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今的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富有深厚积淀、历史底蕴和传承文化的大学,还是顺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要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三十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沿袭了苏联的模式,实行的是集约化、专业化的精英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发展,人才培养更具时代性和前沿性,力求与国家发展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吻合、与社会需求相接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各高校也相应地确定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各个领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身心健康、基础扎实、能力突出、主动创新、视野开阔、素质养成、适用面广等人才素质的引领者、创新者、复合人才等人才类型,并且通过实现知识学习与社会服务的协调统一、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国家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和谐共赢等途径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这一重要思想观点,深刻回答了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梦之队”。高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求,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做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充分发挥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环节。要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努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创建优良教风,科学评价教育成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等途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按照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通过优化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紧围绕着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www.xing528.com)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实践证明,只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确保高校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