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中文化:源远流长,与外来饮食文化不断交融

陇中文化:源远流长,与外来饮食文化不断交融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陇菜菜系是在不同地域和民族饮食文化融合渗透基础上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特征。甘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路古道在甘肃东西绵延1 600多千米,占其全程总长度的1/5,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这里的饮食文化也不断地吸收着众多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量支边人员来到甘肃,使甘肃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陇中文化:源远流长,与外来饮食文化不断交融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甘肃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的烹饪文化源远流长。甘肃是羲皇故里、轩辕黄帝陵冢之地,陇东和陇南又是周人秦人发迹崛起之地。甘肃仰韶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寺洼文化、马家窑文化等远古文明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陶器大多与日常生活有关,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以饪食器具为主的日常用品,甘肃境内出土的青铜器同样有许多是烹饪器。西周到战国时期,甘肃境内种植稷、黍、粱、菽等农产品,饲养猪、牛、羊等动物,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秦汉时代,甘肃的烹饪水平发展较快,秦朝在甘肃设陇西郡,汉朝在甘肃设凉州刺史部,特别是汉武帝开拓河西以来,甘肃全境纳入中原文化圈内,烹饪技术受到中原饮食文化的巨大影响。“汉代经过汉匈战争,甘肃河西一带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版图,属于少数民族饮食的一些菜品见之于史籍。从汉代到魏晋这一阶段,‘胡食’东传对甘肃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现的名食有胡饼、貊炙和羌煮”,还有“朘祁连浓乳、河西肺、驼峰炙、驼蹄羹、驴”属于当时名菜菜品,“安定噎鸠之麦、陇西舔背之犊、抱罕赤髓之羊、仇池连蒂之椒、张掖北门之豉等属于甘肃古代饮食原料名品,出现在吴均《饼说》中的原料集中出现在甘肃的古代,说明当时的甘肃是饼食的中心区域。”[8]魏晋时期,地处甘肃最西部的河西走廊地区的饮食礼仪已经与中原地区相差无几。

陇菜菜系是在不同地域和民族饮食文化融合渗透基础上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特征。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旧大陆三大洲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世界文化大运河”。甘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丝路古道在甘肃东西绵延1 600多千米,占其全程总长度的1/5,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这里的饮食文化也不断地吸收着众多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和安息派遣使者来汉,输入了胡萝卜、胡瓜、胡桃、西瓜葡萄菠菜香菜等众多蔬菜水果品种,既丰富了烹饪原科,也促进了甘肃和西方烹饪技术的交流。之后大量动植物品种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和西亚输入中国,许多现在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作物的品种实际上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胡瓜、胡桃、胡姜、胡麻、胡萝卜等以“胡”命名的物产充分证明了这点。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进一步通过甘肃传入,使得甘肃的素菜有所发展。隋唐时期,甘肃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烹饪原料越来越丰富,饮具、食器、炊具等相当齐全,主食增加了由西方传入的胡饼(烧饼)、京果、麻圆、空心果等。隋炀帝西巡到武威,把中原的烹饪技术带到河西。玄奘法师西行求经,把长安素食和国外的素菜传给甘肃。宋元时代,来甘肃的俄、波、奥等国商人对甘肃饮食业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和烹调技术产生了影响,元兵攻夏时重兵驻守甘肃,蒙古族的烹饪技术传到甘肃。明清时代,兰州是西北重镇。明朝肃靖王朱真淤住藩兰州,非常讲究筵席菜肴,促进了甘肃菜的发展。清朝康熙帝亲征宁夏和皇十四子胤湮西征西宁时重兵驻扎甘肃,满族和中原烹饪技术进一步传入甘肃,加之陕甘总督府设在兰州,使有些宫廷菜和官府菜传到兰州。袁枚的烹饪理论传入甘肃后使陇菜在厨房分工、选用原料及切配、调味、火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量支边人员来到甘肃,使甘肃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样。(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