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廖宪:信丰县知县的赣州良吏

廖宪:信丰县知县的赣州良吏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廖宪是赣州府通判,隆庆三年五月,“以郡别驾署理信丰知县事”。但廖宪在信丰丝毫没有“临时”算计,而是真抓实干。在进一步分析了信丰本地客家人与流民之俗以后,廖宪认为本地人有五个方面不如流入族群:勤不若,俭不若,算计不若,智识不若,筋力不若。廖宪在信丰的另一德政是修编县志。光绪《江西通志》艺文志:“《信丰县志》隆庆四年知县廖宪修。”

廖宪:信丰县知县的赣州良吏

廖宪,字盘峰,岁贡,福建大田县人,与本县田一俊(号钟峰)、郭奇逢(号鹤峰)合称“闽中田阳三峰才子”,他们才情过人,以文章气节相砥砺。

廖宪是赣州府通判(习称“别驾”),隆庆三年五月,“以郡别驾署理信丰知县事”。相当于现今的赣州市副市长兼信丰县长,属于一种“低职高配”的临时、过渡性安排。

但廖宪在信丰丝毫没有“临时”算计,而是真抓实干。他的政风有点与众不同,是位善于调查研究的主。他足遍乡野,察访村民,发现大量的闽粤无籍流民蔓衍信丰。这些流民屯居山林,开荒种地,其所得“为乡人所有者殆四分之一”。根据明朝政制,田赋徭役由当地在籍居民分摊,换句话说,未入籍者无田赋徭役之虑,以致信丰出现“田归异郡,役累土著”的怪现象。而且这些携家带口的流民甚至举族迁入,大有“其植根也深而流蔓也远”之势。

在进一步分析了信丰本地客家人与流民之俗以后,廖宪认为本地人有五个方面不如流入族群:勤不若,俭不若,算计不若,智识不若,筋力不若。他认为“夫木腐而虫生,器虚而水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信丰人的恶俗惰习,大力倡导“士勤于学则功业建,农勤于耕则仓廪实”的社会风尚。为此,他在信丰写下了倡良俗戒陋习的名篇《警俗论》而载入古代《信丰县志》。

廖宪在信丰的另一德政是修编县志。光绪《江西通志》艺文志:“《信丰县志》隆庆四年知县廖宪修。”(www.xing528.com)

廖宪到职信丰的第二年,邀请信丰名绅张渊、邓卓、俞琳等人议及信丰县志一事,得知嘉靖丁酉(1537年)曾纂修县志(知县徐銮修,俞雍纂),历时一年稿成,未及付梓,徐銮调任,仅存志稿。廖宪“索稿阅之,以为山川、风俗、官司、科目、贡赋、土物之类粗备可传,第须续丁酋之后事。”(俞琳:《邑志跋》)于是,廖宪聘请张渊为总裁,邓卓校订,俞琳考订,数易其稿编成隆庆版《信丰县志》,并募匠梓刻之,遂以成事。时在隆庆四年六月。

显而易见,隆庆版县志,是嘉靖丁酉俞雍志稿之续修。嘉靖丁酉之前事,取之俞雍志稿,此后几十年的事,属增补。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隆庆版《信丰县志》,已佚久矣。但廖宪撰《信丰县志序》、张渊撰《信丰县志序》、俞琳撰《邑志跋》,俱载于乾隆十六年《信丰县志》卷十四·艺文志三,使我们可一窥隆庆志的成志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