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前
先生娘是我奶奶。
在安西,若是20世纪50到80年代出生的,至少有一半与先生娘有关,要么是她接生,要么是她做的产前检查。所以她无论到哪个村(那时叫大队),那些已为人父母的都会亲切叫她“先生娘”。
先生娘这个称呼实际上是因为我爷爷,爷爷原本是于都人,早年在红军队伍里做过军医,也曾经为扩大红军队伍努力过,但是不知何故,后来到了安西。他是安西用西医治病最早的医生,新中国成立后在公社医院(后来在联合诊所)任职,人皆尊其为“先生”,因此叫奶奶为“先生娘”就是很自然的了。
在那个年代,奶奶的助产术在安西闻名遐迩,其实,周边与安西交界的坪石、古坡、虎山等地认识并找她接生、做产前检查的人也不少。早先国家提倡“人多力量大”,农民们的观念自然是“多子多福”,所以一对父母生三五个孩子是常态,六七个也不足为奇,我有一个同学,家有兄弟十人,为国家贡献不小。在这个时期,奶奶为了迎接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她都不辞辛劳,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民来家喊接生,她都毅然前往,那时我还小,但经常半夜里被喊“先生娘,先生娘”的敲门声惊醒,有时,奶奶出门后四五天都不回家,因为她到一户人家接生时,其他生孩子的家属来家请她,知道她去了别的地方接生,就直接去那找她,如此接二连三。从70年代末开始,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日益严格,大街小巷、村头屋尾,都会涂上一些威慑性的落实计划生育的口号标语,对超生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这时期奶奶出门接生虽有减少,但在家为产妇做产前检查却多了,每逢赶集的日子(我记得是农历逢二、五、八)来家做检查的产妇都很多。其实我很纳闷为什么她们不到乡(公社)医院去做产检,后来奶奶说,产妇来家里检查是除了想知道胎位正常与否之外,更想知道所怀的是男还是女。因为奶奶有一手绝活,她只要搭一下产妇左右手的脉,便知孕妇所怀的是男还是女。在计划生育的特殊时期,用这种方式鉴别男女无疑非常重要。但奶奶通常在检查完之后只是告诉孕妇一些应该注意的事项,若被问到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她只是笑而不语,她知道,国家的政策是不可违背的,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生命的孕育都是神圣的,无论男女都有生存的权力。(www.xing528.com)
奶奶有次出门接生的事,我印象极为深刻。那是个隆冬,下过雪,半夜里奶奶被阵阵急促的“先生娘”的喊声叫醒,知道是喊接生的,便毫不犹豫挎上专用的白布接生专用挎包出了门,没想到,产妇难产,结果第一天奶奶没回家,第二天也没回,第三天没消息,那时没有任何远程联系的通信设备,家里急了出去寻找,到产妇家一问是去县医院了。第四天奶奶回到家,一脸的疲惫和困倦,说好在陪送产妇到县医院,谢天谢地,新生儿和产妇安全了。说完转身就躺到床上睡着了。
奶奶不识字,但慈爱通达,对我的人生影响甚大。孩提时看到远乡近邻对奶奶极为尊重,“先生娘”这个称呼本身就给人亲切之感。在我的记忆中,奶奶从未责备过我,更不用说打骂。因为不识字,她为人接生按政策规定必须给人开具接生证是件麻烦事,爷爷在世时,这个任务是爷爷完成的,但1970年初爷爷去世后,这件事就落在了上小学没两年的我的头上。给人开证明,年月日好办,但事主说给孩子取什么名字,父母叫什么名字,家庭住址等问题就让我犯难了,因为很多字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是空白的,而且当时农村大多数人也没有多少文化,基本上用土话给孩子起名,说普通话还被人笑话,这更增加了我填写接生证的困难。奶奶看在眼里,便托人买了小字典,并让一位小学老师教我如何查,这算是能解决些许难题。前些年回安西老家,发现老屋的壁橱里尚存几本接生证存根,其中不少是我写的,错别字不少,不禁哑然失笑,我知道这是没字典之前写的。因为给人开接生证,奶奶告诉我许多知书达理的做人规矩,也许,这也是我后来好读书的缘起。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奶奶是迎接新生命来到人间的人,她最早触摸到胎儿的心跳,最先听到婴儿的啼哭。奶奶若还健在,当是百岁有余,人世间沧桑巨变,但她永远是“先生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