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山人说,谢第藩很有钱,而他的第一桶金,是从放木排做木材生意开始的。
谢第藩13岁丧父,辍学跟舅舅放木排,在木排上做饭。有一次,他舅舅等人扎木排准备起运时,把一根弯杉木丢在岸边,说不好扎,不要它。谢第藩看到后,舍不得丢掉,便将这根弯杉木用绳拴在排尾,一同带走。木排从小江沿桃江而下,经信丰到赣州,入赣江,直达金陵(今南京)。撑排的伙计都上岸了,或联系买卖,或上街游玩,留谢第藩在排上煮饭。
此时,有几个衙役上排查看,发现了那根弯杉木,自语道:“这根杉木正合适!”原来皇宫做房子,正缺一根造型弯弯的大木头,并派衙役四处寻找,没想到在这里发现了。于是衙役高声发问:“这根杉木要多少钱?”正在捞饭的谢第藩无暇顾及,应了一句:“我要捞饭。”意思是说,我正捞饭呢,你们等一下。衙役误听为“我要一万”,随即交代谢第藩,这根杉木你不能卖了,我们需回去禀报以后再来买。不久,衙役回来对谢第藩说:“我们要这根杉木做皇宫用,你说一万就给一万。”谢第藩大吃一惊,连忙说:“啊呀!皇上要做皇宫用,这是我们子民的荣幸,这根杉木送给皇上,不要钱!”此事传到皇帝耳朵里,龙颜大悦,随即下旨,免去谢第藩木排的税赋,并赠送刻有“谢第藩”三个字的火印一枚,凡盖有此火印的木排,一律免税放行和交易。
事后,信丰、龙南、全南、定南等地的木排老板,见有机可乘,都私下仿制了“谢第藩”火印,盖在自家木排的每根木头上,以蒙骗官府,逃避税赋。而这一切,谢第藩本人却全然不知。
一次,一些老板和谢第藩同时放排,一溜几里长的木排长阵,浩浩荡荡,沿桃江河顺势而下。俗话说:“桃江十八滩,最险乌漾滩。”这乌漾滩水陡急弯浪大,一下子把那木排的一字长蛇阵全部冲散,满江满滩都是杉木,所有老板的木头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谢第藩高声说,我的木头上都打了“谢第藩”三个字的火印,可以辨认。结果木头打捞上来,都有火印,几乎全部是谢第藩的。其他老板都不敢吭气,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
谢第藩从放排起步,日积月累,成为清代信丰商界精英,进而捐官买爵,风光无限。(www.xing528.com)
秦汉以来,出现了各种碑碣,如纪事碑、纪念碑、颂德碑、寺庙建筑捐资碑、摩崖石刻等等,但是碑碣数量最多的是墓碑(神道碑)和墓志铭。在我们信丰,至今仍有不少墓碑和墓志铭存世。避开那些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古人称为“谀墓”)不说,这些碑碣记载有大量人文信息,可以补正史之不足,其内容常常为学者所引用。
本文所及的这方墓碑,透露了一个村庄(庵下)的起源,展示了谢第藩的财富人生,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清代信丰世象的丰富素材。
【附注】
信丰贩运木材到南京并非讹言。乾隆元年进士、信丰人黄世成在他的诗作“信丰风土”中说“鱼盐缘粤集,木筏向吴通”。“吴”即吴地,泛指江浙一带。明清时期,排运是县内的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分为竹排、木排。木竹排系商品自运,兼运其他物资。据1985年《南京史志》文载,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信丰木材已进入江南市场—南京上新河水市。清同治年间(1862-1874),信丰木材行帮与南昌、龙南二帮跃盖本市之霸。木竹排沿途放运,均捎运山货、柴炭等物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