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实现增加水域面积,形成减缓径流、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城市的功能。水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从而提高城市自身的形象。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城市河流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众所周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地,更是创造文明的人类得以栖身的居所。城市建设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体系,涵盖了地理、气候、产业、人口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综合的经济文化因素。而环境建设作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环,是任何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体现着人类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和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需的物质文化要求。即使人们住进了摩天大楼,用上了电脑名车,但对水仍然保持着直接的依赖关系。因此,不论城市如何发展,总得以水为先,以水为源。水对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伴以始终的,体现在水对人类的生态作用、文化作用、观赏作用和经济作用各个方面。

首先,就文化角度来看,水文化直接影响了城市的风格和布局。例如无论是东方的苏州城还是西方的威尼斯,都有极其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拥有丰富的水域,都是诞生在水中的名城,但从布局结构、空间和建筑上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苏州的水散发着水自然的美,而威尼斯的水更发挥着其巨大的功能,这也说明不同的水文化会造就城市不同的风格。

其次,许多城市都是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水和城市的产生有着原始的渊源。一方面,有水之地是所有自然生物向往之地,水陆发达,水草丰美,自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另一方面,发达的水系带来交通运输的便利,带来产品的集散和商业的繁荣,于是便产生了市、产生了城、产生了都,进而形成了古代和现代的城市。人类因水而聚,为城市积淀了大量的有关水的文化,这些便都成了城市的文化。

最后,城市的水文化现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环境现状,因此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就是对环境的保护,水的质量也是城市质量的体现。

1.7.2.1 水文化是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渗透和提升

水的功能、水的形状、水的色彩、水与自然景观形成的特殊环境印象等由水表现出来的智慧和灵感给城市的规划带来了无可替代的魅力。以城市水文化的表现形式区分,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

(1)皇家型城市。这类城市弘扬水文化的德性、福性,具有较大气魄,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南京(玄武湖)。

(2)山水园林型城市。反映水文化的精致、生动、完美,富有诗情画意,如杭州西湖、钱塘江、大运河)。

(3)民间实用型城市。反映既实用又富民族地方特色的民俗风貌,如苏州(城内河道、大运河)、济南(大明湖)。

(4)自然条件型城市。这些城市由于水资源丰富的优越自然条件,反映出依附自然的和谐布局,如武汉、桂林、阳朔、九江、青岛、珠海等城市。

我国的城市虽地理条件各异、但其水文化建设的途径基本趋同,即经过治污和拦蓄,使城市河流湖泊化。以实现增加水域面积,形成减缓径流、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美化城市的功能。常人眼里,位于南方的城市给人以碧水蓝天、梦里水乡的印象。特别是华灯初上时,沿江滨河,夜市鼎沸,流光掩映,一派歌舞升平之景。

我国有好多虽无先天之利,但人造河湖依然美不胜收的内陆城市,使我颇受启发。比如四川省绵阳地处七沟八岔,经过对羊肠小河的蓄水改造,使城区水域比西湖还大,每当夜幕降临,80%的市民都在湖边消遣娱乐,成了绵阳的最大看点。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洛阳市,用三道橡皮坝,把流经市区的洛河拦蓄,天光水色交相辉映,使这一文化古城焕发了青春。黄土高原上的太原市,依托汾河做文章,开渠引水成河,拦河蓄水成湖,形成水网路网相间的绿荫大道,毫不逊于南国水城之丰泽。

水文化对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渗透和提升至少有五大好处。

(1)有了足够的生态用水,就有了吐纳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载体,形成水、生物、植被的循环共生,净化、绿化和美化城市。

(2)水域面积的扩大、绿色植被的增加和生态园林的建设,有利于除尘降噪,净化空气,从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在交通、通信发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人居环境的选择和改善,生态城市将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必然归宿,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而且反映在生态城市营造对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使文化气息浓郁,充满人情味,拥有生机与活力的都市文化和城市环境形象。

(4)水环境园林建设。水文化的发扬光大有利于吸引外商投资,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从而提高城市自身的形象。

(5)随着河湖周边的深度开发,地价会大幅跃升,为城市再建设融集大量资金。可谓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1.7.2.2 水文化是建设理想人居环境的依托

