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推进脱贫攻坚。2019年4月29日《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阳新县等17个县(市、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鄂政函[2019]32号),51个贫困村全部提前出列,贫困户22785户、贫困人口71376建档立卡对象提前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降至0.23%,群众认可度99.8%。鹤峰人民延续千年的脱贫梦想,历届县委、县政府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梦想成真。这一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喜事,将永载鹤峰发展的光辉史册。
三级干部下沉一线,凝聚合力攻坚。推动干部把80%的精力投入脱贫攻坚,80%的干部下沉脱贫一线,下沉干部80%时间进村入户。设9个乡镇战区指挥部,联系乡镇的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及县委常委担任战区指挥长,9名副县级领导担任副指挥长,对所驻乡镇脱贫攻坚负领导、指导、监督责任。全县205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组建207个“尖刀班”(其中省直州直单位牵头14个、县直单位牵头105个、乡镇直单位牵头88个);“尖刀班”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共同组成,105名县直单位“一把手”任“尖刀班”班长,1529名“尖刀班”成员长期坚持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统筹省州县乡村干部5027人结对帮扶贫困户,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中国好人”卢自德向蜂农讲授养蜂技术
县指挥部半月一调度。坚持正向激励,累计提拔重用扶贫一线优秀干部91人。坚持“零容忍”,严查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累计立案492件,追责问责68人。
凝聚全社会力量,聚焦扶贫。杭州市扶贫协作项目74个,3140万元;“616”对口支援项目34个,35000万元;省直部门定点帮扶项目26个,5125万元;省区域协作项目38个,6960万元,共50325万元。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人士注册5.29万人,贫困户注册2.34万人,成功对接需求1739件,对接率99.94%。乡村儿童大病医保惠及全县0—16周岁儿童18.05万人次,投保总额899.92万元,累计赔付804人710.24万元。全县3143名留守儿童、3344名留守老人、896名留守妇女关爱服务有效落实。筹集社会资金3180.87万元,其中:“免费午餐”获捐赠1730.36万元、受益学生4.87万人;“拾穗行动”获得公益救助43.94万元、受助学生300人次;“泛海助学行动”获助学资金350.5万元、受助学生701人。全县以各种形式向贫困户捐资捐物折币713万元。县慈善总会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688人次137.6万元。
太平供电所尖刀班成员何翠波走访贫扶户
五大产业支撑,筑牢脱贫增收根基。以争创“中国有机茶第一县”为抓手,开展“全域有机”创建行动,提升茶叶、烟叶、箬叶、蔬菜和畜牧业(4叶+1业)为主的县域特色产业。财政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62亿元(其中贫困户产业发展补助金3500万元);投放贴息贷款3.55亿元;投放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4.2亿元。2018年,“四叶一畜”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161.5万亩,农村居民人均8.1亩,覆盖89%的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法定劳动年龄内40985人,省外务工就业13109人,就近务工就业12462人。易地扶贫搬迁8062户26448人,全部达到入住条件。采取“4叶+1业”,落实集中安置点贫困群众产业就业,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全县256家企业、259家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参与脱贫攻坚,创新“161”企业帮带模式(公司+合作社、加工厂、基地、大户、电商、就业+农户)、“1+4>1万”产业扶贫模式(1户贫困户,选择生产土豆、红薯、茶叶、箬叶、中蜂等4种以上传统农副产业,实现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1528”中蜂养殖模式(1户贫困户发展5群中蜂,种植2亩蜜源植物,年收入不低于8000元),带动贫困对象15815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www.xing528.com)
金融部门开发“金财扶贫贷”“金财高山致富贷”“金财福企贷”等系列产品,累计投放扶贫贴息贷款3.74亿元,其中直接向4611户贫困户投放贴息贷款2.26亿元、向478家市场主体投放贴息贷款1.48亿元,财政投入贴息资金935万元。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路子。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5个020电子商务体验中心和164个村级电商网点。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4.18亿元,2018年5.5亿元,带动2.4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736元。
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累计发放到户生态补偿资金3.5亿元,年受益农户5.7万户,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37万户,年户平增收755元。聘用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330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全县农村低保对象4063户8025人、农村五保1194户1194人,实现应保尽保。
资金全面统筹,财力保障脱贫。2015年在全省率先创新资金整合,统筹各类涉农资金集中精准扶贫。中央、省、州、县级到村、到户、到人的各类资金,一律打破条块分割整合打捆使用。2015年以来,统筹各类资金37.47亿元,包括各类财政专项资金,中央专项建设基金,农网改造、电信、银行贷款、政府债券、盘活存量等资金。将资金计划分解到部门、到乡镇、到村、到项目、到户。用于基础设施13.4亿元、发展生产2.62亿元、易地搬迁16.85亿元、发展教育0.83亿元、生态补偿0.5亿元、社会保障3.15亿元、精神扶贫及其他0.12亿元。同时,出台《鹤峰县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确保资金健康运行。
三大导向激发内力,实现物质精神同步脱贫。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能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确保贫困群众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县委、县政府推行系列含金量高、含情量重的“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参与式扶贫模式。2015—2018年,累计投放村组砂石路奖补资金1705万元、产业发展奖补资金35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及投工折资2.5亿元。编印《鹤峰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简明政策》发放至所有贫困户和村民小组长;结对帮扶干部每月入户宣传解读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尖刀班”每月召开1次小组群众会;县级宣讲团巡回宣讲,组织多种形式培训,激发“脱贫不等不靠”,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每年评选“我脱贫我光荣”示范户500户,其中县级表彰100户、乡镇表彰400户;每年评选“我致富我光荣”示范户80户,其中县级表彰30户、乡镇表彰50户。在全县“四个最美”评选中,累计评选出贫困户21个、“最美”鹤峰人19名。鹤峰县精神扶贫典型做法被《内参选编》《半月谈》等多家党刊、媒体以“农村‘群星现象’;一个国贫县的精神扶贫样本”为题长篇报道;“最美”评选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推介。
三道防线兜底保障,化解因病返贫。县财政先后投入4234万元、杭州市上城区帮扶210万元,推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使县域内就诊率由不足50%提高到80%以上。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落实“贫困人口住院个人实际报销比例90%左右,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个人报销比例80%左右。年度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控制在5000元以内”的救助政策。健康扶贫2018年受到国家第三方评估组高度肯定和省人社厅通报表扬。
2019年,在2018年取得扶贫攻坚成绩基础上,继续夯基础、补短板、抓提升;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总要求,统筹捆绑资金7.05亿元,巩固提升产业就业、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巩固提升人居环境、巩固提升政策保障、巩固提升群众工作、巩固提升扶贫协作、巩固提升基础工作、巩固提升基层党建等“八个巩固提升”。新增扶贫小额信贷9600万元,发放生态补偿2209万元、教育资助2129万元、社会保障兜底3528万元。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56个,帮扶4050万元。省内区域协作、定点扶贫和“616”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帮扶项目44个,资金2.7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