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梁结构方案的比选需遵循上、下部结构相结合,使上、下部结构协调一致的原则,结构在满足使用性、安全性、耐久性要求的基础上,突出结构的景观性在城市轨道交通中重要的位置。
2)桥面上轨道、电缆支架、声屏障、接触网立柱及护板等附属设施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并满足限界要求。桥面应设防水层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应便于检查、维修与更换。
3)桥梁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地面、地下已有或已规划建筑物、管线,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建筑物、管线和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4)跨平面交叉路口的桥梁应根据相交道路的主次、道路横断面形式、交通流向等考虑跨越交叉路口的桥式设计,保证车辆在交叉路口安全、顺畅地行驶,并注意景观效果,尽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桥梁与公路、铁路立交或横跨河流时,其桥下净空须满足行车、排洪、通航的要求。
6)基础设计应综合考虑桥梁上部结构类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要求。基础设计采取承载力和不均匀沉降差双控。
7)桥梁结构计算应满足抗震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8)地面线地段桥梁、涵洞布置应结合线路经由地区的沟渠分布情况设置,满足本线桥梁有关技术要求。
9)区间工法应根据高架线的线路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尽量选择简便易行、高效、快捷、成熟可靠的施工工艺,以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及环保性要求。
2.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路基工程设计
路基是露天土工结构物,除承受轨道和列车荷载作用外,还长期承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在静、动荷载及各种气象和水文条件作用下,路基应保证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1)现代有轨电车正线路基可采用整体道床结构型式。
2)路基工程设计以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为原则。
3)路基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占地,并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4)路基工程应做到防护与整治相结合,尽可能避免后期出现路基病害。
5)路基排水系统应根据沿线的地形地势、气象水文条件及线路的横纵断面,结合车站、桥梁及市政排水设施进行设计,充分利用既有市政排水设施。
6)路基面宽度根据线路的技术条件、正线数目、线间距、轨道类型、道床形式及尺寸经计算确定,且要满足轨道铺设和养护要求。
7)当现代有轨电车位于市政道路范围时,路基工程在保证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稳定、行车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与市政道路工程相协调。
3.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地下结构及隧道工程设计
1)地下结构设计应满足城市规划、运营、施工、防水、防火、防震、防淹、人防、杂散电流防护及耐久性等的有关要求,做到结构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结构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结合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交通状况,通过技术、经济、环保及使用功能等的综合比较,合理选择结构型式和施工方法。结构设计应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应考虑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车站结构的不利影响。
3)地下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纵向刚度,并满足长期运营条件下对结构纵向抗裂及抗差异沉降的要求。换乘节点或车站上部建有地面建筑的车站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要求,以减少换乘车站中后期建设对已建车站结构的影响。
4)地下结构设计应根据结构和构件类型、使用条件及荷载特征,选择与其特点相应或相近的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并满足抗倾覆、滑移、漂浮、疲劳、变形及抗裂等的验算条件。
5)地下结构的净空尺寸除满足建筑限界和建筑设计、车站与相邻区间施工工艺及其他使用要求外,还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及后期沉降的影响。(www.xing528.com)
6)地下结构设计中必须包括对环境保护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车站周围环境(重要的建筑物、城市交通干道及地下管线)的负面影响;要根据车站所处的具体工程位置,确定相应的车站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并根据各项保护等级的具体指标进行强度、稳定和变形的验算,提出与其相应的地基加固及施工参数、施工监测等具体要求,以确保临近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7)宜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法,为此需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制度。监控量测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应根据施工方法、结构型式及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
8)地下结构按经批准的地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检算,并在结构设计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当地下结构上部建有地面建筑物时,应按整体检算抗震能力。
9)在规定的人防设防区段内的地下车站必须具备战时防护和平战转换功能。
10)地下结构设计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腐蚀的措施,钢结构及钢连接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11)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应根据所处的周边环境、场地条件和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及覆土厚度,经综合比较后确定可采用的施工方法,如盾构法、明挖法和矿山法施工。
12)两条单线隧道之间的净距,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条件、埋置深度等因素确定,且不宜小于隧道外轮廓直径;当净距不能满足时,应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适当的辅助工程措施和结构加强措施。
13)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遵循“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环境条件、结构型式及施工方法,选择有效、可靠及操作方便的防水方案。应确保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抗裂性和耐久性。
4.现代有轨电车系统道路工程设计
(1)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道路工程设计范围
1)路面工程。在路中铺设现代有轨电车时,应先将现代有轨电车轨道设计范围内的路面挖除,铺设现代有轨电车轨道后,再将路面恢复。当现代有轨电车在水渠上方铺设时,路面设计范围为轨道道床上方路面的铺设。
2)依据轨道交通站点的相关道路拓宽改造(如需要)进行路面工程设计。
3)局部市政道路的平、纵调整。
4)平面交叉改造(如需要)渠化设计及路面工程设计。
5)车辆段连接线新建道路工程设计(如需要)。
(2)主要设计原则
1)道路平面线形原则上维持既有道路线形。
2)纵断面原则上维持既有道路纵断面,当需要调整时,可根据现代有轨电车纵断面协调考虑。
3)平面交叉口原则上不进行改造,个别交叉可根据现代有轨电车转弯需求进行调整。
4)路面设计应根据当地实践经验和既有道路路面结构形式,合理选择路面材料,优化路面结构。新建路面标准应不低于既有道路路面的设计标准,选用的路面结构与当地常用结构相适应。
5)复建的道路路面结构应与两侧既有路面平稳衔接,使复建道路与既有道路结合为一整体。
6)现代有轨电车车站段,根据需要,依据占用的道路宽度不同,对既有道路横断面形式、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做出相应调整。
7)复建道路横坡应采用与既有路相同的坡率。
8)超高过渡方式采用与既有道路相同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