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隆
想起老县城的那些事,总有一种按奈不住的冲动,想把那些市井琐事写下来,而一旦提起笔,眼光落在笔上,又不禁使我想起了50年代在老南门修(信丰方言叫“整”)钢笔电筒的黄际昌师傅。
修钢笔电筒,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职业。在那个从新中国成立以前脱胎进入新中国的年代里,人们求学读书,买卖交易,所使用的笔,从狼毫毛笔开始进入用钢笔的全新年代,钢笔开始普及。那时的钢笔,有笔身、笔帽,笔身包括笔筒、笔尖、笔胆,依托笔尖还有一电木的笔芯,与笔尖契合在一起,由笔胆中的蓝墨水从笔芯的一通道渗透至笔尖,书写流利流畅,因此又叫自来水钢笔。钢笔使用久了,要经常拆下来清洗;笔胆的胶水老化,缺少弹性,要换胆;笔尖钝了,开叉,或是跌在地上弄坏了,要换笔尖。黄际昌师傅就是从事这门职业—修钢笔。
一般说来,笔帽上有钢笔的招牌,像新华、金星,是国产钢笔,价格适中,民众普遍使用。比较贵重的笔叫金笔,分白金和黄金两种,大概是笔尖上有那么一点“金”。派克笔是外国名贵笔,享有盛誉,身价自然不同凡响,但在信丰很少见。据说当年在朝鲜战场,某志愿军随军记者曾用一支缴获的美国派克金笔,用报告文学形式,详细记录了美军败绩,颇有讽刺意味。
当年黄际昌就住在老南门九里池,原嘉定镇粮管所隔壁。他可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全城唯一的小学—嘉定小学就在南门学前,上学放学时,学生们都要从他家门口经过,方便了需修钢笔的小学生,更何况,在那个年代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黄际昌修钢笔电筒是全信丰城唯一一家修钢笔电筒的维修店。他店里有各式各样的配件,修理技术快捷娴熟,服务态度也好,经常门庭如市。
以前的手电筒是老式铁皮小号手电筒,被现在的人们戏称为唯一的“家电”,也是人们外出回家的必备随身物品,使用率非常高,就像现在人们随身携带的遮阳伞、坤包一样。(www.xing528.com)
那时候,信丰县城大街上有昏黄的路灯(也仅照明到午夜前),小巷和楼道还没有灯,有的路段、楼道里面真是黑啊。有了这种小巧轻便的小手电筒,就足够照亮脚下的路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把它放在枕头边,起个夜什么的,也非常方便。二毛钱一节的蓝色包装的电池,买两节装进去,差不多能用一两个月。所以,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备有手电筒。
手电筒使用久了或保管不善,也容易坏。黄际昌修手电筒除擦拭锈迹、更换零件之外,还可以应顾客要求,用电线直接接通电路,既省钱又省事。细心的服务引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现在“摸黑路”也没有了,楼道灯也装上了,就算是起夜习惯用手电的人,也都用上了不容易坏、更加方便的充电手电。有了手机以后,手电筒用的都不是特别多了,都用手机照明了。曾经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照明工具—手电筒,逐渐消失在时光的尘埃中。
五十年代末,黄际昌因会小五金修理而招进信丰百货商场,后在商业系统退休。
钢笔、手电筒这些曾经附着我们寻常人生情感的老物件,使那一段往昔渐渐清晰,慢慢温暖。这些老物件,跟人久了,年代远了,就沾染了人的灵气。现在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这些老物件就成了我们幸福生活的见证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