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履行职责的。因此,管理工作者的育人觉悟、育人意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育人质量和人才成长水平。
1.树立管理育人意识。学校中层管理干部遵照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法,规范各种育人行为和措施,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准确把握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态变化规律、行为走向,利用相关机遇和变化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导向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注重管理育人效果。实现管理育人意识和效果的统一,这就要求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掌握正确的育人策略,做到育人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促进作用和鼓舞作用;有利于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风建设;有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和育人效果。(www.xing528.com)
3.优化育人措施。在管理上采用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相结合的措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管理质量,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从管理实践看,目标管理是比较科学的管理方式,目的性和针对性比较强,但存在缺点,一是有人为的主观性、笼统性,二是管理目标内涵是否具有优势缺乏可比度。量化管理则是对过程与目标的逐项分解操作,直观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强,体现了激励和督促机制,有利于目标管理的落实。目前,学校在寝室卫生管理、课堂出勤和纪律、会议活动和早操、学习成绩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均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对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和优秀品德的养成、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树立育人形象。学校中层管理干部,也是学生的师长和楷模,应当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学校中层管理干部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因为热爱本身就蕴含着追求和奉献,热爱自己的事业才有动力,才有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次要牢记楷模榜样作用,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包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品格素质、能力素质、领导和决策能力等。管理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学习、修养和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