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晋新兴县治地望考探察-陇中文化研

汉晋新兴县治地望考探察-陇中文化研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何钰本文通过对《水经注》所载“漳川”“新兴川”流域地理环境的探讨,认为东汉、西晋时期新兴县的治所,在今漳县新寺乡所驻地。据《水经注》载,新兴县治在“新兴川水”南面。笔者依《水经注》关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的记述,参照现今地图所标示的陇西、漳县、武山境内的河流、地名并结合本人以往进行文物普查时的考古调查,按图索骥,窃以为汉、晋新兴县的地理位置应在今漳县新寺乡驻地,原因如下。

汉晋新兴县治地望考探察-陇中文化研

何 钰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水经注》所载“漳川”“新兴川”流域地理环境的探讨,认为东汉、西晋时期新兴县的治所,在今漳县新寺乡所驻地。

【关键词】新兴县;治地;探索

笔者曾在参与《定西地区志》的编写时,因统修“大事记”与“建置”等编的需要,注意到有关漳县设、撤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新寺乡的历史

东汉章帝建初二年(77年)析襄武县(治今陇西)地置漳县,属陇西郡辖。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18年)从汉阳郡(治翼县,今甘谷)析置南安郡(豲治道,治今陇西东境)豲,辖道、中陶、新兴三县。晋武帝始泰五年(269年),从原雍州所辖的陇右五郡及原凉州所辖的金城郡、梁州所辖的阴平郡划出部分辖地新置秦州(治翼县)。秦州辖陇西国、南安、天水等七郡(国),南安郡仍辖新兴县,即如《晋书·地理志》(上)所载:“豲秦州南安郡,统三县:道、新兴、中陶。”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废辖于陇西国的鄣县。

据《水经注》载,新兴县治在“新兴川水”南面。《水经注》卷十七“渭水上”曰:“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东北过襄武县北……,径襄武县东北,荆头川水入焉……渭豲水又东南,经道县故城西……渭水又径城南,得粟水,水出西南安都谷,东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新兴川水出西南鸟鼠山,二源合舍。东北流与彰川合,水出西南溪下,东北至彰县南,本属故道侯尉治,后汉县之……万年川水出南山,东北流注之。又东北注新兴川。又东北径新兴县北,《晋书·地道记》:南安之属县也。其水又东北与南川水合,水出西南山下,东北合北水,又东北注于渭水。渭水又东径武城县西,武城川水入焉。津源所导,出鹿部西山,两源合注,东北流径鹿部南,亦谓之鹿部水。又东北,昌丘水出西南丘下,东北注武城水,乱流东北注渭水。渭水又东入武阳川。又有关城川水出南、安城谷水出北,两川参差注渭水。渭水又东,径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三川统一,东北流注于渭水,有落门聚。”

清人杨守敬纂疏的《水经注疏》中认为,后汉置的新兴县“在今宁远县(今武山)西南”。2003年版《天水市志》(上卷)第一编“建置沿革”载:新兴县在“今武山鸳鸯乡渭河南岸”,中陶县在“今武山鸳鸯乡渭河北岸”。同书第三编“县区概况”、第六章“武山县”有相同的记载。韩世英纂民国23年(1934年)版《漳县志》及2005年版《漳县志》均对“新兴县”失载。

笔者认为,杨守敬仅指出“新兴县”的大概方位,而《天水市志》虽表述了“新兴县”的具体位置,但其说似有误,因为汉灵帝时绝对不会将两个县设在仅仅一河之隔的相对面。笔者依《水经注》关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的记述,参照现今地图所标示的陇西、漳县、武山境内的河流、地名并结合本人以往进行文物普查时的考古调查,按图索骥,窃以为汉、晋新兴县的地理位置应在今漳县新寺乡驻地,原因如下。

渭河发源于今渭源县(汉首阳县),流入陇西县境内(豲汉襄武及道县西部)时,《水经注》所载由南面注入渭河的“荆头川水”即今菜子河,清《陇西县志》称之为“南河,水出荆谷”。《水经注》所载“出西南安都谷”的“粟水”即今由昌谷流出的大南沟,其与菜子河汇合后,于陇西城西南面注入渭河。

渭河继续东流入武山县境内(豲汉道县东部)汇入向东北流的“新兴川水”与“漳川”的合流,《水经注》所载“新兴川水”与“新乡县”名相似,即今漳县龙川河,“漳川”即今漳河。龙川河(即“新兴川水”)源于岷县蒲麻乡华林沟,流经漳县石川、四族、新寺三乡,在新寺晋家坪与榜沙河汇合后流入武山县境内,榜沙河即《水经注》所载的与“新兴川水”“二川合舍”的其中一“川”,又称为“南川水”。还有一条“东北流”注入“新兴川水”的“万年川水”,即今岷县的蒲麻河。(www.xing528.com)

关于“漳川”(即今漳河),明《岷州卫志·山河》名之为“遮阳水”,其源于漳、岷二县交界的木寨岭,即《水经注》所谓“西南溪下”,宋以后名氆氇岭,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漳县大草滩、殪虎桥、三岔、盐井、城关五乡镇,出孙家峡入武山县境,在武山县高楼乡(刘家川)丁家门与龙川河汇合后于武山县鸳鸯镇注入渭河。

《水经注》所载的“新兴川水”是在纳入“万年川水”并“东北流”一段地域后,再经“新兴县北”,然后纳入由“西南山下”流出的“南川水”(即今漳县榜沙河)及从北面流出的“北水”后,再向东北流“注渭水”的。“渭水”在经过“武城县”(今武山)西,纳入“武城川水”(即今武山滩歌山丹河)后再东入“武阳川”,“武阳川”即渭河流经武山县城区北的一段。“渭水”在纳入南来的“关城川水”和北来的“安城谷水”(即今武山何家沟)后,经过“落门聚”,“关城川水”似与“三府谷水”同为一河。“落门聚”即今武山县洛门镇。

渭河在流经今武山县洛门镇时,汇入由西南流向东北的西河、马坞河,即是《水经注》所载的“三府谷水”,“三川统一,东北流注于渭水,有洛门聚”。

从“新兴川水”(今龙川河)与其支流“万年川水(今蒲麻河)”的汇合地域及其与“漳川(今漳河)”汇合后又“东北流注于渭水”,还有“新兴川水”“又东径新兴县北”的地理位置分析来看,《晋书·地理志》及《水经注》所载的“新兴县”治地望就是今漳县的新寺,而并非是“今武山鸳鸯乡渭河南岸”。

新寺是漳县的大集镇,文化积淀深厚,晋家坪一带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桥头村台子上一带有多处汉代墓葬,近世以来为人文荟萃之地。清代贡生成大猷著有《逸园诗草》,草创《武阳志》的岁贡生杨学震作有《龙川八景》诗赞美家乡。值得一提的是今新寺的“新”字与汉代新兴县的“新”字不谋而合。关于新寺的得名,据韩世英纂《漳县志·建置》记述,是为明代嘉靖七年四月八日“设集之初,适华法寺成,故名新寺镇”。关于这个“新”字的继承,无论是否是历史的巧合,都给人以研究的启迪和历史的遐想。

以上拙见,能否成立,就教于方家。

【注释】

[1]作者简介:何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博专业副研究员,定西市文史研究会顾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