人类择水而居,牵着江河的飘带发展起来。人类文明以水为载体不断攀升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例如,香港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动感之都,一座拥有600多万人口和600多万流动游客的城市,要维持好整个系统的高速运行,需要怎样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调适呢?(www.xing528.com)

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土地面积只有深圳面积的一半,可谓弹丸之地。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地方,却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和信息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它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组成,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城市。站在高楼大厦里,透过明亮的玻璃幕墙,眼前出现维多利亚港湾,感受到的是蓝天、白云、阳光、碧海,这些纯自然的物质,以清晰的层次和鲜明的色彩夺人眼目。空气是那么纯净,天空是那么明亮,维多利亚港湾的海水湛蓝清澈。这是一个干净环保的城市。而沿海错落有致的各式建筑,更是张扬着城市的个性,又告诉你这是一个时尚的都市。机器人造型的力宝中心、冲云直上的中银大厦、富丽奢华的汇丰银行总部,拔地而起,熠熠生辉,显出摩登时代的华丽与尊贵。这些代表着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高大建筑群,使香港成为一座漂浮在水上的现代化大都市。

香港的城市规划中,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非常出色的。城市傍海而建,人口高度密集,极易造成污染,遭受水脏水臭的困扰。香港环保署为有效对付水污染问题,针对污染根源铺设污水渠,收集及处理污水,并通过《水污染管制条例》管制废水排放。享有排污权的企业和单位须持有环保署发放的废水排放许可证才可作业,且所排放的污水必须符合标准,方可将污水排放。为能保持水体和空气的洁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实行环保立法,制订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计划和污染控制标准。目前,全港共有16项污水收集整体计划,服务范围覆盖全港各区。海上漂浮垃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有碍观瞻,所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还立法,严格控制废弃物倾倒入海。

1998年正式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估条例》规定,所有指定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大中型发展工程在进入详细设计阶段之前,都需通过正式的环境检测,接受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对空气质量的管理,环保署专门监测空气指数,定期向市民公布。

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面推行车辆排废管制计划,路边监测站录得的可吸入悬浮粒子水平比1999年下降19%,氮氧化物则下降16%。这些法规的完善和落实显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致力于环境治理所取得的理想成效。

文明是一首诗,当想象插上翅膀的时候她就会付诸行动;文明是一幅画,当美丽变成永恒的时候,她才会被人们认可;文明是一个梦,当幻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她就会变成一股向前的动力。文明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影响人的身心。来到香港,看不见水脏,闻不到水臭,更看不见水上的漂浮物。眼前展现的处处是碧海、蓝天、白云的风景,这优美的环境无疑给市民提供了优雅舒适的享受。行走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举止言行自然会受到约束和影响,主观意识也会自觉融入到城市文明的背景中。在海洋公园海豚表演,观众面对的看台,就像一扇镶嵌的窗口,放眼望去,远处是碧海蓝天,风景如画,你可以面对大海、面对自然,感受这里优美舒适的水环境,感受人与海豚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来香港旅游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位于尖沙咀的海滨长廊,著名的星光大道就在其中。在长廊中设有供游人休闲的坐台和靠椅。靠坐在圆形的不锈钢靠椅上,双脚踏在斜坡的地面上,面向大海,望着霓虹灯闪烁在水中变幻的色彩,看着流动在彩色水面上的彩船,聆听脚下海水拍打岸堤的浪涛声,你能零距离地体验到水赋予动感之都的魅力。

天然的优质港湾,香港特区政府在开发利用上以民为本,让技术的发展与人性的要求相结合、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序相结合,造福于民。

