳定给水排水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