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鹤峰县抗战时期社会状况

鹤峰县抗战时期社会状况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鹤峰成为战时省会通往宜都、石门等抗战前线的重要通道。省政府为战时需要推行新县制,加强基层政权效能,鹤峰的工业、商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事业均有较大较快发展。教育事业1939年3月,战时社会教育人员湖北工作团第15队计9人进驻县城,创设民众教育馆,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教育活动,12月离鹤。抗战思想之深入人心,发端于此。经济建设沦陷区难民栖身鹤峰,带来技术和机器,在各集镇生产、传播技艺。

鹤峰县抗战时期社会状况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湖北省省会西迁恩施陈诚主政并兼第6战区司令长官。鹤峰成为战时省会通往宜都、石门等抗战前线的重要通道。沦陷区民众大量涌入,商贾艺人、九佬十八匠趋之若鹜,境内南北镇、白果坪、走马坪、五里坪等传统集镇呈现畸形繁荣。省政府为战时需要推行新县制,加强基层政权效能,鹤峰的工业、商业交通、邮电、教育文化事业均有较大较快发展。但农业因自然条件恶劣、农村健壮男丁多被征调而每况愈下,农民生活苦不堪言。

教育事业 1939年3月,战时社会教育人员湖北工作团第15队计9人进驻县城,创设民众教育馆,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教育活动,12月离鹤。抗战思想之深入人心,发端于此。

抗战之前全县仅2所小学而无中学。1939年省府于容美乡福田寺设省立高小,并百斯庵小学于其中,派校长龙汉卿来鹤主办,经费及补修费由省库开支,以百斯庵原有高小经费作补助。1941年改区设乡,9月,改县立小学为中心国民学校教育厅选派9位专科学历教师,使教学水平上新台阶。到1945年,全县10乡均设中心国民学校,在校学生1621人。全县97保,陆续设保国民学校69所,在校学生1966人,教员69人。

各乡中心国民学校常年经费由乡财政支配,以公耕谷为主要财源,而以各乡公学产及祠庙补助之。保国民学校基金,全县筹募,每年出苞谷11960市石,学生酌出尊师费补助。

1942年与宣恩成立宣鹤联合中学,校址宣恩县城。1943年秋,与宣鹤联中分校,县设立初级中学。校址选定于福田寺省小旧舍,学生150余人,外籍与流亡学生占1/3。1944年增设简易师范3班招140余人,与初中共计7班340余人。

交通通信建设 1939年,修通宣恩雪落寨至鹤峰境内分水岭、县城、石龙洞、燕子坪、清水沕和恩施经宣恩白岩溪到中营坪、望乡台、腊树垭、天垭至县城2条骡马大道。

1940年8月,鹤峰至恩施和五峰有线电话双话线180华里架通通话。县城经五里坪、白果坪至南北镇军用长途双话线160华里架通通话。

1943年5月,县政府设农村电话室,装机9部,1946年县府至本县各乡及邻县皆通电话。(www.xing528.com)

抗战以前,仅县城与五里坪设邮寄代办所,邮路西至宣恩,东至五峰。1940年始于县城设三等邮局,电报分局。白果坪通石门县,走马坪通桑植县,设邮寄代办所二处。

经济建设 沦陷区难民栖身鹤峰,带来技术和机器,在各集镇生产、传播技艺。从业者1500余人。1940年省政府派员来鹤,在水寨辟地成立农林试验场,繁育种苗,于县府后山出容美贡茶之地辟地种茶和桐子等。

1940年省银行在鹤峰设办事处,1941年设合作金库

1941年施行田赋改征实物。

1942年4月18日燕子溪水渠筹建,1944年6月竣工。1943年11月,倡建者黄敬季请陈诚为该渠题名“康济渠”。

1943年成立消费合作社,下设18个分社。成立县联社,各乡成立乡保合作社,共88所,各机关成立员工消费合作社10所。燕子乡红鱼潭造纸生产社资本由招募社长黄敬季督办,1944年11月3日投入生产,主产毛边纸,年产1900刀(对开100张为1刀),可供本县县乡及学校之用,邻县亦时有订购者。

医疗卫生 1940年省府派卫生队来鹤,在城关开设门诊。1941年2月,省卫生防疫大队第一队进驻县城。1942年成立卫生院,每年种放痘苗,颇收其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