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极“左”思潮对鹤峰的影响 1972年2月22日至3月7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学习、贯彻省委《关于农村若干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和《关于处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暂行办法》,认为全县农业发展速度不快,特别是粮食生产成马鞍形发展。会后,县委在给地委的报告中比较详细地列举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表现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一平,主要是劳动工分一拉平,不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酬;二调,主要是无偿调用生产队的劳力、资金、土地等。根据会上反映的情况统计,县、区、社、大队每年调用生产队的劳力25100多个,占农村总劳力的46%。如近两年全县新修学校45处242间,折款317100元,国家只投入71250元,刮“共产风”245850元,摊派劳动力9万多个、木材2900多立方米。有的大队统计,摊派用工多达12项,调用劳动用工占全年总用工的22.7%,每个劳动力一年平均负担67个。三收款,主要是在一系列所谓“大办”中,因缺少资金,便向生产队摊派,或扣发应给生产队和群众的款项。会后,通过核实计算,全县应向生产队和群众退赔1826909元,其中省应退赔467537元,地区应退赔1183865元,县、区、社应退赔176507元。县委研究决定拿出100000元退赔,剩余部分申请上级帮助解决。
在困境中保住农民的部分“小自由”。在进入“斗、批、改”,特别是“批林整风”“批林批孔”“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运动中,掀起反对“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斗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有领导干部提出,要“坚决割掉”社员的自留地、饲料地和小竹园、零星果树等“资本主义尾巴”,“彻底消灭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县委第一书记张明尧主持召开县委、县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会议和区、社书记会议,联系实际,深入讨论,统一思想,坚持认为,农村人民公社条例(60条)是毛主席亲自领导制定的,“文化大革命”没有明确废除,保住了农民某些方面的“小自由”。
解决“一平二调三收款”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极“左”路线对农业的主导,如仍不允许“牲畜公有私养”“单干副业”“扩大私有”,更不允许“投机倒把”“弃农经商”等。1973年到1975年县委、县革命委员会的《情况反映》《会议简报》共112期,其中专门反映农村上述方向道路问题的就有24期,占总数的21%;与此有联系的有43期,占总数的38%,两项合计近60%。这一方面反映极“左”路线的顽固存在,另一方面反映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极“左”路线的抗争。从县委的整风中可以看出,县委领导,特别是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干部,对阶级斗争、方向道路问题特别敏感,宁“左”毋右,不敢支持干部群众对极“左”路线的抗争。白果公社高庄5队驻队工作队员支持社员“包产到组”受到县委通报批判就是典型例子。1974年3月26日,县委以[1974]8号文件,向各区、公社党委、大队党支部发出《关于白果公社高庄大队第5生产队包产到组问题的通报》,批评白果公社高庄大队第5生产队在驻队工作组的支持下,实行包产到组的责任制是“修正主义在农村回潮,是复辟的严重表现,是方向路线问题”。县委责成白果公社党委、高庄大队工作组,除了对驻队工作队员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外,还令驻队工作队员向高庄大队干部和社员群众公开检讨。
整顿农业、工业、商贸、卫生等行业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即对农民利益的立场上是宁“左”毋右还是执行政策,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县革委会、县委排除干扰,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1969年1月,恩施地区革委会在麻水公社召开合作医疗现场会,推介麻水合作医疗做法和经验。
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全县推广沟施垄种栽培法,使全县旱粮作物种植技术前进了一大步;大面积种植优良品种玉米恩单二号,水稻推广杂交稻;春季作物马铃薯继续推广“米拉”“新芋4号”;油菜引进恩油1号、4307等。1977年改田造田14279亩,全县基本农田达到94500亩。农业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达到11184万斤的历史最高水平。茶叶、林业、畜牧业等多种经济都有较大发展。
工业方面,1975年5月16至22日,县委召开“批林批孔”、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大会。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建设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铁人式的工人队伍,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任务。
支援“三线”建设 20世纪70年代初,中央决定在湖北修建宜昌葛洲坝水电站和鸦官铁路。鹤峰选调1673名干部、民兵组建民兵团,1970年9月赴宜昌参加鸦官铁路大会战,1971年4月完成任务。(www.xing528.com)
1971年2月,鹤峰组织1500人的民兵团参加“330水利工程”(即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会战。1972年完成任务。
1974年,中央决定修建四川至上海的天然气输气管道,作为配套工程的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被列入国家第五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当年12月鹤峰县成立川汉天然气管道公路鹤峰县指挥部,下辖15个连,开往恩施龙凤坝参加建设,历时两年,在全地区最先完成任务。
1971年参加葛洲坝工程建设的燕子公社民兵
公路桥梁建设 1966年10月鸦来线全线通车,公路建设重点转移至鹤南公路。1967年鹤南公路停工,直至1969年复工续建。1975年底,通公路的有6个公社、1个镇。通客运班车社镇占社镇总数的45%。通公路的大队72个,占大队总数的30%。通车里程227.3公里。“文革”期间,全县动工兴建公路16条,竣工大小公路桥梁36座,乡村拖拉机道10条。先后建成鹤峰至南北镇(历时8年)、鹤峰至恩施两条支线公路和3条专用公路。
水利电力建设 “文革”期间,县、区、公社大力办电,新建电站13处,装机1482千瓦,全县水电装机量达到3180千瓦。1976年跳鱼坎水电站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1260千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