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理论概述及其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应用

认知理论概述及其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应用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此,有关社会认知问题的研究在当代心理学学科领域中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目前,在社会认知研究中主要有四种社会认知图式,分别是自我图式、他人图式、角色图式以及事件图式。

认知理论概述及其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应用

认知是人类特有的心理过程。“认知”也是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心理学术语,国内外学者对“认知”一词的解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广义的观点,另一种是狭义的观点。广义的观点认为“认知”与“认识”的含义相同,包括认知过程和心理现象,一般认知是指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其中还包括了人在生活环境中究竟如何“获知”,如何“用知”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变化过程等内容;狭义的观点是使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专业术语来说明人的认知历程的科学。它所研究的认知过程是人接受、贮存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意象、表象、思维、语言等。一般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认知中,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2.2.1.1 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一般是指“人对各种社会刺激的综合加工过程,是人的社会动机系统和社会情感系统形成变化的基础,它包括社会知觉、归因评价和社会态度形成三个主要方面”。[32]其中,社会知觉包括了对人的知觉、角色知觉、群体知觉等方面,这些内容也是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认知主要讨论态度、社会图式、归因、社会身份和社会表象以及这些领域的重要关系”[33],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知觉、自我、归因等的研究文献中。

作为一个重要且独立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有关社会认知的研究与探讨一般被认为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或80年代初期。198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批准同意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术刊物上开辟专门研究“社会认知”的栏目。1982年,专门研究社会认知问题的学术刊物《社会认知》公开出版发行。1984年,由心理学家怀威尔和斯库尔主编的《社会认知手册》面世。从此,有关社会认知问题的研究在当代心理学学科领域中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到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认知问题的研究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并已成为目前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此外,由于社会认知方面的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为此也吸引了除心理学之外的其他众多学科研究者的关注。

社会认知的研究的问题领域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认知发展心理和社会认知心理。研究认知发展心理最有名且贡献最大的学者当数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对认知发展的解释:“社会相互作用的经历引发了认知上的冲突,由冲突引起的不平衡成了发展的驱动力,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自我中心和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4]与此同时,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使人们认识到社会认知对个体行为的调节作用。

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认知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外显行为研究上,主要关注自我中心、观点采择和心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上。此时,对社会认知的研究较少关注成年人的社会认知。[35]第二个阶段开始关注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和同辈群体等方面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目前,在社会认知研究中主要有四种社会认知图式,分别是自我图式、他人图式、角色图式以及事件图式。其中,“自我图式是关于自我的认知,他人图式是关于他人的认知,角色图式是预期社会上一类人的个性和行为的信息,事件图式是关于时间、因果关系的认知”。[36]这四种图式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自我图式的认知和事件认知,对学生事务工作中基于学生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1.2 自我认知(www.xing528.com)

所谓自我认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方式,把握客观事物的特征、性质和规律的活动过程。[37]对于某一个体来讲,自我认知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个体先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对自我认知有明显影响。

“认知理论强调知识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起关键作用,认为当做为个体的人进行某一认知活动时,他或她先前获取的知识经验将被激活,从而产生内部知觉期望,进而引导个体注意搜寻和接受来自外部的信息。”[38]与此同时,个体先前获取的知识经验还对个体新知识的获得表现出很强的预测能力,并将个体的注意力引向值得注意的特殊环境因素,同时判断新信息是否有意义。这也就是说,个体先前获取的相关知识经验越多,就越容易以更有效的策略和方式获得新知,就越有可能提高其认知水平。

其二,外部环境对个体自我认知的建构有重要作用。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认知的建构性,认为认知可以通过个体已内化的知识经验,把自在客体转化为观念客体。这也就是说,个体在某一外部环境影响或刺激下,其思维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并以人类特有的“反映、再现”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如对高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其目的就在于把外在的理念或观点内化为其自身观念并影响其行为的建构过程。

其三,个体的主体性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自身是决定认知方式和内容的直接因素。在认知的活动过程中,个体可以发挥其自主性、自觉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存在。如在教育或管理活动中,确立以个体的自我认知为起点,关注或留意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可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