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20世纪80年代,逢年过节老百姓能吃上一顿猪肉馅的饺子,或者能吃上一顿红烧肉,真个是心花怒放,高兴得跟什么似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越来越丰富,平时人们吃肉也习以为常了。当今中国,餐桌上的主流肉食还是猪肉。
那猪肉是从何时起统治了中国人的饭桌呢?这是一个有趣的历史话题。
先秦时代,猪、牛、羊被称作“太牢”,国君和士大夫才有资格和条件经常享用这些动物的美味肉食,而普通百姓只有在最重大的庆典或到了一定的年寿,才能尝到肉食。
古代农耕离不开耕牛,历朝历代多禁止宰杀耕牛。汉代就立法禁止杀牛,犯禁者要处以死刑。唐武宗明确提出:“牛者,稼穑之资也,中国禁人屠宰。”唐宋时代人们基本只能等到牛自然死亡,才能品尝那老牛肉的味道了。至于《水浒》中的英雄好汉动辄来上几斤熟牛肉的豪爽,则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秩序的蔑视和内心对美味肉食的向往。
魏晋时代,家猪的饲养减少,羊肉开始统治中国人的饭桌。南北朝的《洛阳伽蓝记》就说羊肉是陆地上最美味的肉食。到了唐代,“羔羊美酒”更是成为顶级美食的代名词了。
到了宋朝,上到皇室,下到民间,羊肉成为肉食的主流。宋真宗的御厨每天要宰杀羔羊350只,而素号节俭的宋仁宗后宫一天需要的羔羊是280只。
元代以蒙古族入主天下,上层统治者对羊肉的喜爱影响到了民间,直到这个时期猪肉还是低档的饮食。直到明朝,中国人肉食的主流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www.xing528.com)
《明宫史》中记载了明宫皇室的饮食中猪肉已经占据了肉食的主流,过节的主食里面就有烧猪肉、猪臂肉、猪肉包子等。明代后期光禄寺一年消耗18 900头猪,羊是一万多头,猪肉消耗量超过了羊肉。就是明朝中期的武宗朱厚照提出了“禁猪令”,禁止屠猪食猪,也没有制止民间食用猪肉的潮流。此条法令出台仅仅三个月便被废止就是很好的例证。
猪肉为何在明朝逆袭,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主流肉食?
首先,猪粪作为肥料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增收,而且猪肉更有营养。据蒲松龄说,一头猪可以提供二十车肥料,这些肥料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对于场地的要求低于养牛羊,因此在明清时代猪的养殖更加普及,猪肉的供应量也随之大大增加。
其次,猪的繁殖快,明朝已经有母猪一胎产14崽的记录。猪肉产量高,对于饲料要求低。因此猪肉大量的生产为国人提供了主要的动物蛋白营养。而猪肉也随着家猪的大量饲养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主流肉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