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自开创以来,武力强盛,兵锋所及,四海宾服。在历次征战中,唐帝国涌现出了一代代威震古今的名将:李靖、李、苏定方、侯君集、刘仁轨……
尽管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唐太宗李世民仍然不满足,他要完成高祖没有完成的伟业,那就是征服高句丽!贞观十九年(645年)六月,唐军前锋直抵高句丽安市。高句丽大将莫离支派军25万依山驻军,对抗唐军。两军交战之际,李世民站在高岗上举目远眺。只见万马军中,一员小将身着白袍,手持戟枪,一马当先带领唐军杀入敌阵。这位小将勇不可当,阻拦他的高句丽士兵倒下一片,一番血战之后,白袍被鲜血染成了红袍!此时的李世民感叹不已,不成想大唐军中有如此好男儿,赛过那百骑闯营的甘兴霸,更似那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子龙!战后,李世民接见了这位白袍小将,得知其名叫薛礼,字仁贵。李世民爱惜不已,当即提拔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薛仁贵在此战中一战成名。高宗永徽年间,突发山洪,洪水眼看要淹及皇宫,关键时刻,薛仁贵登高大喊,宫内人得到警报,才得以及时撤离,李治一直感激薛仁贵的这次救命之恩。
薛仁贵奉命于龙朔年间赶赴天山征伐九姓铁勒部。在阵前,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毙对方三人,敌军慑于薛仁贵的虎威,纷纷下马请降。唐军中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乾封年间,薛仁贵跟随李攻灭了高句丽,一举拿下了这个从隋文帝时代起,连续两朝四位皇帝对之都无可奈何的强硬对手。薛仁贵一生的功业达到了顶峰。
处于事业巅峰的薛仁贵没有想到,随着大唐西南边陲一个强势政权的崛起,自己很快就要面对平生最强大的对手!
几乎与大唐帝国崛起同时,在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一个强大的政权正在悄然发展壮大。经过“天赤七王”与“上丁二王”等数位赞普的励精图治,吐蕃又迎来了自己的一代英主松赞干布。他继位后,迅速平定了象雄、工布、苏毗等部落的叛乱,接下来他把扩张的目光盯向了东方。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试探性地进军大唐的松州,“龙”与“牦牛”的第一次正面较量开始了。李世民命侯君集为当弥道行营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5万迎战。牛进达带领他的先遣部队,完美演绎了什么叫作“杀鸡焉用牛刀”,根本不用侯君集这样重量级的战神出手,就打得吐蕃军大败而归。松赞干布很识趣地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及青海地区,遣使谢罪,并且再一次请求跟大唐通婚。战败的松赞干布很明白,现在吐蕃还不是大唐的对手,只能积蓄力量,等待机会。
之后,唐太宗李世民面见了吐蕃方面派来的求婚大使禄东赞,答应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双方上演了一段唐蕃友好的千古佳话。文成公主到达逻娑(今西藏拉萨),她将大唐先进的医学书籍、文化典籍和丝绸、瓷器等也带到了吐蕃。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先进汉文化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这一段时间也是唐蕃蜜月期。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故,松赞干布还上书新帝李治说要为大唐讨伐不服的番邦。次年,松赞干布病故,因其子共日共赞早逝,遂由孙芒松芒赞嗣位,大相禄东赞摄政。由于赞普芒松芒赞年幼,吐蕃实际大权掌握在禄东赞手中。显庆三年(658年),吐蕃派使者前往长安,替芒松芒赞求婚,可是唐朝方面这次却没有答应。碍于之前的友好关系,禄东赞隐忍不发,可是这件事给唐蕃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经过几年的积蓄力量,吐蕃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禄东赞打算拿吐谷浑开刀了。吐谷浑是位于今青海境内的一个政权,它的位置正好处于大唐与吐蕃之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缓冲地带。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开始发难,屡次侵入吐谷浑领土,滋扰一番后便回去。而此时的大唐对吐谷浑的求救却置之不理。在吐蕃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被迫带领部众弃国而逃,投奔到了大唐的凉州,吐谷浑亡国。
吐蕃终于露出了它锋利的獠牙。吐谷浑的亡国使得凉州和河西走廊一带直接暴露在吐蕃大军面前,西域和中原的联系也时刻面临被切断的危险。此刻的大唐帝国被迫开始重新打量吐蕃,这个一直以来被瞧不起的西南落后番邦。唐高宗李治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和安集大使,加强凉州一带的防御,随时准备迎击犯境的吐蕃军队。面对大唐重兵守边,禄东赞这一次选择了认错,并且再一次向大唐求亲。李治的反应是命令使者去吐蕃训斥,要求他们归还吐谷浑故地,并再一次驳回他们的和亲请求。禄东赞当然不会轻易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他对此置之不理。
唐蕃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这一次西域地区成为引发双方战争的火药桶。在苏定方灭掉西突厥后,唐朝在西域设置了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吐蕃方面,自乾封二年(667年)禄东赞病死之后,其长子钦陵掌握了吐蕃军政大权,他是一名军事天才,在他的带领下,吐蕃军队的实力比禄东赞时期还要强大得多。经过几年的准备后,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在西域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攻占了唐在西域所设的18个羁縻州县。随后,吐蕃攻占安西四镇,唐朝不得不罢弃了安西都护府的设置,吐蕃第一次在西域取得了重大成功。
