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认知理论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基于认知理论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2.3心理发展论“心理发展论主要研究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它主要对个人一生中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人们的自我定义、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以及面对人生的抉择问题。”

基于认知理论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2.2.2.1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这一理论概念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所著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一书中提出来的。“自我中心”是指作为个体的人不能区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区分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只是把注意力过于集中于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之上。在皮亚杰的理论中,“自我中心”和“去自我中心”是两个紧密联系着的认知发展过程。“自我中心”意味着个体对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应有的理解,在认识活动中常常将主、客体相混淆,而把自我的看法不自觉地强加在客体(比如周围的人和事)之上。但是,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以及个体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会逐步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对于这一思维活动过程,皮亚杰将之称为“去中心化”。

“自我中心”是一种发展变化着的认知心理状态。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自我中心”是以其不同的形式出现的,并且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进步,而且在每一个阶段,自我中心都是由强到弱的变化。而“去自我中心化”总是由弱到强的变化着,逐渐发展到“自我中心”的完全解脱。而克服自我中心,达到“去自我中心”的状态,却依赖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乃至完全觉醒,或者说个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二是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当做是唯一正确的观点。

2.2.2.2 观点采择论

对于观点采择论,研究者常常将其理解为“从他人的眼光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即指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观点之间关系的能力。我国研究者赵俊茹把观点采择论概括为“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然后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并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39]

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是相对立的。观点采择要求个体在对他人作出判断或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计划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事物。与此同时,个体还必须能够发现自己与他人之间现实或潜在的差异,并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但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不等于采择他人的观点,只有在区分自己与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准确的推测,才是真正采择了他人的观点。可以说观点采择在社会认知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研究方面,研究者一般常用的是塞尔曼及其同事采用“两难故事”法。通过这一方法可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测试,并根据被试的回答把三岁到青春期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第二阶段是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第三阶段是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第四阶段是相互的观点采择反应;

第五阶段是社会的或习俗的观点采择。(www.xing528.com)

由以上划分的五个阶段可以看出,塞尔曼提出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塞尔曼曾用纵向研究设计的方法,考察了儿童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观点采择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阶段与认知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平行关系,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0]库得克(Kurder)和克里尔(Krile)的研究也发现,智力好且受旁人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出色的观点采择能力[41]

2.2.2.3 心理发展论

“心理发展论主要研究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它主要对个人一生中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包括人们的自我定义、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以及面对人生的抉择问题。”[42]“心理发展理论研究起源于普瑞迈克(Premack)和武德沃夫(Wcrdruff)对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43]此后涌现出大量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同时也使社会认知研究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该领域的研究也成为当前发展心理学中最热门、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有关心理发展论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普纳的观点,即儿童的心理理论从对一级错误信念的理解发展到对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所谓“二级信念”是指认识到一个人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二是卡德勒(Chandler)等人的观点,即儿童的心理理论是由复制式心理理论发展到解释性心理理论。卡德勒认为,人们拥有不同信念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知觉信息或知觉经验不同,另一种是知觉经验相同,指主体对相同信息进行不同的建构和解释。如果儿童认识到第一种情况,说明他们拥有了复制式心理理论。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说明他们拥有了解释性心理理论”[44]。三是维尔曼(Wellman)等人的观点。心理理论由包括信念和欲望发展到还包括具有稳定的人格特质。维尔曼提出,虽然“信念-欲望”思维模式是成年人与儿童所共有的模式,但儿童仅从这一框架解释预测行为,而成年人除了这方面外,还常常从人格特质解释行为的原因,成年人的这一模式是建立在更为稳定、持久的心理特质基础之上的。

2.2.2.4 元认知

元认知通俗地说就是对认知的认知。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等在其著作《认知发展》[45]中详细地论述了元认知,对元认知概念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

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因此,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元认知理论对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和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