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坟易》代表了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不同时期的易卦数理思想和意识形态。尽管《连山易》“天地定位”的河图配卦模式也符合氏族对偶婚制下的男女婚嫁的社会状况,但是,随着人们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等现象和规律,人们发现宇宙间的四季变化规律,并不像《连山易》那样的规整,而总是有一个偏差值存在。当然,原始人是不会真正懂得地球公转与赤道黄道的关系,但这种现象的发现为《归藏易》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归藏易》的排列次序标志着以农业采集和刀耕火种为代表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农业生产让人们对平原大地的依赖开始胜过了山梁龙脊。二元结构的氏族对偶婚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故以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为核心的《归藏易》把女性的地位再次推到自然法理的高度。
图3 归藏易
《归藏》以坤为首。《归藏》以五行八气作为八卦,反映了神农氏发明农业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思想。《归藏》用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八象说明季节的变化和生物的发生、发展与衰亡。“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恒之。艮以止之,兑以说(悦)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21]《周易·说卦》的这个理论,其实质是来源于《归藏》,其“易理”根据,就是“生、动、长、育、止、杀、归、藏”的循环体系,这是建立在《洛书》数理基础上的后天八卦的基本理论思想。但是,由以“河图”数理为基础建立的伏羲《连山易》转变成以“洛书”数理逻辑为基础的《归藏易》,不仅仅是一次学术思想的转型,更伴随着巨大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婚配体系的变革。《归藏》为《气坟》,其八封方位不同于《连山》,《归藏》把天、地、木、风、火、水、山、金八气归入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八象,而八卦的排列方位不再遵循“天地定位”的河图模式,而是以循环往复的环形排列,把《连山易》做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故代表天的“归”卦由正南变到西北,其对应卦方位不再是相对的,而是相邻的,即:“天气归”在西北,“地气藏”在正北,代表冬气;“木气生”在东北,“风气动”在正东,代表春气;“火气长”在东南,“水气育”在正南,代表夏气;“山气止”在西南,“金气杀”在正西,代表秋气。推究其本质,神农氏的《归藏易》是对伏羲卦“天地定位”体系的一次历法修正,人们根据观察,依照新制定的“历法”,发现的“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天人合一”的《归藏易》的方位排序。
《归藏易》系神农氏作,反映了在社会生活中,女性走出了家门,积极参与到了社会生产之中。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22]这位尝百草的圣人,至少有三个女儿留名后世。我们考察她们的生命历程,发现此时的女性已经摆脱了“女不落夫家”的魔咒,开始走出家门自由择婿。《山海经·北山经》载:“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23]《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他的另一女说:“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24]通过“服之媚于人”可以看出,女尸完全有了情感方面的主动。神农的另外一个女儿,叫女桑,据《中山经·中次十一经》记载:“又东五十五里,曰宣山。沦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视水,其中多蛟。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其叶大尺余,赤理黄华青柎,名曰帝女之桑。”[25]又据《列仙传》记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这些女性的经历,都是让人痛心的:女娃东游东海溺死不归,瑶姬“化为瑶草”,女桑也随赤松子“得仙俱去”,她们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到一些上古婚育生活的信息。(www.xing528.com)
一是女性在部落的地位十分显赫。神农时期,女性在部落里全面完整的掌握着社会生活的局面,他们与农业生产有关。女娃衔草木以填东海,女尸化瑶草,女桑在桑树上火化登仙。女娃应为女娲(蛙)之误,秦安大地湾彩陶、临洮马家窑彩陶上所描绘“蛙龟合一”和“蛙人合一”的蛙人纹图案告诉我们,被称为女娃的神农的女儿,具有通灵的图腾地位。“马家窑彩陶画为我们提供了龙起源于蛙的有力证据,向人们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龙文化是从蛙文化开始并不断升华的发展史。”[26]女尸就是巫,就是尸祝,她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能够与神通灵,或者直接是代替神灵、传达神的意志的人。女桑掌管着农桑,她在桑树上“火化登天”,其实只是一件很蹊跷的事:“帝女”为了追求爱情,是否为以死殉情了呢?无论如何,这三个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是他们都走出了家门,成为走出部落的“自由人”。根据上古氏族婚的特征,女性不应当远游(嫁)至东海的。炎帝部落在姜水(今宝鸡附近),而他的女儿却远游东海,说明炎帝的女儿已经走出氏族自由婚嫁了。炎帝的另一个女儿瑶姬,更有巫山神女的佳话,我们从“服之媚于人”可以看出,这位多情少女,已经在寻求自己的爱情了。当然,女桑比他的两个姐姐更加大胆,从“炎帝少女追之”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母系氏族时代婚育观念已经被冲破,女性不再满足于“长男配长女”的模式婚姻,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是她们有对爱的追求,但都有着悲惨的结局。按理说,如此显赫的三个实权派公主,不应当以悲剧结束自己的人生,但是,她们或化为鸟、或化为石,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生命。而女桑在宣山的桑树上火化登仙的故事,更告诉我们这个美丽的公主,最后是被执“火刑”而死。《归藏易·性》(生内止外)之《传》曰:“生止性:圣人以随民心顺民性。”神农氏《归藏易》提倡“民为邦本”的理念,我们从他的三个女儿身上可看出,在婚育方面他也是“随民心顺民性”,女性不再待在自己的部落里,而是大胆地走出部落,这为后世的男婚女嫁开了先河。但是,“这种对偶制家庭,本身还很脆弱,还很不稳定,不能使人需要有或者只是愿意有自己的家户经济,因此,它根本没有使早期传下来的共产制家户经济解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