形势对大唐已经很不利了,吐谷浑被占领、西域丢失,这些大唐赖以与吐蕃对峙的缓冲地带丢失殆尽,下一步吐蕃的攻击目标就是中原了!为了确保大唐的利益,必须夺回吐谷浑和西域。唐帝国果断亮剑,唐高宗以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以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总管,以“护吐谷浑还国”为名,率约10万唐军攻击吐蕃。唐帝国方面这次下定了决心要一举拿下吐蕃,从主帅薛仁贵的封官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就可以看出唐帝国的坚定决心了。(www.xing528.com)
唐帝国对胜利势在必得。此番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唐朝方面判断吐蕃国内必然空虚。薛仁贵只需拿下吐谷浑,便可以切断吐蕃与西域四镇的联系,进可直捣逻娑,退可与镇守安西的唐将会合夺回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唐帝国先前已遣大将阿史那忠在西域领玉河军,救援于阗。在薛仁贵出兵的同时,唐以西突厥领袖阿史那道真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兵法上所说的“围魏救赵”即将在这一战中得到完美体现。
对于薛仁贵来说,他是第一次担任全军主帅,独挑大梁,如果能一举击败吐蕃,甚至灭亡吐蕃,他的名字就跟李靖、李、苏定方等老前辈一起为世人所传扬,并成为大唐新一代领军人物。肩负着大唐帝国重任的薛仁贵明白,成败在此一战!薛仁贵深知吐蕃兵多将广,战力强悍,唐军唯有速战速决,方能取胜。因此,他率兵昼夜兼程,取道鄯州(今青海乐都),抵达吐谷浑要塞——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草原)。薛仁贵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乌海(今喀拉湖)城,但此地地形险远,带上辎重会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因此他留副将郭待封率两万后军于易守难攻的大非岭上构筑防线。薛仁贵的战略计划是,将唐军的粮草辎重放在大非岭的工事里,待他率主力夺取乌海城后,郭待封留下少量部队守卫大非岭,随后跟进,两路人马合军一处,必能击败敌军。在临行之前,他反复叮嘱郭待封要按计划行事。随后,薛仁贵率前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击败吐蕃军先锋部队,占领了乌海城,计划取得了初步胜利,现在只待郭待封所部随后跟进了。
薛仁贵计划好了一切,就是没有想到问题会出在郭待封身上。郭待封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父亲是唐太宗时代的名将郭孝恪。而薛仁贵只是平民出身,在唐初人们仍然重视门第出身,出身豪门的郭待封自然看不起薛仁贵。他不服薛仁贵。在薛仁贵先行进军之后,他违反了薛仁贵让他持重保护辎重的安排,没有把众多粮草等物资留在大非川,而是全部带着向乌海挺进。郭待封没有想到的是,半路上他遇到了吐蕃主力大军,而且是20万人!人数上一比十的对比,唐军自然不是对手,郭待封丢弃了全部辎重,带军狼狈逃窜。
这时候的薛仁贵还在日夜翘首期盼着郭待封,不想等来的却是一连串的噩耗:郭待封违令不遵,行军缓慢;遭遇敌军,大败,粮草辎重尽失……最后,他等来了吐蕃大军。
这一次吐蕃战神级人物钦陵亲自带领40万大军来战,他将大非川围了个水泄不通。现在的薛仁贵已经身陷绝境,辎重全丢,而且无险可守。8万唐军面对5倍于己的敌军,只能孤注一掷,拼死一搏,这样或许还有生路。接下来对战中,唐蕃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上演了。本来已经被高原反应所困扰的唐军,还要忍饥挨饿,强打精神,手持刀剑对战士气正盛的吐蕃大军。吐蕃军本来就战斗力强悍,这一次大非川更成了他们表演的舞台。只见空旷的战场之上,唐军战士和吐蕃勇士杀作一团。双方的士兵们都杀红了眼睛。兵器碰撞的声音,不时夹杂着刀剑砍断骨骼的清脆声响,哀号声、哭喊声、叫骂声、战马嘶鸣声汇集在了一起,惨烈的战争在这里上演,鲜血染红了大非川,双方士兵尸体堆积如山。这一战对唐军来说是惨烈的,8万唐军加上之前郭待封损失的2万军队,共10万唐军血洒高原。“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0万唐军热血男儿殒命疆场,这是唐帝国自建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
此战中,薛仁贵、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勉强逃脱。面对已经无力挽回的败局,他们只能前往钦陵的大营请求停战。钦陵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请和要求。他们商定:大非川由吐蕃军控制;吐蕃方面释放所有被俘唐军,并提供必要的饮食与衣物;薛仁贵率残军退回唐朝境内。
三人带领残军还未到京,早已得知消息的唐高宗便派大司宪乐彦玮赴军中,将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人带上枷锁,押送京师。其实,大非川之败最主要是因为郭待封的违命,薛仁贵与阿史那道真充其量只有次要责任,但盛怒的高宗将三人全部“免死除名”。
此刻远在逻娑的文成公主已经双鬓斑白。听闻了10万唐军殒命大非川的消息,她悲泣不已,身为唐蕃友好使者的她为吐蕃的发展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在年老之时,还要目睹母邦的兄弟们被吐蕃人斩杀,这是怎样一种悲怆啊!
大非川之战,唐军战神薛仁贵败给了吐蕃战神钦陵,此战失利的直接后果是吐谷浑被吞并,唐朝失去了与吐蕃之间的缓冲地带。同时唐军自开国后外战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就此被终结,这也直接影响了西域诸国对唐政府的依附程度。此后,吐蕃因为在此战中也损失巨大,暂时停止了大规模武装扩张,而改用蚕食战略。对此,唐政府曾多次出兵干预,双方再次进入了大战没有、小摩擦不断的相持阶段。
唐高宗念及薛仁贵曾经的战功,又于永淳元年(682年)起用他征讨入侵云州的突厥阿史德元珍部,薛仁贵取得大胜。次年,一代传奇名将带着大非川战败的遗憾,病重离世,永远告别了历史舞台。而吐蕃这个大唐最强劲的对手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地与大唐激战,直到双方国力耗尽,相继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