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成果

生态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成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滨水区规划及开发囿于城市人工环境空间思维和手法,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城市河流的自然属性和自然风韵的内在要求,没有考虑到水滨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上的特殊性。在滨水区大量引入所谓“名花异木”的外地物种,影响了本地河岸植被群落的物种和结构稳定,甚至彻底排挤并最终毁灭水滨的原生乡土植被,导致整个水滨生态系统的崩溃。

生态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成果

由于滨水区规划及开发囿于城市人工环境空间思维和手法,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城市河流的自然属性和自然风韵的内在要求,没有考虑到水滨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上的特殊性。

(1)由于城市用水量的增加,造成水量减少和河道的消逝,一些掠夺性、破坏性的城市开发行为,使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滨水景观被任意的掩盖、挤占,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无处理排放、垃圾的堆集、水体污染等,使原来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一些城市以水体污染、用地紧张为由,将河道随意填埋或改成暗沟,使原来完整的城市水系成为“断肢残臂”。苏州城宋代有河道82km,现仅存35.28km,水乡风貌面临消逝的危险。

(2)自然生态功能的失调,最早出于防洪的功能要求,现代的工程实践中控制洪水的手段主要有对曲流的裁弯取直、加深河槽并用混凝土加固河岸筑坝、筑堰、改道等。这些活动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混凝土导致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功能变弱,从而将洪水的压力转移到下游;促使河岸的植被从水生向中生和旱生转变,以致相关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据统计,长江流域的洪水频率已经由每10年一次发展成为每10年四次,珠江流域的水灾频率也从10年一遇降至3年一遇。(www.xing528.com)

(3)在滨水区大量引入所谓“名花异木”的外地物种,影响了本地河岸植被群落的物种和结构稳定,甚至彻底排挤并最终毁灭水滨的原生乡土植被,导致整个水滨生态系统的崩溃

(4)一味追求形式美,或局限于工程要求,以简化的人工绿化代替河岸自然植被。表现在滨水区植物景观的配置和设计上:滨水绿化层次极其单调、大面积人工草皮覆盖了河堤、一排高大的行道树沿河排列,仅此而已。原本丰富多样的生境被破坏殆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