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中文化研究:晚年家居与讲学兰山书院

陇中文化研究:晚年家居与讲学兰山书院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4]乾隆四十六年,吴镇在前往兰州时,与杨芳灿相识,两人定忘年交。乾隆五十一年,在主讲兰山书院的第二个年头,吴镇闲暇之余,整理自己的诗文集。乾隆五十三年,吴镇与乾嘉诗坛领袖袁枚相知。乾隆五十四年,六十九岁的吴镇诗作渐少,但精神颇佳。乾隆五十六年二月,吴镇编成《松花庵文稿次编》,王曾翼为之作序。嘉庆二年正月十二日,吴镇病重,召集儿子于床前,总结一生,并交代请好友杨芳灿撰写墓志。

陇中文化研究:晚年家居与讲学兰山书院

归居临洮的吴镇,重结洮阳诗社,经常与乡友饮酒谈诗,遇春秋佳日,则四处游山玩水,自得其乐。“归田后,看花饮酒,益得享林泉之乐。每春秋佳日,与故人遨游山水,苍颜虬髯,角巾野服,天怀开朗,举止真率。人亦忘其曾典大郡也。”[54]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吴镇在前往兰州时,与杨芳灿相识,两人定忘年交。杨芳灿《胡静庵诗文集序》:“厓余自辛丑岁,识吴松先生于兰山,定忘年交,每过从,必论诗。”[55]吴镇诸多诗文集也均由杨芳灿编选评点。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寄籍山西的皋兰诗人王光晟回到兰州,慕名来访,请吴镇为其点定诗稿,并奉吴镇为师。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部选南郑训导的河州友人杜采在回民起义的战乱中遇难,吴镇作《殉难训导杜凤山碑》一文悼念。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甘肃伏羌县发生了回民田五等起义,吴镇友人杨芳灿时为伏羌知县,曾带领军民与起义军作战,后杨芳灿因此受到朝廷嘉奖,入京朝觐,吴镇有诗相送。

在乡居临洮四年之后,乾隆五十年(1785年)在王曾翼的推荐下,已经六十五岁的吴镇被陕甘总督福康安聘为兰山书院山长,开始了八年的任教生涯。在兰山书院,吴镇教育士子,以实学为重,学生多成才,较为著名的有进士秦维岳、周泰元、郭楷,举人李苞、李华春等人。“其教人也,务崇实学,士多成立。如鹾使秦觐东维岳、主政周得初泰元、刺史李元方苞、进士郭仲仪楷,其犹著者也。”[56]任教兰山书院期间,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吴镇醉心于文学活动,结识各地作家,评诗论文。在他的带动之下,关陇作家群走向创作高峰时期,关陇文学也迎来了又一次繁盛。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主讲兰山书院的第二个年头,吴镇闲暇之余,整理自己的诗文集。三月,辑成《松花庵杂稿》。六月,杨芳灿帮忙选评的《松花庵逸草》成书。七月,又辑成《松花庵诗余》,杨芳灿为作《松花庵诗余》跋。秋天,辑成《松花庵文稿》,杨芳灿为之作序。吴镇也积极为好友诗集作序。在湖南沅州知府任上认识的姚颐于乾隆五十一年任甘肃观察使,两人时常来往,吴镇为其诗集作序。好友王曾翼随福康安视察新疆,集入甘以来诗歌为《吟鞭胜稿》,吴镇为之作序。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吴镇与乾嘉诗坛领袖袁枚相知。该年春天,吴镇的学生王光晟赴江宁任典史,到江宁后拜访袁枚,获袁枚赏识。经王光晟介绍,袁枚得读吴镇诗作,评价颇高,并采诗数十首入《随园诗话》。冬天,好友姚颐去世,吴镇非常悲痛,写了《代祭姚雪门观察文》,又写诗《挽姚雪门先生》,把姚颐的去世喻为失去左右手。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十九岁的吴镇诗作渐少,但精神颇佳。在时任甘肃观察使周眉亭的支持下,由丁珠参与校订的《风骚补编》得以刊刻。四月,辑成《松花庵律古续稿》,吴镇自为序言。冬天,收到学生王光晟寄来的袁枚《随园诗话》,知道自己诗作被收入袁枚《随园诗话》中,吴镇心情非常激动,第二年春天致信袁枚,感谢袁枚采其诗入《随园诗话》,并向袁枚推荐乡先贤张晋、张谦及许珌的诗歌,正式与袁枚交往。三月中旬,吴镇把在兰山书院讲学期间的诗编成《兰山诗草》,杨芳灿从灵州来兰州,为其作诗序。吴镇对学生的培养在此年也取得很大成绩,皋兰学生秦维岳进士及第。(www.xing528.com)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二月,吴镇编成《松花庵文稿次编》,王曾翼为之作序。三月,吴镇接到袁枚信件并作《答袁简斋先生书》回信一封,兼作和袁枚《除夕告存诗》十首。五月,张翙为吴镇《律古续稿》作序。吴镇为杨芳灿文稿作序,杨芳灿亦为吴镇诗集作序。夏天,吴镇患脚气欲回到临洮,在新任陕甘总督勒保的恳切挽留下留任兰山书院院长。冬天,福康安征卫藏,杨芳灿二弟杨揆作为幕僚同行,吴镇赋诗《送杨荔裳中书揆从军》一首送别。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学生刘壬的介绍下,著名乾嘉史学家王鸣盛读到吴镇的诗集,大为惊叹,写信给吴镇。吴镇在一月份收到王鸣盛的书信,遂即回信,两人交往,吴镇同时请王鸣盛为自己的诗集作序。冬天,袁枚和王鸣盛这两位乾嘉时期著名作家都为吴镇诗集作序。第二年秋天,七十三岁的吴镇得风痹疾,辞归临洮养病。“逮至癸丑秋,脚气复作,兼患风痰,遂归里调养。”[57]吴镇任兰山书院院长达八年,教授门生无数,成就颇高者,不下数十人。“在院八年,教人各因其材,初不拘一格,故诸生成就最多。如编修秦君维岳、进士郭君楷、主政周君泰元辈,不下数十人,俱以文艺蜚声坛苑,皆府君提倡之力也。”[58]

