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作业组 1979年,县委在走马公社建粮大队试行“四定五统一”(即定土地、定产量、定工分、定奖惩;生产计划统一安排、劳动力统一调配、农活统一安排、生产资料统一管理、劳动产品统一分配)的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全县有863个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63.8%。一改过去生产“大伙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农民从事家庭副业不再被干涉、侵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包产到组实行不到两年,1980年9月,开始试行“大包干”,先在走马区办点,采用量田定产、人劳结合、耕地好坏搭配,将土地划包到农户。1981年10月,全县有1203个生产队包产到户。1983年8月,全县1436个生产队全部实行“大包干”。所谓“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当时农民自己的说法就是:“交齐国家的(农业税),留足集体的(集体提留),剩余的都是自己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很快冒出一批勤劳致富的专业户、重点户。1983年全县有重点户2503户、专业户736户,其中种植业517户,养殖业172户,工副业49户,其他生产行业25户,经济联合体63个,劳力222个。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成功推行,打破了鹤峰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一批又一批勤劳致富的专业户、个体经营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力,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走向城市、走向沿海、走向北上广,走上崭新的劳动舞台。保守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农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3—5万人,以每人每年平均纯收入0.5—3万元计算,每年累计为1.5—15亿元人民币。这些收入,除用于打工者补贴家用、供子女上学读书、赡养老人外,大部分用于家庭建设,修房盖屋,或投资兴办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劳务经济撑起农村经济半边天。(www.xing528.com)
1988年,县政府制定《鹤峰县土地租赁经营试行办法》,1989年全面推开,全县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4.96万份,租赁土地面积29.28万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