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鹤峰县革命老区经济调整,恢复和发展

鹤峰县革命老区经济调整,恢复和发展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1961年6月25日,县委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当前形势是物资不足,供应紧张,管理混乱,制度废弛,经营方针高指标高规划,比例失调。供销社恢复建制。1962年1月21日,七千人大会期间,县人民委员会在县四届人代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1961年以来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情况时说:工业和其他方面均压缩了非农业人口。会议进一步强调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鹤峰县革命老区经济调整,恢复和发展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1961年6月25日,县委召开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当前形势是物资不足,供应紧张,管理混乱,制度废弛,经营方针高指标高规划,比例失调。县委作出三项指示:一是工业企业在生产上有权抵制上级瞎指挥;二是对上级下达的脱离实际的生产任务有权拒绝接受;三是不准对抵制瞎指挥的企业领导人扣“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帽子。

县人民委员会决定从1961年7月1日起,在城镇人口粮食供应上实行低标准。具体为:全县非农业人口在1961年3月定量供应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减粮1.5斤(10岁以下、高温、高空、井下工人、部队、农场职工、搬运工人不减粮),下农村工作的干部按37.5斤供应。

1961年8月,精简教职工214人。此后又分2批精简92人。撤销1958年所建梅坪、下坪2所初级中学,全县6所中学压缩学生502人,减少37.5%。

1961年10月,县人民委员会作出建立市场管理机构的决定,全县共建立6个市场管理委员会和7个市场管理小组,号召手工业归队,技术归行,在城镇恢复手工业社。到年底,全县农村恢复172个手工业社(小组),有15个不同行业的手工业者共1180人归队。供销社恢复建制。

1961年,全县精减城镇人口5137人,每月供应口粮由原来的44万斤减少到26万斤,每月减少18万斤。铜厂、钢铁厂,实行关、停、并、转。全民所有制企业转为集体所有制。农业统购贯彻“四多四少”(多产、多吃、多购、多留,少产、少购、少留、少吃)政策。

1961年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60条),把9个公社调整为6个区51个公社198个大队1037个小队,从1962年起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生产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恢复评工记分、按劳分配。允许农民有少量自留地,在一定范围内经营家庭副业,开放集市贸易。

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运动中,新建机关和高原两个开荒农场,开垦荒地2万多亩。

1961年粮食丰收,征购率比1960年调低4.3个百分点,全县各区社超额完成征购任务。(www.xing528.com)

1962年1月21日,七千人大会期间,县人民委员会在县四届人代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1961年以来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的情况时说:工业和其他方面均压缩了非农业人口。当月,县工业局所属国营工业企业精简职工262人,从农村抽调出来参加“大办钢铁”的“钢铁大军”先后返回农村。2月18日,县委召开全体(扩大)会议,传达七千人大会精神。对1958—1961年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及树华在动员报告中说:“总结前4年工作,对1961年最满意。粮食总产6289万斤,比1960年增产19.4%。4年来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主要缺点和错误在于:指标高、任务大、要求急。有些东西本身就是错误的,有的虽然本身没有错,但没有客观条件,缺乏因地因时制宜,好事也办坏了,使生产受到一些损失,影响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2月25日,在县二届二次党代会上所作报告中,县委认为“1960年大办三场,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又导致‘共产风’,这些缺点和错误造成了生产上和人力、物力、财力的一些损失”。会议进一步强调农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首先是发展粮食,其次是畜牧业,第三是土特产。按照大集体小自由,开放自由市场,活跃城乡经济。工业关停50个,保留30个,加强管理,自负盈亏。农场下放,改为集体所有制。会议认为1958年冬季整风无论内容、方法都是正确的。1959年“反右倾”的主要内容是错误的,但对部分人的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违法乱纪等错误的批判则是正确或基本正确的。1960年冬季和1961年春季的整风整社成绩是主要的,也有缺点。在批评和处分一些人中多数是对的,少数的处分偏重了些,也有一部分干部处理错了。这些干部经过平反、甄别,错了的多数已经得到纠正。

1962年4月16日县委常委会议《关于当前农村几项具体政策问题的讨论纪要》中明确:口粮,实行基本口粮和工分粮相结合的分配办法。社员基本劳动日,男每月26天,女24天。允许少量开荒(不超过自留地一倍),房前屋后树木竹园归社员私人所有。6月28日,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明确要求:一是现有国营厂(场)矿,部分转集体,部分撤销,区办企业基本上全部转集体。县办农场,水寨和芹草坪保留;走马茶、林场分开;高原、分水岭、大坪转集体;红鱼溪和机关农场撤销,土地退还农村。区办农场全部撤销。全县保留国营厂矿8个。二是继续办的厂矿定死编制,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关停企业清产核资,物还原主,互不刮风。三是开放议价市场,实行土特产品交易奖励(如化肥)。四是大力发展手工业,要求工人归队,亦工亦农,市场、自售同时开放。五是强调除鹤南公路和南渡江大桥外,基建工程一律停止。3年内任何单位不得购置家具和非生产性设备。7月28日,及树华在三级干部会上明确公社体制内生产队与社员个人利益的具体政策界线,包括: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允许社员零星开荒,面积不超过自留地的一倍半,归社员长期使用。个别掉远户可以包产到户。会后,全县宣布精减职工、家属2903人,充实到农业第一线。16家国营企业职工由1959年的1930人精减到1962年的945人。

1965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同1962年比,产值由1962年的182万元增至371万元,增长22.9%;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62年的1524元增至2823元,增长85.2%;工农业总产值由1962年的2721万元增至3377万元,增长24.1%。其中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18.4%。财政收入比1962年增长15%。商业企业到1965年职工人均国内纯购进、国内纯销售,分别比1962年增长13.5%、173.2%,除粮食企业的政策性亏损外,其他商业企业实现盈利。

农、牧、林业全面发展 1963年2月23日,全县四级干部会讨论争取1963年农业丰收的措施时指出:粮食生产以提高单产为主,适当扩大面积,开部分荒。养猪仍然执行“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推广使用农用薄膜保温育秧。

县委对1963—1965年农业生产中的几个主要项目提出计划,即:3年粮食(集体)分别达到7000万斤、7500万斤、8000万斤,生猪(年末存栏数)分别达到4万头、4.5万头、5万头。另外造林面积,要求1964年和1965年两年共造10万亩,并把所有荒山全部封山育林。

茶叶生产加措施 为使茶叶产、质双增,鼓励茶农通过开垦荒茶,改造老茶园,培植新茶园,茶叶产量比解放初增加1倍以上;在加工上由脚踹手捻改机械揉茶,由人力改水利、畜力,基本实现揉茶半机械化和半自动化。统购统销期间,县委在分配征购任务时对茶叶主产区减、免公粮,保证口粮,使茶农集中精力种茶、制茶、管茶。县委规划1963—1965年期间茶叶要做到产、质双增,茶叶(收购数)分别达到80万斤、85万斤、90万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