吴镇在家养病期间,仍然从事创作。乾隆六十年(1795年),还曾不远万里,去江南两次拜访袁枚于随园。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十二日,吴镇病重,召集儿子于床前,总结一生,并交代请好友杨芳灿撰写墓志。“府君易箦前一日,呼(不孝)等于卧榻前,诏之曰:‘吾生平居官立身,虽无瑰意琦行,而仁恕二字,未敢顷刻或忘。今全受全归,从先人于地下,幸矣。’又云:‘一生无他嗜好,惟诗古文辞,结习所存,自少壮以至笃老,矻矻穷年不自知,其至犹未也。悬车以来,知交落落,惟灵州牧蓉裳杨公为文字至契,所有著撰,皆共商榷。吾殁,若求墓志,非斯人不可。’”[59]正月十三日,吴镇病卒,一代文杰撒手西去,享年七十七岁,门人私谥“文惠”先生。同年,与吴镇有知音之交的袁枚和王鸣盛,也一并去世。嘉庆二年,实为乾嘉文坛的不幸之年。三月初八,吴镇葬于北郊五里铺祖坟。好友杨芳灿代作《行略》,撰《神道碑铭》,学生李华春撰写《传略》,对吴镇一生行迹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杨芳灿作《松厓先生像赞》:“苍苍松古,落落霞高。不修威仪,神骨自超。晚辞簪级,独解天韬。葄枕坟典,抗希风骚。孤鹤盘空,长鲸喷涛。出入百家,郁为诗豪。成风斫郢,忘机观濠。千秋哲匠,我思临洮。”[60]把吴镇誉为“诗豪”和“千秋哲匠”,评价颇高。吴镇的生平事迹入《清史列传·文苑传》。

对吴镇一生的性情与爱好以及文学和书法等方面的成就,杨芳灿的总结最为恰当:“府君仁孝性成,虽年逾古稀,每忆及先大父母,辄追慕嘘唏如孩提。然历宦一十八年,从未增置田宅,惟以赈贫济困,为生平大欲所存。故虽晚主兰山,每岁暮还家,必出修脯所余,以赡亲友之穷乏者,甚至解衣推食,必周之而心始安。与人交,和平乐易,不施戟级,脱略苛礼,人谓有渊明、东坡之风范云。性嗜读书,家藏万卷,皆手加丹黄。……府君居心谨厚,于文字中,从不喜苛论古今人,尤爱表彰前贤遗集,如安定令许铁堂诗,丹徒令张戒庵兄弟诗,皆手为订定,镌以行世,其抄辑而藏弆者,尚有十余家。盖乐善不倦,天性然也。其以右学倡导后进也,剀切详明,故陇右骚坛,日启一时。海内耆硕,如袁简斋、王西沚、姚雪门诸公,皆订千秋诗文之契。”[61]

综观吴镇一生,年少成才,但举业不顺;仕途坎坷,五十二岁才担任知县;虽然在七年时间内由知县升至知府,但在知府任上又很快罢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顺的人生却造就了一位关陇著名诗人。吴镇喜欢文学创作,求学期间开始刊刻自己的诗集,担任教职期间,常与朋友学生集会赋诗。在担任地方官期间,忙于政务,诗作有所减少,罢官回乡后,主讲兰山书院,一边授徒,一边以文坛领袖的身份组织文学活动,推动关陇文学走向繁荣,对关陇文学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