仔细想来,人类择水而居,依托江河发展起来,人类文明以水为载体不断攀升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漫步于香港的大街小巷,目睹那来去匆匆的人流车流,耳闻那喧嚣的城市声浪,仰视那拔地而起的豪华建筑,你会感到生命急流的震荡。所有这一切,都让香港在历史的底蕴中升腾起一股浓浓的现代气息。通常,楼群过度拥挤、人口过度集中的城市,难以掩盖环境污染的忧伤。但想象与现实在反差中告诉你,今天的香港,在享受了现代文明成果的过程,尽力克服现代文明造成的负面影响,她在有序的节奏中流动着魅力,张扬着个性。站在太平山顶俯视香港,万楼俯首,楼如积木,车如爬虫,会恍惚觉得苍穹之下的楼群很小,香江很小,小得似乎可以捏在手心里带走。但那流动的文明,却是已经沉甸甸地烙在心里了,再也挥之不去。

1.7.2.3 水文化是体现城市形象设计哲学意蕴

亲近大自然,不离不弃,融为一体,正是儒家天人合一的精神之所在。把水放在哲学层面上来看的要数老庄学派的开山鼻祖老子了。老子眼中的水,是有些拟人化的,他怀着无限景仰赞叹:“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世界上具有最高道德境界的是水,所处最卑地位的也是水。老子把水的哲学本质看得极为透彻。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作出具有军事学意义的论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先秦诸子中,老子并不以兵家称,但却提出了对后世军事家具有极大启迪的思路。意境城市形象的灵魂。以水文化用于城市形象的设计,不仅是看重比例和平面布局,而是看重意境,即是一种有关“意”的构图。水生城之态,水筑城之形,水为城之源,水属城之魂。从北京、济南、杭州、苏州、成都等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也都忠实地为意境的效果服务,通过虚实空间等布局来体现意境。所谓的实就是以山为主体的部分,所谓虚就是以水为主体的部分,通过虚实相生、空间的分割和视觉的延续来体现诗情画意。

“意”是自然给予城市的感情共鸣。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居住期间就感受到城市与山水自然的关系,于是就有了“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的歌颂城市与自然景观之间亲密关系的名句。这其中的“意”就在于城市周围自然的、变化不断的高山群峰。

“意”是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的灵魂,湖南岳阳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有洞庭湖,更重要的是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华美诗文,这些诗文阐明了城市与洞庭湖、君山之间的亲密关系。

唐代的诗人们均有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千古传诵。孟浩然诗曰:“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诗曰:“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杜甫形容浩渺洞庭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白居易则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水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让人不禁想到杭州,一个典型的以水文化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典型城市,它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组成。

以西湖为中心水体,以多个辅助湖如里湖、岳湖、西里湖、南小湖为依托;结合几条长堤,如白堤和苏堤,映衬三潭印月的美景,使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的杭州,具有了以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称号合三为一的城市性质。这样的城市性质是颇为特殊的,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心城市,也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不同于一般的风景旅游城市,三者特点兼而有之,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因此,杭州的城市形象建设,绝不仅仅是向大中型省会城市看齐就行了,而是要按杭州的特性来定位。近几年来,杭州的城市规模随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建立有了大幅度的扩展,但据我们的考察,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的加速,并没有对以西湖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的景色产生破坏,重要的原因是杭州人对自然和水文化资源的重视和珍惜,加强了保护意识。例如,建设城市新区,集中安排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高层建筑,在西湖周围一定范围内,没有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出现。治理西湖景区内周边街道环境,限制经营范围,加强旅游服务,形成街区特色,最为突出的是在南山路即中国美术学院一带,以大量高品位的茶室、酒吧,高质量的商店(如保时捷等专卖店)和大量的画廊、展厅、书店、设计及艺术工作室,配合雅致气派的中国美院新校舍,形成富有特色的休闲艺术特区,从前的杂乱景象不见了,恢复了旧时灰墙黛瓦、林阴蔽日、书香怡人、画作纷呈的儒雅气质和文化氛围,使人流连忘返。

西湖新天地的建设,更是富有创意,为游人创造了一片近距离、高素质的亲水休闲区域。无独有偶,作为世界时尚之都的香港,充满活力和生机,都市的繁华和自然的宁静在这里融合。到过香港的人们无不被它的城市形象而打动,这块滋养万物、充满生机的岛屿正是注重依靠维多利亚港湾这块优美而平静的水体,使两岸呈对望之势,充分体现了高层建筑的风采和城市依山傍水之势,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明珠。可以说,水,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内在之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