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中文化研究:灵活多样的句式与丰富韵律

陇中文化研究:灵活多样的句式与丰富韵律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陇中小曲唱词的语句结构形式随着唱腔曲调的不同而变化,有的一调两句,有的一调四句,也有的一调三句、五句。这种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既方便了民间艺人的艺术创作,又不束缚演唱者的自由发挥,更有利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使唱词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有机统一与完美结合。随着演唱角色的更替、人物情感的变化而押以不同的韵,将剧情的发展与韵律的变化有机统一起来。这种一调多韵的形式往往跟唱词的表意层次有密切关系。

陇中文化研究:灵活多样的句式与丰富韵律

一般来说陇中小曲唱词的语句结构形式随着唱腔曲调的不同而变化,有的一调两句,有的一调四句,也有的一调三句、五句。唱词的字数也多少不一,既有如近体诗的七言、五言,也有如词的长短句,还有颇似先秦《诗经》的四言(如“慢述调”)。陇中小曲的唱词不同于秦腔“七字句”“十字句”的“诗”化韵语板腔体句式结构,而是按曲填词的长短句韵文。唱词大多采用五字至十字句,也有十几个字的,但以五字句和七、八字句见多,部分唱词可增一字或减一字,也不影响其艺术效果。这种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既方便了民间艺人的艺术创作,又不束缚演唱者的自由发挥,更有利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使唱词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有机统一与完美结合。例如:

“岗调”两句,每句八字:

昨日领了婆娘的话,大街市卖布换棉花

卖了布就去把宝押,上场输光白没办法。

“软越调”三句,前两句五字,后一句七字:

奴名四姐娃,织布又纺纱,为的度日养活家。

“软五更”四句,前两句五字,第三句九字(或八字),末句八字:

家中坐等他,等他转回家;盼他卖布换来新棉花,

把油盐酱醋都买下。

他若要耍钱,好言来劝他;他若执意把单双押,

奴只有悬梁染黄沙。

(选自《张连卖布》)

相思调”五句,前四句五字,末句十四字:

于郎莫生气,听我说来历:

咱们结夫妻,明媒正娶的;

为妻有错你就说仔细,我的于郎呀!

为妻做错事,隔家邻居知,

好事传不出,坏事传千里,

既做下丢脸事瞒不住,我的于郎呀!

新婚你离去,贩马做生意;

说是正月去,八月回家里;(www.xing528.com)

你一去三载没回家里,我的于郎呀!

(选自《周文送女》)

陇中小曲的唱词与其他戏曲语言一样都是合辙入韵的,通过押韵这种表现形式使唱词朗朗上口,宜唱宜咏,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增强了小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陇中小曲是按照当地方言读音押韵的,其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曲中调变韵不变,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如《蓝桥担水》一曲十五调约八十句唱词,每句都押阳声韵“ɑn”韵,节奏明快,韵律鲜明,结构紧凑,有一气呵成之感。《冯爷娶小》(又名《阴功传》《营功传》)也采用了一韵到底的押韵(每句都押“ɑn”韵)形式。

一曲中一调一韵,调变韵变。如《钉缸》中唱“岗调”押“ɑng”韵;转唱“越调”“单背宫”变“ɑn”韵;又转唱“岗调”押“in(ing),en”韵等。随着演唱角色的更替、人物情感的变化而押以不同的韵,将剧情的发展与韵律的变化有机统一起来。

一调多韵。如《苟勤上寿》“板歌子”调首四句押“ɑn”韵;次四句押“ɑng”韵;九、十句押“eng”韵;末二句押“ɑ”韵。这种一调多韵的形式往往跟唱词的表意层次有密切关系。

陇中小曲的唱词基本上是句句押韵,像《送瘟神》等采用隔句押韵的情况极为罕见。陇中小曲的唱词除合辙入韵外,还粗讲平仄,使语言更富于抑扬顿挫之美感。

另外,陇中小曲的唱词受当地流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秦腔的影响较大,部分小曲就是民间艺人根据秦腔剧本改编而成的,如《十里亭》(取材于《西厢记》)《花亭相会》《卖水》等,唱词显得含蓄蕴藉,精工典雅。这种语言上的借鉴与渗透,使得陇中小曲艺术更加光彩夺目、绚丽迷人,也更富有艺术生命力。如《十里亭》中的一段对唱:

(红 娘)送亲人送到十里亭,十里相送表寸心。

崔莺莺)拉住亲人泪泉涌,

张君瑞)张生两眼泪盈盈。

(红 娘)她二人抱头珠泪倾,红娘看了也伤心;

     劝小姐莫要珠泪涌,快送张生赴京城。

(崔莺莺)到京城若是能考中,莫要忘记崔莺莺;

     假若到京考不中,速来探望崔莺莺。

(张君瑞)小姐不必细叮咛,知心的话儿记在心;

     辞别了小姐跨金蹬,扬鞭打马奔前程。

这段改编的唱词既朴实通俗,又真切感人,还不失典雅,不但将剧情推向高潮,也把人物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如见其人、如会其心、如临其境。

受创作者或演唱者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的限制,在陇中小曲中也存在不少供人们逗笑取乐的隐晦俗气、低级趣味的语言,但这并不代表其语言艺术的主流,更无损于陇中小曲鲜活的语言风采及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在继承和弘扬陇中小曲艺术的过程中,应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让陇中小曲艺术朝着纯洁健康、积极雅致、多彩多元的方向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有价值的精神食粮,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